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您好!
见信如面,祝安。
原谅我曾经产生这样的想法:你可能很忙;可能出远差了;也可能,自己太幼稚了,那种没大没小的稚嫩文字徒然让人窃笑,已经被人家随手撂一边了吧?呵呵,就是这样想的,幸亏说出来脸红您也看不到。(典型的小女人之心,已经自我检讨了,所以,请您千万不要为了回信迟而有丝毫自责。)
所以说,看到您今天的信,除了惊喜,除了感动还远远不够,是敬重,是无比的珍惜;惊喜的不是迟来的久违,而是您的认真与恳切的继续;感动的不仅是被当作朋友和学生,而是您字里行间对真诚的认可,还有您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对真情的呼唤。
于是,在敬重您文字背后的阅历与思想时,开始庆幸这种成熟之后的坦诚,此刻我能够的,除了敬重也只有珍惜。
天真的孩童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是容易相信诚善的,一个经历过生活中诸多与种种的人,还能够由衷地相信并期待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
看得出来,除了学识,您对现实很清醒,难能的是您能够在阅历与沧桑之余,还能够这样乐观而充满活力,还能够如此这般地捕捉到我不经意中的那份淡淡的诚恳。在我看来,这定然是一颗睿智而宽厚的心,这颗心和我一样地感恩于生活。
有位女作家写过一篇小说《永远有多远》 ,我没看过内容,但是,小说的名字却经常被很多人引用。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出现代人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浮躁,在被欲望左右的浮躁的大环境里,一颗浮躁的心是难以承载“永远”、“永恒”这样字眼的。我曾经不只一次,在自己随手的日记里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我相信爱情与永恒,也固执地为自己在内心深处保留了一份对某种东西的坚持。我就是这样子:在现实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程度的浪漫。穷此一生,乐而不疲。
喜欢用一种自以为是的观点来感受生活,不是为了固执,是不想盲从,也因此更加渴望交流。因为,偶尔会在快乐的坚持中,看不清去路又忘却归途。尽管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在思索。
呵呵,握握手,亲爱的朋友!
林XX年3/21
林林君,您好!
如此迅速地收到你的来信,除了再一次品味你对人生、哲理以及情感等种种隽永而清丽的感受外,也再度欣赏并赞叹你颇为可以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这绝不是虚伪的表扬和吹嘘,请相信我的判断,努力吧,深刻细腻而独特的思维思考,再加上富有个性的语言特色,会使你结出望而可及的生命之果。
虽然说,在当今一切都成为商品,也因而使文学、艺术等许多原本实属于人类精神营养的高尚纯净之物,屡屡因名利勾引,无耻地蜕变为充斥荧屏书摊的赝品和伪劣之作,以至于如余秋里、张艺谋这样的“大家”,也竟能在以《文化苦旅》 、《红高粱》 等成名后,弄出羊拉屎一样的“走马观花”,以及像《英雄》 这样纯粹的花架子,糊弄世人。于是,除了相当一部分“文人”、“大腕”们也一样如蝇逐臭外,更多的文学和艺术爱好者,因而心灰意冷,不愿再以文字和文化为友;但更应想到的是,错误和肮脏庸俗的,并不是文学和艺术、更不是语言和文字本身,而只是“异形”社会对她的扭曲和误导。所以,我对于能有你这样执着而纯情的追求者为友,感到由衷的欣慰和喜悦,并因此也可以说,也许在往后相当长时间内,只要你不厌倦,与你的这种交流和沟通,或者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而渴盼的内容。
抛却开名利不说,应该承认,发表欲的确是人类中每一个有思维、有表达能力者的共同天性;但是往更深里去想,一方面,以发表为目的的东西,一般都很难是好东西,另一方面,不考虑发表而真情流露的,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未必就不能终因其真,流传于世。不过更重要的是,假如连“传世”等种种也淡然抛开的话,那么,以文字和思维来修身养性,来交友传情,这样的追求和人生,也未必就比所有那些喧嚣于世者们,度过得没有意义,或缺少了所谓的“价值”和“含金量”。
好了,在说了这些比较枯燥的话之后,再说点儿轻松有趣的吧,那就是对由你网名而传递的“信息”的分析——必得要提前声明的是,不管是对是错,这里所包含的,都只是对你的欣赏和爱悦。
“寂寞女人花”——可以说,首先引起注意的,是这个“花”字;就是说,为什么不叫个“寂寞女人(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名)”,而似有意又好像无意的,要加个“花”字呢?这让人感到了自信、乐观和自然流露的对于浪漫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性格和情趣的获得,除了相貌、外表、现实生活状况以及能力、水平等必有的优势外,至为重要的是,还必得要来自于一般女性所少有的睿智的思考,以及她对于人生和情感等诸多要素,独特细腻且总有些新奇的体味和感受。可这样一来,“寂寞”就不可避免。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人独于世,闻俗则必是厌而避之;所以又可以说,这样的“寂寞”,并不是不随和不与人打成一片,而只是微笑处世中一种自然的距离,喧闹嘈杂里一些独有的寂静,就如同万绿丛中的一点“独红”,也更是在对于感情和思维完美与永恒的追求中,一种于落漠茫然里,深藏的渴盼与执着的热情。
由此,说不清是清晰还是模糊,甚至便能够想象到你的倩影;那里面,作为男性,理所当然地也免不了有你所说的“春心荡漾”,但毫无疑问,更多的却又是远距离的赞叹和欣赏,是对于优秀异性——对她微带些慵懒但由此更突出了典雅和别致的钟爱,对她能心心相印于只言片语里、那种微妙沟通的依恋和眷求。
也许看到了这些后,你会情不自禁地发笑。的确,作为仅只有寥寥几次文字和语言之交的人来说,我说的是多了点儿;但这是天性。因为我素来认为,一方面,同性之间的交往和交流,无论再怎么深厚深刻,也绝对和永远代替不了异性间的沟通;而异性间最亲密关系的建立,最主要交往的内容,即情与性的基础,首先是“说话”,是思维、人生及点滴所爱与所恶的共鸣。我们的社会,总是在各种问题上双向极端,比如对两性间关系,“左”则谈男女色变,遇情性讳莫如深,“右”则如动物转世、“饿鬼”脱生,还要给冠以种种时髦而新奇的好头衔怪名称;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既自然而又顺理成章地承认,诚然袒露出我们由说话而沟通、由沟通而爱慕、由爱慕而生出的更喜愿进一步沟通的那种情与性?
情与性,也就是男人和女人交往与沟通的颠峰,应该是艺术而不是庸俗,应该是舞蹈而不是“动作”;那么,把“绚丽”变为“苍白”,使“旋律”成为“丑陋”,如此状况,也就与前所述对文学的扭曲与异化一样,罪过的并不是情与性本身,而在于人——一些人,甚至是许多许多的人……于是我真切而深信的是,你绝不会是那样的一些人,而应该是我心仪里始终在描摹勾勒、以使其尽可能完美醉人的人。
请原谅我文不对题,忽然又“走火入魔”般乱说了许多。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我只是在讲出一些看法,而不是非要勾惹起你过早或过多的警惕和提防;就是说,即便在这里也包含有针对你我的成份,但多半也还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故不管赞同与否,哈哈一笑,就权当说笑也罢。
好了,暂说到此。盼你回音,并希望能知道些你的具体状况,以便能进一步深入地交流和沟通。切切!
高XX年3/22(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