奉北。
随着大批量的移民进入了北满地区,昔日人烟荒芜的北大荒。
在这段时间内,充满了烟火气息。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来自豫南的灾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片从未踏足过的土地。
“这里是北满地区的松嫩平原,也是我们奉北野战军的粮仓。”
“奉北老百姓们的粮仓。”
“这里的黑土地非常肥沃。”
“就是用黄金来换,也换不到咱这宝贵的黑土。”
手持大喇叭的指导员对这些抱着包袱,充满好奇的年轻男女解释道。
“指导员!”
“啥是黑土啊,咱只听过黄土,黄土高坡,晋西那一带都是黄土。”
“这个黑土!”
“是啥个子啊?”一名年纪轻轻的青年,抱着包裹儿。
一脸腼腆的问道。
“问得好!”
“这个黑土啊,就是黑色的土壤。”
“你们想一想,那些肥沃的土地不就是黑褐色的,树叶啊、稻草啊,腐烂之后。”
“土地养着养着!”
“就变成了黑色!”
“一口好田,需要堆肥、去养!”
“而松嫩平原中的这些黑土块的田,不用堆肥。”
“它是天然形成的良田。”
“由于这个黑土地形成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层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这种土壤的肥沃性源于其独特的成土条件:黑土地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混交林区,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导致植物残体难以分解,逐年累积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这种黑土地啊,它的有机质含量极高,通常在30~100 g/kg之间,远高于其他土壤,这使得其肥力水平高,能够支持高密度作物种植。”
“此外,黑土地还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和水分流通,同时具备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在干旱季节仍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这种土壤的形成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累积一厘米厚的腐殖质,我们要去的松嫩平原,它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可达一米以上,最厚处甚至达到两米,见证了漫长的自然循环过程。”
“正因如此,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和“一两土二两油”,成为全球最珍贵的农业资源之一。”
众人也听不懂指导员的这些“专业术语”,但这并不妨碍众人理解黑土的肥沃程度。
有些在新式学堂中学过数学的年轻人,举起手来。
“几百年才有一厘米的黑土。”
“那一块地界的黑土不得是几万年才形成的。”
指导员一听,嘿嘿直笑,“没错!”
“你说的很对,这些土地就是几万年形成的。”
“天然的!”
“上好的田地!”
“指导员,我们能不能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啊?”
有青年问道。
“对对对,指导员,我们能不能看看外面的风景啊?”
对一切充满好奇的移民青年们,向指导员恳求道。
“行!”指导员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随着列车车厢的车门的打开。
一众青壮年像是好奇宝宝一样,朝着外面看去。
“指导员!”
“那一个个杆子是什么啊?”
“还有线连着,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
“好生奇怪啊!”
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儿,好奇的询问道。
“这个啊?”
“这个叫水泥电线杆,连在这水泥电线杆上的啊!”
“叫做电线!”
“电!”
“大家伙儿都懂吧,镇上、县里的那些老爷们用的洋灯泡。”
“就是用电发光的!”
“咱们北满政府啊,准备在整个北满大规模修建这些水泥电线杆。”
“这些电线杆都是用水泥和钢筋建起来的,风刮不倒、雪压不倒。”
“在北满,有大大小小的火力发电站。”
“咱们这里,煤炭多得很。”
“把这些煤炭一烧啊,就有了电。”
“那些电!”
“再通过电线杆上的电线,往家家户户送。”
“这往后啊!”
“日子越来越好了,咱们就都能用上电了。”
众人一听,目瞪口呆。
这些来自豫南的老百姓大多是贫苦人家,哪里用得上电。
甚至连电灯泡,也是偶尔见过大户人家当成宝贝一样的东西。
如今指导员说,往后日子好过了。
大家伙儿都能用上电!
都能用上电灯泡!
这对于众人而言,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真……真的?”
“指导员,那玩意儿是有钱的老爷们才能用得起的。”
“咱们这些贱民,烂命一条,哪能用得上……”
这年轻人话音还未落下,指导员的脸色就变得很是不好看了。
“诸位!”
“人!”
“生而平等,又岂有高低贵贱之分?”
“岂有三五九等?”
“在奉北野战军到奉北之前,我家连一亩地都没有,有上顿没下顿的那种。”
“后来,苏将军来了!”
“我们的救星来了,他们告诉我。”
“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我们跟着红党走,我们的日子也变得越来越红火。”
“诸位!”
“若你们是贱命一条的话,我们又何必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将那么多粮食运到豫南。”
“去救你们呢!”
“若不是你们的命重的话,又何须如此?”
“诸位!”
“只要跟着红党走,你们要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指导员的一番话,令这些被视为草芥的灾民们生出一种不同的感觉。
他们!
在这乱世中宛若蝼蚁般苟活,从未有人如此的重视他们。
“那是什么,你们看?”
“快看!”
一个眼尖的青年指着远处的水电站说道。
“这是我们北满地区修建的水电站。”
“丰收水电站。”
“这个水电站是我们建设最早的大型水电站。电站大坝坝高91米,坝长1080米,坝底宽60米,坝顶宽9~13.5米,坝体混凝土量194万立方米。”
“设计泄洪量9020立方米/秒,设计洪水位为266米,形成的水库蓄水面积550平方公里,总库容107.8亿立方米。”
“年发电可以达到18万千瓦时。”
“这是一种不需要钱煤就能发电的电站。”
“是用水力驱动的。”
“这个水电站还可以防洪、供水、灌溉、进行水产养殖……”
“好处多多!”
“还有,你们看那边……”
“这是我们北满地区的农垦区。”
“现在在农垦区内开垦作业的,都是我们北满机械厂生产的、从北极熊国引进的农用拖拉机……”
“这些拖拉机可厉害了,我们平时一个壮年劳动力才能耕多少地。”
“一辆拖拉机又能耕多少地?”
在众人一脸迷茫与不解的神色中。
指导员公布了答案。
“一个壮劳力用耕牛一天大约能犁地1-2亩。如果完全用铁锹翻地,工作量更是巨大,一天可能不到半亩。”
“ 一台50马力的拖拉机,配套旋耕机,一小时轻松作业5-8亩。一天工作8小时,可完成40-60亩。”
“也就是说一台拖拉机一天的犁地工作量 ,大概是30到60个 人力和耕牛组合的工作量。”
指导员话音落下,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辆拖拉机能顶几十号精壮的汉子。
难怪奉北地区支援豫南的红薯、土豆和玉米这种农作物,数量那么多。
要是按正常情况来说,就奉北这么一点人。
尤其是北满地区人口稀少。
想要种植大面积的农作物简直是不可能。
但像拖拉机这种大型农用机械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
让北满地区的粮食产量得到了大丰收。
这一刻!
即便是再忐忑的豫南受灾老百姓,此时也是充满了希望。
“铁路那边还有高速公路,也是我们花费了大量精力修建起来的。”
“大卡车和小轿车,都可以在高速公路上通行。”
“速度在八十到一百二十之间。”
“眼下的北满地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交通非常的便捷。”
“听说汽车厂那边在研制生产大型客车,到时候诸位就可以坐上客车去别的地方了。”
“还有……”
车厢的这一头,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
移民们在听完指导员的讲解之后,对未来也是充满了希冀。
而在列车的另一头。
一个面容精致的女子反复查看着手中的医书。
手中更是拿着手术刀在一个猪腿上,熟练的切割。
再以精妙的技艺,将猪腿上的血管加以缝合。
整个过程行如流水。
女子像是沉浸其中,外界的事情根本无法对女子造成太多影响。
而站在女子身边的一众年轻学子,则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女子的动作。
目光中!
充满了敬畏与佩服。
“呜呜呜……”
“呜呜呜……”随着火车的鸣笛声响起。
女子抬起了头,看向众人。
目光中流转出几分欢欣与喜悦。
“好了!”
“今天就到这里了,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想要提高自己的技术。”
“还需要勤加练习!”
“是!”
“楚医生!”
听到楚医生这么一说,那些年轻的学子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而楚晚宁也是顺利整理好行装,准备下车。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苏长青和楚晚宁也分别了好一段时间,说不想苏长青。
那是不可能的。
此刻的楚晚宁医生的心,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