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子眼神空洞,道:“他吃错药了,真的。刚娶了媳妇没两年,之前是缠绵缱绻,把臂同枕,不到天色大亮不出门……现在怎么转性了?”
原来是被迫来练武的?
陈顺安闻言,转过头,便见不远处的刘刀疤,正神情专注,完全沉浸于习武之中。
毫无不该有的欲望。
“或许这样挺好的。”
陈顺安心中暗忖,转过头目光掠过三德子手中长刀,忽的一顿,诧异道,
“中等利刀?还是北门局制的?”
圣朝的兵刃,有官制和私制两种。
官制普遍精良,统一制式,由养心殿造办处和武备院打造,又有‘御制’、‘院制’、‘部制’之分。
私制则参差不齐,各种奇怪的武器都有,从路边的铁匠铺,到各地铸剑山庄,都算私制。
而‘局制’,便是一些从造办处或工部退伍、或被淘汰的铁匠,自己在外面开了个铁匠铺,发挥余热。
所以质量普遍不差,且能根据主顾需求,灵活改造,贴身丈量。
当然,价格也不低。
而且这等利刃,还得定期保养,擦拭猪油,浸泡桐汁之中。
甚至搏杀砍人后,修补缺口,都得花不少银两!
陈顺安也曾动过心,想购置一把中等利刀。
但面对高昂的价格和后续保养费用,只能打退堂鼓。
三德子察觉到陈顺安眼中的羡慕之色,随手挽了个刀法,呼啸声嗡鸣,得意道,
“不贵,也就三十两银子。”
陈顺安看得是心头火热,问道,
“三德子,你发了?”
“发了笔横财。”
三德子看了看旁人,凑到陈顺安耳边,压低声音道,
“我把乾宁国派使团访圣的消息,拆分了,转手卖了出去!这一进一出,还赚了不少!”
好你个情报掮客!
怪不得张口就能造谣我已突破二流!
陈顺安盯了三德子一眼。
发现这厮,也是个人才!
“对了陈哥。”
三德子突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有没兴趣干票大的?”
“哦?详细说说。”
三德子:“乾宁国使团访圣,会派遣十二艘远洋福船、一艘载重千吨的十桅铜船,途径大运河。各种金银财宝不说,乾宁国这些蛮夷,个个金发深目,还有三头六臂奇形怪状的……到时候肯定人潮涌动,观者如云!”
三德子越说越兴奋,似乎已经看到他日盛景。
“我准备让李掌柜出面,去找有淡水井的兄弟井窝子们商谈,制冰、熬饮,趁着炎热气候卖冰镇饮子!垄断访圣那日阪野津渡的饮子生意!”
“到时候,定可狠狠赚一笔!陈哥,你要入资么?”
陈顺安有些心动。
三德子的计划,初听极为靠谱。
但……凭三德子、李掌柜等人,真的能吃下这么笔生意吗?
除非是赵东家出面。
可最近赵东家忙于疏通关系,买缺上位,恐怕无暇顾及这些小钱。
而且自从触及长白圣朝隐秘一角、发现芙蓉膏火后,陈顺安便总觉得,乾宁国使团访圣,并非表面上促进两国商贸那么简单。
此事最后的走向,恐怕会大出所料。
“唉你不早说,我讨要了给黎家送水的差事,每日福水都得垫资快一两银子了,还真没余钱!”
陈顺安一脸遗憾。
三德子张了张嘴,虽有心劝说让陈顺安别如此迷信,送甚劳子福水,简直糟蹋钱。
但出于尊老爱幼,对陈顺安的尊重,三德子只能压下心中腹诽。
他转而打趣道,
“那也无妨。此事毕竟有风险,有陈哥你广送福水,他日万一我破产走投无路了,还能来投奔你。”
陈顺安笑着点头:“只要你三德子愿意在门前敲碗,我定匀你一口!”
……
胡同幽深,青砖灰瓦,朱漆大门隐于市井。
一身短打劲装,风尘仆仆的陈顺安,宛若闯入了另一个圈层。
来往无白丁,左右尽是武者,甚至偶尔还能看到一流侠客,背剑而过。
穿的是绸缎,坐的是轿子,吃的用的远超寻常百姓想象。
武清县有东贵西贫,北贵南贱之说。
而金蛇黎家,便位于县东,只是并非处于核心区域,而是跟西县交界的天桥下。
水车在黎府侧门停住。
两位虎背熊腰,身着靛蓝云纹劲装,按刀负矛的守卫,不咸不淡看了陈顺安一眼。
“送水来的?叫何名字?”
陈顺安上前两步,不动声色从怀里取出两个荷包,递给两人。
荷包圆鼓鼓的,胀满了铜钱,稍稍抖动便发出乒乒乓乓清脆悦耳的声音,一听就极有诚意。
当然,实际上没几吊钱,拢共估计也才两三百文钱。
但好看,有面儿呐!
毕竟见面礼贵了,自己伤筋动骨,别人也不敢收。
少了寒碜,自己和别人都腻歪。
现在,刚刚好。
“两位好汉,在下苇横街的水夫陈顺安,替刘哥来接贵府送水的差事,还望二位日后多多照顾。”
守卫收了荷包,脸上多了几分笑意。
“客气客气,老陈你稍候,我先给赵管家通报一声。”
一个守卫不急不缓步入府中。
剩下那名守卫轻声说道,
“老陈呐……赵管家估计会先带你面见黎老爷,你放心,老爷仁厚,跟你们井窝子更是素来交好,不会为难你,只是简单问两句。”
这位守卫交代了些注意事项,包括莫要私闯后院,冲撞女眷等。
暗道一声钱花的值,陈顺安点头笑道:“多谢兄弟提点。”
不消片刻。
一个身材发福,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走了出来。
“你就是陈顺安?老刘说过你,来,跟我来。”
赵管家显得十分和煦,搀着垂落的大褂,在前面带路。
一进黎府,可谓是五步上阶,三步转圜,硬山式灰瓦顶,正房配鸱吻,足足有三进之多!
陈顺安那平矮房,在黎府面前,也就是下人马夫们住的地儿。
只是禁不起细看。
屋顶一些青灰色瓦片残破不堪,朱漆大柱也是漆皮掉落,黎府居然连每年修缮,掀瓦补墙的余钱似乎都拿不出。
终究还是破落了。
不过这对陈顺安来说,反而是件有利之事。
他着重留意了下黎府的人口结构。
外院有守卫、门房、马夫,内院有丫鬟、厨娘、赵管家,拢共有九位之多。
而黎家到了黎老爷这代,虽有青黄不接之相,但也有一房正室,两房妻妾,膝下三女二子。
虽然有的子嗣已经分家,或开杂货铺或在讲武堂任职,但留在府上的黎家人,也有七人。
而这些丫鬟马夫,包括赵管家在内,都是衣着朴素,甚至补丁叠补丁。
唯有那两看门的守卫,是衣裳光鲜,明显是黎家拿来撑面子的。
“这是上好的福祉者啊!”
陈顺安心头火热。
一旦将黎家发展为福祉者,平均下来每日愿念所得,说不定会翻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