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明群星闪耀!(求票票~)

    思虑已定,朱由检只觉得心神一阵畅快。

    战略上想清楚了,后面无非是怎么做的问题罢了。

    经筵、报纸、诏令、官学、国子监,作为皇帝而言,他有太多手段可以去破局了。

    朱由检不再想这档子破事,径直将翻得乱糟糟的浮本往外一推,在御案上腾出一片空地,开始认真抽卡。

    名单上的姓名随着他的笔尖不断落下,越来越多:

    “袁可立,六十五岁,号称打得满清不愿为他立传的传奇人物。”

    “徐光启,六十五岁,西学东渐的领军人物。”

    这两人比孙承宗还大一岁啊,但应该还能再干几年吧?

    “杨嗣昌,三十九岁,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攘外必先安内的明朝版,感觉能用,但是要小心他的鬼话连篇。”

    “袁崇焕,四十三岁,只能说先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谁复知啊!让朕来看看你究竟敢不敢再和朕说那句‘五年复辽’!”

    “孙传庭,三十四岁,堪比卢象升的SSR级人物!用就是了,无需多言!”

    “茅元仪,三十三岁,据说是明末第一军事学家……朕不管这是真是假,但朕对你手里的郑和下西洋航海图很感兴趣!”

    “毕懋康,五十六岁,据说发明了燧发枪!”

    这其中孙传庭和徐光启,应该是当之无愧的SSR!

    一个军略点满,一个科技点满!

    袁崇焕、袁可立、杨嗣昌三人则是后世争议颇多,有说很厉害,也有说不厉害,但应该也算SR了。

    至于茅元仪,毕懋康,那就全靠短视频的功劳了。

    什么“明末第一军事学家”,什么“大明燧发枪发明者!”,标题是一个比一个惊悚。

    朱由检也不为已甚,不管有没有真材实料,叫过来聊聊就知道了。

    他心情大好,将这张名单吹了吹,小心地放在一旁。

    朱由检的目光,终于投向了最后一叠,也是最厚的一摞名册——两京文武及地方七品以上现任文官名单。

    这可是3500多人的大名单啊,3500抽!

    看看究竟能捞出几个人才来!

    ……

    不知过了多久,高时明带着几个小太监捧着剩下最后一批名册走入殿中。

    周钰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静静坐在一旁。

    朱由检却对这一切毫无察觉。

    他正一个个翻看着最后这份三千多人的名册。

    但速度倒是比之前快上许多,基本上只看人名就行,觉得有点眼熟的就誊抄下来。

    终于,朱由检将手中的笔往御案上一扔,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口气。

    “可累死朕了!”

    他揉着酸涩的眼睛,看向自己面前的成果。

    那张白纸上,连同之前的两份名单,已经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

    在朱由检的眼中,就仿佛一张张金光闪闪的武将卡,散发着夺人的光彩!

    洪承畴,陕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十四岁。奸臣中的战斗机,也不是不能捏着鼻子用一下。

    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三十四岁。还是个奸臣,但做奸臣应该也需要能力的吧?总应该比纯粹的清流强?

    温体仁,南京礼部尚书,五十三岁。同上。

    孙元化,兵部主事任辽东军前赞画,四十五岁。低配版徐光启。

    倪元璐,翰林院编修,三十三岁。印象中好像是个清流?反正崇祯末期很活跃的样子,先记上再说!

    傅宗龙,贵州巡按,三十五岁。完全记不得他做了什么了,但这个名字很眼熟,记上记上!

    毕自肃,宁前道参议,山东按察司副使,五十八岁。这个是毕自严的哥哥,纯属爱屋及乌……

    ……

    连同前面找到的那些人,一共二十七个名字,将一张纸写得满满当当。

    这已经是他绞尽脑汁,耗尽了所有后世记忆,打捞出来的全部人才了。

    当然,也有一些他记得的“非人才”,比如阮大铖、董其昌之流,他就很干脆地直接忽略了。

    他伸了个懒腰,这才发现周钰和高时明都在一旁,殿中不知何时也已点起了烛火。

    他先对着周钰温柔笑笑,然后转向高时明问道:

    “朕把这名单看完了,但却有几人没有找到,不知是何缘故?”

    “就是毕自严、朱燮元、熊文灿、宋应星这四人。”

    高时明躬身,略微回忆了一下,答道:

    “回禀陛下,熊文灿、朱燮元二位大人,如今正在籍丁忧。”

    “其中朱燮元大人是天启四年丁忧的,目前应该也快到时间了。”

    “而毕自严大人,自天启六年后,便一直在家养病。”

    “至于最后的宋应星,奴婢确实没有印象,要回去翻翻看才能回禀。”

    丁忧,养病……

    朱由检沉默了片刻,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着。

    毕自严的病应该不是大碍,照常起复即可,正好让他来负责清理大明的财政烂账。

    历史上他出名的是《度支奏议》,低配版的《万历会计录》,但治国理财上倒没有什么特别有印象的亮点。

    至于熊文灿,他想起这个人还是因为他招抚了郑芝龙。

    朱由检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定。

    招抚郑芝龙这个事情,一定要他吗?

    他怎么隐约记得这家伙后来到关中招抚农民起义军,好像还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呢?

    而且如今郑芝龙到底是什么想法?

    从他后面投清来看,拿忠君爱国这一套估计是没什么用的,要谈还是要谈利益。

    可是现在自己对他的了解也太少了。

    他的船队规模到什么程度了?现在南洋各国、洋人船队、华人海盗、日本幕府等各方势力究竟情况如何?

    明朝有什么东西可以制约他,牵制他,利用他?

    毕竟真要做成这件事,就必须要拿到“实”啊,而不是满足于所谓“四海升平”的虚名。

    关税的银子、海外贸易的银子、开启海运的可能性、从东南亚压榨粮食的可能性,每一样都是回报巨高的。

    算了,先把福建广东那边的海商、军户、贼盗都拎一些过来聊聊看,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如此说来,熊文灿倒也不急,让他在家乡丁着忧先吧。

    至于朱燮元……

    四川那边的奢安之乱倒是要尽快处理,今早郭允厚才刚刚说起过这事。

    辽饷520万两定额,有156万都投在川贵那个无底洞里呢。

    这么远的距离,根本是鞭长莫及,这仗虽然最后打赢了,但中间多少钱粮浪费却根本管不得,知不道。

    与其如此,跳过中间过程,直接起复最终赢下这战的朱燮元,或许也能少亏一点。

    等等!鞭长莫及?

    朱由检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他猛地抬起头,问道:

    “高伴伴,如今从北京发一道旨意,到南直隶、福建、四川、贵州等地,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不错,请把《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