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继南洋英雄气,更复辽东旧河山!
好不容易憋出这句破打油诗,朱由检感觉所有的才华已经耗尽。
他又把剩下的题本简单扫了一遍,全都是一些繁杂小事而已。
他心中疑惑,转头看向高时明,“昨日题本全都在这里了吗?”
高时明认真答道,“回陛下,昨日一百七十二本,今早递进宫来的四十三本,均在此处了。”
朱由检这下更不明白了。
他昨天那么大的动作,简直是把肆无忌惮写在了紫禁城大门上。
这群文臣勋贵怎么就如同鹌鹑一样,一言不发?
那昨天去找刘太妃说情又是谁?不会是英国公张惟贤吧?
搞啥呢?我真正的改革还没开始,你这帝国腰胆怎么能第一个拆我台?
他沉吟片刻,还是选择先相信刘太妃的嘱咐,直接吩咐道,“你去唤英国公下午入宫来见。”
“另外……”朱由检微微停顿,略带尴尬“明日开始,题本还是由司礼监整理后再与朕汇报吧。”
高时明躬身应是,然后又轻轻问道。
“陛下,武学的老师和粗通文墨的三百余名伍长都到了,要作何安排?”
朱由检伸手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一声,“先唤老师们进来吧。”
……
很快,脚步声由远及近。
御马监掌印太监徐应元走在最前,他身后,跟着三个人。
只一眼,朱由检心中的那点期待,便沉下去了大半。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徐应元领错了人,把翰林院待诏的老秀才给带来了。
走在最前面的,是个胖子,整个人圆滚滚的,像个弥勒佛。
走起路来,气喘吁吁,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中间的是个瘦子,身形单薄得像根竹竿,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脸色蜡黄,眼窝深陷,一身灰色的长衫空荡荡地挂在身上,更显得他穷酸潦倒。
最后面的是个老者,年纪看起来已过花甲,头发花白,胡须也有些杂乱。
他背微驼,脸上布满了风霜的痕迹,但眼神却还算清亮。
朱由检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总不能和武侠小说里写的一样,越是奇形怪状,越是身怀绝技吧?
“臣……臣钱宽(孙立、李儒),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人一进殿,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颤抖。
尤其是那胖子钱宽,因为动作太猛,额头磕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一声闷响。
对他们这些一辈子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来说,能得见天颜,已是祖坟冒了青烟。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
“平身吧。”
“谢陛下!”
三人战战兢兢地站起身,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天颜。
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了老者李儒,想来年长之人,总该稳重些。
“李教习,朕且问你,如今的京师武学,每日都教授些什么?”
李儒闻言,身子一颤,连忙躬身答道。
“回……回陛下,武学之中,学生需从《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择一为经。”
“再从《武经七书》、《百将传》中择一为纬。”
“每日,教授其中章句约莫二百字。”
他犹豫了一下,又赶紧补充道。
“若有天资聪颖、志向高远者,亦可不受此限,自行研读。”
朱由检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轻轻敲击着。
经义就不说了,那武经七书是不是太不接地气了一点……
他耐着性子继续问道:“那……戚少保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之类,可有教授?”
此言一出,三位教习都是一愣,面面相觑,神色间都有些迟疑。
最终,还是那个看起来最畏缩的瘦子孙立,鼓起勇气,向前一步,低声说道。
“回陛下……武举乡试、会试,皆不考戚少保之兵法,故……故而学中通常是不教的。”
“若有学生自愿,可……可自行寻阅。”
不考,所以不教。
好一个“不考,所以不教”!
朱由检心中一股无名火起,却被他强行压了下去。
他面无表情地转头看向徐应元。
徐应元立刻会意,躬身道。
“陛下,孙教习所言属实。”
“这武学教什么,全看武举考什么。”
“昨日陛下吩咐下来,奴婢赶紧收罗了各科武状元中选时的策问文章。”
“这一篇就是如今武学之中最热门的绝世好文。”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叠纸,由小太监呈了上去。
“绝世好文?”
朱由检被这四个字勾起了一丝兴趣,那不就等于武林江湖中的葵花宝典?
他接过试卷,展开第一页。
姓名:文质。
骑射:九矢八中。(武举标准为中三)
步射:九矢三中。(武举标准为中一)
单看这弓马娴熟,倒也算是个不错的武人。
再往下看,是考官们的评语。
考官郎中聂:“选君,非止因君之文采,更因君之忠义正气,跃然纸上!”
都给事中凌:“君之策论,莫非周之吉甫、方叔于今再世乎?”
给事中王:“好文!此等雄文,当发往九边,令诸将传阅,以正其心,以明其志!”
……
朱由检看着这些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心中的好奇愈发浓厚。
他摆了摆手,示意殿内众人安静,自己则凝神细读起来。
策论第一问,开头便起得格局恢弘:
古之用兵,善师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
请结合韩信之击龙且,王霸之遇王郎,周瑜之赤壁,谢玄之淝水,李愬之淮蔡,郭子仪之泾阳,评述此数役之成,为天幸,抑或人谋?
其合于兵法与否?
今边事孔棘,上求才若渴,诸生为将,将何师焉?
好题目!
朱由检心中暗赞一声。
这题目出的极有水平,直指战争的核心——决定胜负的,究竟是运气还是谋划?
是奇谋诡计还是堂堂正正?
一股好胜之心,从朱由检心底油然而生。
他好像回到了后世的考场上,这道题目上正正写着几个大字——附加题:15分。
他没有急着去看那状元文质的答案,反而在心中默默为自己构思起腹稿来。
就以韩信潍水之战击败龙且为例。
潍水之战中,韩信佯败,诱使龙且率领的齐楚联军渡河追击。
待其半渡之时,掘开上游用沙袋堵住的河堤,大水奔涌而下,将敌军一分为二。
随即,韩信回师猛击已过河的敌军,斩杀龙且,大破敌军。
此题的关键何在?
朱由检的手指,在光滑的御案上轻轻叩击,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