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81章 第一汽车制造厂,打造龙国的工业支柱

    第一汽车厂原本是要落地东北长春的,赵杰在横插一手后,现在已经落成于山城江北地区。

    而这个第一汽车厂按照历史轨迹发展的话,将会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龙国一汽集团。

    像是后来的红旗桥车、解放牌卡车等都是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

    有他赵杰在,这个第一汽车制造厂将会研制生产更多类型的车辆,成为龙国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业龙头。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规模制造上来说,甚至要超过了101兵工厂。

    整个汽车制造厂拥有大大小小项目合计106项。

    其中光丝工厂区项目就有55项,分为10个工区。

    其中有辅助、有色修铸、锻工、底盘等工厂,还有热电站等。

    之所以规模如此庞大,主要就是因为苏熊的垂直生产模式。

    按照苏熊的生产模式,一个工厂需要生产大部分零部件,并没有产业链这种说法。

    这样做的情况下弊端还是非常多的。

    所以赵杰并没有按照苏熊的垂直生产模式进行生产,而是将部分项目独立出来建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他的规划下,将会分为一个总装厂以及大大小小30多家配套零件制造厂。

    其中就包括了发动机制造厂、变速箱制造厂、齿轮制造厂、精密轴承制造厂、底盘系统厂、电气厂、标准件厂、轮胎加工厂等等。

    而且这些工厂并不是全都在山城,有一部分在蓉城,一部分在德阳,一部分在泸州。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拿精密轴承制造厂来说,这个工厂不仅可以为汽车提供所需的精密轴承,它还可以拓展其他的业务,比如陀螺仪。

    赵杰这也是参考了50年代的丰田供应链体系而进行规划的。

    部分工厂甚至还可以接受来自民间的订单。

    总体上来说,这样的开放式生产链模式要远远优于苏熊的垂直生产模式。

    如果不是赵杰战绩彪悍的话,这个模式改革还真就未必能够推行的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个,那就是加快汽车制造厂项目的落地。

    在历史上,第一汽车制造厂53年建立,一直到56年才成功投产,并制造出龙国首辆解放牌卡车。

    在这个期间一共花费了3年的时间。

    而赵杰采用这种分散建厂的模式,这样各个配套工厂可以同时开工建设。

    将三年的建厂时间直接缩减到了半年时间,节省了整整两年半。

    从这里就可以体现出这种模式的优越性了。

    当然垂直生产模式也并不是没有优势。

    战略安全就是这套模式的核心,什么都自己生产,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但从80年代开始,这套已经僵化的生产模式就让苏熊吞下了这一枚恶果——技术总体滞后,落后于西方技术发展。

    赵杰不想龙国在这方面也走上这条歪路,所以能干预的情况下,他都会进行干预。

    至少他不会让自己治下的工厂走上这条老路。

    目前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核心制造厂已经建成。

    这个核心厂包含了总装厂、工装模具中心、热处理协作中心、车身冲压等。

    其余的配套工厂也将会在12月之前陆续落地。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解决部分非常关键的问题。

    苏熊援助的这个汽车制造厂并不提供关键技术的工厂。

    比如精密轴承制造、化油器制造、汽车钢板材料、特种橡胶等。

    这些东西全都依赖于进口,占比达到了整车零部件的25%。

    所以赵杰还需要同步解决这25%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工作。

    想要在这些方面卡龙国脖子?赵杰冷冷一笑。

    有他在龙国不仅可以造的出来,技术还会比苏熊更加先进。

    想要搞定这些核心部件,就需要101兵工厂、蓉城一机厂、西南一重厂、蓉城电科所、德阳化工厂、蓉城联合钢铁厂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家工厂通力合作。

    其中蓉城一机厂、西南一重是最为核心的。

    蓉城一机厂主要提供高精度机床,用于制造精密轴承等对加工精度很高的零件。

    西南一重厂则是提供两千吨级液压机以及大型铸造设备。

    101兵工厂协助解决化油器等技术。

    蓉城电科所协助解决发电机等核心电气设备。

    德阳化工厂协助解决特种橡胶技术。

    蓉城联合钢铁厂着手生产高强度的汽车用钢等。

    有了这些工厂的加入,就完全可以解决汽车零部件百分百国产化的问题。

    当然这样做的话,前期的生产成本肯定会居高不下,但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将会越来越低。

    同时也将会建立起属于龙国的完整汽车生产链条。

    自己的这个想法,他是和重工部的陈部长进行汇报过的,也得到了他老人家的大力支持。

    也正是如此,赵杰才敢这个放开手脚来干。

    赵杰这大半年来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产业也终于开始全面发力,为龙国的工业建设开始添砖加瓦。

    汽车制造是一个大产业,哪怕就算是到了21世纪,汽车制造也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柱型产业。

    所以国家层面对于这个汽车厂的建设也非常重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培训的工人就达到了三千人。

    现在核心厂已经建成,倒是也可以开始首辆汽车的预研了。

    对于龙国来说当前最急需的车辆并不是轿车这些,而是军用越野卡车。

    而最符合当前龙国国情的卡车就是在59年投产的解放CA-30卡车。

    至于CA-10?

    在赵杰看来技术已经稍显落后,不如一步到位,生产更加先进一些的CA-30,反正一汽厂在他的技术加持下,是完全可以造的出来的。

    相较于CA-10而言,CA-30采用的是直列六缸发动机,马力从95匹提升到了109匹。

    还有分动器多轴联动,后桥差速器锁止、干式空气滤清器、双级燃油滤清器等更先进的技术。

    当它生产出来后,必然能够成为解放军汽车运输的中流砥柱。

    然而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这也是赵杰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那就是电力问题。

    李局长找上了赵杰,向他传达了川省电力部门的意见。

    由于同时投产的工厂太多,川省的工业用电将会出现短缺问题。

    所以电力部门希望能够得到西南一重的协助,帮忙生产发电机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不错,请把《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火红年代,我为国造核弹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