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两地书(九)

    亲爱的人:

    昨晚休息较早,没能及时看到信,自己写的信也没完成,就没有及时发出。如下是昨天的文字:我所在的城市是因污染而在省会城市排名中出头露脸的XX市,很多人说这名字土气,却真实地反映出其渊源(不敢说历史渊源,因它与XX相比,实在是千年的一个瞬间)。

    这原本是个因铁路诞生的小镇,后因省委搬到这里,才成为一个大城市。尽管年轻也是种资本,可是,她年轻得生不逢时——当时还没有现在的开放之风与远见的规划思路,所以这个城市现在的定位,目前还处在弱智状态下的萌醒之中。

    看着高君行云流水中讲述的XX文字,我比划着写了上边的文字,暂时写不下去了,就停止了。

    高君的信宛若带给我运气的化雨春风,让我可暂时抛开昨日那个不太熟悉的话题。不过,我又仔细看了看你的文章,发觉很多地方适合我的欣赏口味,所以还会仔细看。我只是感觉那样一篇文字里固然充满了地域特色,却似乎又有些共性的“东东”,恰恰是我们华夏历史渊源的某些共性的困惑(权作我的胡思乱想)。

    好了。暂时不说这些了。

    读你的心声,就仿佛将脸庞贴在高君厚实的胸膛上陶醉地倾听(高君以后别说“淑女”这字眼了,感觉自己恣意放松的时候听着脸红——呵呵,别在那里偷着笑,你要想象我晃动的小拳头),陶醉得有些听不够。我真的有些感动得忍不住要泪眼婆娑,看着这样的文字:“不,那不是困倦劳累,那是怎样的一种寄托、愉悦、放松和怡畅……”看看亲爱的人在说怎样的“傻话”呀。可我知道,如果在感觉中有了那样一个字——那么,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真实得让人忍不住要屏住呼吸,我这样子的,不争气起来,泪眼朦胧是自然不过的事。其实,我在后来还是来了个很长很长的深呼吸,仿佛要把你说的话吸到心肺里,流淌在血液中……亲爱的人,你可知道这样的感觉,是多么地好!

    看你说我写文章的事,真感觉是在说别人(真的,你越说我越感觉心虚)。看来,我需要好好考虑考虑,看看指导写作的书。因自己平时写笔记与随感惯了,和写信差不多,只不过,日记类原本就是写给自己的信,随意而毫不讲究,属于江湖上的旁门左道之类。呵呵,和哥哥在一起,有种“小妖女”遇到张无忌的感觉,当然,我的高君比起张无忌来,多的是韬略与智慧。

    想着你唱出“盗版”水平的样子,呵呵,我忍不住开怀。其实我也喜欢哼哼两句,当然(别瞎猜,不时卧室里的哼哼)比最差的盗版还要差一些,只有看着我像一朵花的亲爱的人,才会给一点掌声鼓励。就这样子,看着你的文字,在情绪的起伏跌宕中犯傻。幸亏亲爱的人总是用实际行动向我说明,“我才是最傻”。可我明白,看着高君的文字,我明白,那是一种大智若愚。

    渐渐准备征服我的,除了你的情义,还有你的深刻、你的文笔——不,我知道,那是你的一切。所以我要拼命咬住牙,要努力地挺立在你的身边,尽管经常会有你有力的热手在背后鼓励或搀扶一把,我还是要紧密地和你携手挺立在一起;尽管不能为你遮风挡雨,总还能擦一擦你额上的汗珠吧?亲爱的人。下次再谈。

    林(断断续续中)XX年4/3

    林:

    每次看着你信时,都有种难以言述的慰籍和冲动。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就像是你活灵活现地来到我面前,与我开始了漫无边际的情感与思维的漫游……

    你怎么还要对自己那么迷惘呢?

    我已经说清了你的三点优势,这是绝不会错的;因为我这些年来,别的不说,仅就看人而言,还是比较准确的,甚至很多时候,也就像你这样,好像比其本人还要看得更深些。你现在如想要做些努力的话,千万别走弯路,就是说,最好别去看那些“写作指导”之类骗人的书。你特别明显的长处和优势,应放在写写散文和心情随笔上,你那种独特的思维、饱满的情感和别致细腻的文笔,忒适合这类体裁的写作。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写不下去的困境——没关系,写不下去时就不硬写,搁它在一边。也许会攒下很多这样的“半成品”,不要当垃圾扔了;一两月甚至半年一年后,拿出来再翻翻,思维和视野变了,很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另外要说的是,我自认是个智商不低的人;但我从来就不认为,在写作上有什么“捷径”,有什么“天才”,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章法”。尤其是文字和语言的使用,那是要靠着无数次的磨练和推敲,才能“炉火纯青”的。你想想,就譬如一个“看”字,假如你因人因境因情因景,因种种微妙的、差别不大然而却确实存在的差异,要具体使用时,就存在“望”、“瞧”、“瞥”、瞅”、“瞻”、“眺”、“瞰”、“瞪”……等许多种表达,那么你所要描写的那个人,他(她)究竟是怎么个“看”法呢?就是说,究竟该使用所列出那些个虽都是“看”、却“看”和“看”不同的哪一个呢?用准了呢,你就是我上封信里所说的“古龙”,文字中处处传神;用不准呢,就成了“梁羽生”,虽然也没有错误,但粗糙平庸,看一会儿就让人打磕睡了。从你的信里,十分清楚地看到了你的才气,虽然你自己也许并不经意,但其实呢,应该说是在大学时因喜好写作而打下的功底。这是非常难得的,可别轻易给扔了呵!

    当然,丢手时间长了,还会有另个问题,那就是信手写来,写着写着,自己都不知跑哪儿了。这就是常说的写散文和杂文类时,应该在心里习惯性形成的规则,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就好像放风筝,只有放得最高、并还能让它恣意在蓝天翱翔的,那才是高手;然而,又必须有根线牵着,既不能让它飞走,更能在要它回来时,一翻手就能拉回。假如把散文的“形”比做风筝的话,那它的“神”呢,就是牵引风筝的线。也许,我说的这些,你早就知道了,可别嫌多余罗嗦。其实最主要的用意还是一点:希望能勾起你以往对写作的热情和欲望,把你的光辉淋漓尽致地发散出来。

    以前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曾看过美国一个著名的管理大师,在谈论商品时有这样的认知,他说,仅只有质量合格,那不过是该商品取得了进入市场的“入门证”,那么,在当今买方市场的常态下,要最终取悦于消费者并占领市场,就必须由发明和制造这商品的人,在该商品里投入极富于个性的制造者的感情。举例说,比如我们看一出歌剧时,被感动得哭了,那么,难道感动我们的,仅仅是演员表演时没有错误、即仅仅“质量合格”了吗?不,谁都知道,那是因剧作者和演员在写作和表演时,都投入了自己的个性与感情…以此来用到写作上,应该是完全相同的道理。那么,你应该清楚地看到,我所说你信里感情饱满真挚、语言独特别致的优势,绝不是虚的吧?

    所以,说了这些,最终是希望你能于业余里写些东西,最好是先写些散文和心情随笔,大体控制在每篇千字左右,别说一定能发表,仅仅从“修身养性”的角度看,也会是很好的思维梳理和情感散发呢。

    前信说过,想让你写写你自己,从外貌的细节写起,咋写都行。其用意呢,当然也出于想你而极欲更多地知道你,但也还有另个意思,就是想再看看,你在对人的刻画描述上,还能再有些什么特色——一客不烦二主,既然写你自己能一箭双雕,为何不试试呢?

    我等着看在你的笔下,你自己究竟是个啥样子,又会能惹动我怎样的依恋……

    高XX年4/3(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网络两地书不错,请把《网络两地书》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网络两地书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