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是明史科普系列的第一期。
我会在这个系列放一些从史料里找到的有趣小故事,以略微弥补我正文更新速度慢的缺陷。
实在是读者太热情,我更新太少,感觉对不住你们,聊以此感谢信任、鼓励我的朋友们。
系列全部是《题xxxx疏》的格式。
接下来皇帝陛下请坐好,臣一橛柴有本奏:
-----------------
周皇后,本名是什么不可考。
有一说法叫周玉凤,这肯定是错的。
这个说法我溯源了一下,来自港剧《帝女花》,港剧的历史水平大家都清楚的。
另一方面则是在古代,凤为公,凰为母,一般也不会给女子起名凤,除非对他抱有男子气的期待。
例如王熙凤这个红楼梦角色,请看红楼梦原文——“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看到了吧,“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这才叫凤。
至于现代总是以凤为女孩子的名字,只不过是一种文化误读。
-----------------
第二个有趣的事情是周皇后本来是苏州人,并且童年就在苏州。
《崇祯宫词》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八年三月,后谕苏州织造太监进棉花纺车二十四具,以敎宫婢。督责甚力,无一能者。后怒焚之。”
周皇后想教宫女们纺织,估计是想分担崇祯的压力,结果这群宫婢没一个学得会,周皇后气得全烧掉了。
倒不讨论烧掉这个事情其实很傻,但我觉得真的很可爱,希望我能写好这个角色,还原他历史中哪怕十分之一的魅力。
……
在苏州长大后,周皇后的父亲周奎举家从苏州迁往北直隶,这才有了周后被选秀成为信王妃的后续。
那究竟为什么会有举家迁徙这种行为呢?
要知道哪怕在我们现代,要一家人全部到另一个城市生活、工作,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这就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陈仁锡。
根据《北季明略》、《烬宫遗录》、《思陵典礼记》等多部文人笔记记载,陈仁锡在周后小的时候遇见了她,于是对周父周奎说“君女天下贵人”,然后教周后以资治通鉴。
原文:“仁锡奇其容貌,谓后父曰:“君女,天下贵人。”使以《通鉴》敎之,后于此书最详贯。”
我真的很好奇啊,到底长成什么样,才会被看一眼就觉得说是天下贵人?
我们接着往下说。
陈仁锡是1588年生人,崇祯登基的时候39岁。
他本人是天启二年的探花郎,授翰林院编修(此时在北京)。
天启三年因为母丧回家丁忧(在苏州)。
天启六年官复原职(在北京)。
天启六年,又因为拒绝给魏忠贤拟诏被贬为民(不知道在哪里,可能北京/苏州)。
崇祯元年,起复(在北京)。
而周后的选妃之事却是在天启六年就开始了。
由此我大胆推测,周皇后周奎一家迁往北京,可能是受到陈仁锡的鼓励、指引。
至于陈仁锡遇到周后的时间,大概率是天启二年以前,这个时候大家是老乡,陈也未中进士。——实际上确实有史料记载,“陈仁锡客周舍”,不过这样说的比较少,仅供参考。
-----------------
OK,这个小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周后自缢,这样一个单薄的历史人物背后,也有这么鲜活的故事哈哈。
最后假装有朋友问,那陈仁锡后来呢?
史料载,崇祯三年升左春坊左谕德,即东宫署官。
崇祯七年升南京国子监祭酒,感觉是明升暗降了。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烬宫遗录》说:“一日,后与上同看除目。后见陈文庄名,指之曰:「此吾家探花也。」上不悦,曰:「既是汝家翰林,莫想得阁老。」后因言他事以解之”
也就是崇祯吃醋了哈哈哈。
最后提个问,陛下觉得该对陈仁锡如何任用呢?
本既奏罢,微臣先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