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两地书(十五)

    高君好!

    让自己冷静下来,试图在暂时忘记你的情况下仔细看小说,以求尽量客观:任何一部小说总要有时代的痕迹。重新读小说1-4章,尤其是第一章,现在感觉反而非常流畅,将主人公等人颇有些无奈的夜生活活生生地表现了出来。在当下日益浮躁的社会里,小说选择现实题材是需要勇气的。现在流行历史、虚幻还有与现实脱离实际的官场与警匪爱情题材。但是,决不是说人们不喜欢现实题材,而是现实题材的创作需要极大的勇气,不仅要真实还要打动读者,其中的风险与直逼社会问题的力度,都要考验作家的人品与洞穿力。

    高君能够在不求名利的状态下,着手小说,本身就是种令人可贵的勇气。所以说,我相信,这样的作品会有人喜欢读的。

    当年的《废都》很会制造热点,然而,很多人往往冲着一些“省略*****”去看,反而可能误读了作者的初衷,所以说,我感觉这并不是贾平凹的成功,而是败笔。至少,我的他对此很不屑。我当时也没有仔细看什么,至今印象里只有一个主人公对着奶牛喝奶的怪印象。和当下的身体写作比起来,现实题材难免要吃亏,但我想,认真坚持下来,沾光是会在最后的。很多短期畅销的书,往往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书。当然,好作品能够掀起热来,也是应该的:如果我的高君认真付出心血与汗水,我想,这个社会肯定会有知道珍惜血汗份量的人群。

    不过,提醒注意的就是,这个现实,除了有连绵不断的垃圾堆、靓丽俗气的霓虹灯,也还有安静的清晨与日出、雨后的清新与彩虹。无奈与灰暗中不失偶尔的亮色,才能让读者在鞭笞与揭露中也读来伤悲之后的快意与欣慰。关于文笔特点: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三言两语都可以言之有物,同时又在故事衔接的段落中,自然地夹叙夹议,将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某些社会感受自然地穿插期间。对场景、人物外貌与心态的过程描写上,感觉高君很是游刃有余。提醒如下:你的语言风格已自成一家,因小说是个长篇,可要抒发的情怀很多,所以,一个章节中的议论不要过于集中,否则会影响读者对故事节奏吸引的持续度,但是,议论不能没有,这是本篇与其它小说相比的深刻与独特之处。

    说说人物:感觉主人公与前期几个人物的刻画很鲜活,非常生活化。看得出来,高君想让作品主要人物尽量避免脸谱化,这很不错。不过,长篇的人物很多,穿插一些脸谱化的小人物,可以省心省力,暂时不必理会,将重点放在主要人物上,等有了时间,再从细化细节与小人物上下功夫。毕竟,小人物的鲜活,会令整个篇章提升很多层次,这定然也需要你付出心血的。高君似乎有些刻意要回避故事与构思,其实不必,有了好的创作立意与心态,普通与看似通俗的故事与人物也会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读你的小说,总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确切地讲,《白鹿原》 的人物刻画性格更鲜明,但是,影响逊色于《平凡的世界》 ,可能与路遥现实题材创作的坚持与英年早逝更有关系。我想说的是,尽管《平凡的世界》中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但人们愿意接受他喜欢他,就如同《红楼梦》不过是个八十回的残缺本,但是,却令多少人为之痴迷,竟成为《红学》来攻(说实话,感觉有些跟风的红学人士是在浪费社会资源)。所以说,瑕不掩瑜,要把自己对这个社会最直接的感受写出来,暂时不要考虑什么有何败笔。整个出来之后,再修改不迟。再有,现在社会万花筒一般,除了高君要说的风尘女子活动的场所、媒体出版界,还有很多层面,各类人物的较量与冲突,会令小说的故事更有看头。比如说《白鹿原》中两个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原本就很吸引人,至于《棺材铺》中的争斗,如没有争斗,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我相信,高君的小说将断然不会仅仅是文人与女人的感情纠葛,毕竟这不是言情小说。按照高君对社会的深入程度,我有对您故事中冲突的期待。当然,这种期待,决不会是“海岩”式通俗小说的一味求奇求变求花哨。我相信——我的高君!争斗与矛盾不是目的,但却是吸引读者和表现人物的有效工具。《平凡的世界》让人爱读,当时,几乎全班的学生都在看,不仅仅因为那里面有年轻的追求与梦想。另外,就是有许多打动人心的书中人物已经深入了读者的心,让读者去关注他们的命运。当然,《人到中年》 也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所以说,你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已经不惑,但是,所有感情的东西,总有共性,40岁男人的情感世界也会有人去关注。男人寻找共鸣,女人也有去真实了解的需求。毕竟,功成名就的四十岁男人太多太泛滥了,普通一些的中年男人需要有责任心的作家来写。写活一个人,好人也罢恶人也成,钻到读者心里去关注他,看他好或者坏到何种程度与地步,就是让我们看下去的动力之一。

    再说一点感受,人为制造一些悬念或伏笔,也没什么不好,《简爱》的败笔也有,但丝毫不影响其名著的地位。其中。罗切斯特夫人的悬念,在推动小说进展上功不可没。还有一点就是,我不得不说的前苏联小说家库普林,他有个作品叫《火坑——俄国妓女辛酸史》 。我的他看书不是太多,却有一本这样的书,我固然可以猜测其当时看此书的多种因素,但是,他说这本书写的很客观,根本不同于一些下半身文学或妓女文学。我纳闷的是这本书的扉页上竟然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青年与母亲们!(个别字有出入),写妓女的书为什么要献给青年与母亲们呢?这是我的疑团,也就看了,我记得我曾经看哭了,辛酸的妓女中有丑恶也有善良,那种真实冷静的笔触,与高君的文风颇有相同之处。

    好罗嗦,也有些累,懒得整理了,相信高君会择其善。说实话,此刻真想被你疼爱地抱在怀里,美美地酣眠……有一点点胡子茬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偶尔那样子,别有情趣……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你留下的作业。其实,看第一章时就有不由自主的对比,暂时写到这里。真想轻轻地“咬”你一口。

    另外,我想看看你原来发过的散文与小说各一篇,不知是否方便。没什么,仅仅是因为喜欢,还想和小说作作比较呢。这一点决不强求,精力还要放在我们的孩子上。

    孩子他爸,你可知否?(呵呵,亲亲)

    林

    XX年4/17

    林:

    来信收到。第一件事是觉得太让你劳累了,以前都说过了,老让你熬夜,已很使人心疼,这回还竟然“无赖”地给你派下“任务”;中午看你的“暂时”时,都不知该怎么对你说了,还要忙很多事,还要顾“任务”,更还那么心细地怕我误会你生气……晚上的信看了后,首先想到你的认真和用心,否则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剖析评判。再是呢,你以往的阅读和思考也让我深为敬钦,而有着这样的基础,又怎能不提出那么多对我深有启发的见解、意见和建议呢?比如对现实题材的看法,对“阴暗”和“亮色”的见解,对小人物塑造、议论、情节设计等等的建议,尤其是对小说中所涉及以及将还要涉及的“风尘女子”的意见和感受,看了后就已经很有感触,回头再融入到往下的写作中时,那一定会起到更大作用的。第三个,当然是看到了你出色的聪明,至少有三个要点,你已经猜到了,其一是“小说将断然不会仅仅是文人与女人的感情纠葛”,而必然会“还有很多层面,各类人物的较量与冲突,会令小说的故事更有看头”;其二是“这样的男人为什么离婚了,他的孩子呢?相信今后的故事不会没有交代的”;其三是“XX之外的女子可以找出一个来这样写(已经都做过伏笔了,往下发展就一定会出来的,而且肯定还会让你有点儿意外)”。

    你这些看法和评判中,至少有两处说到我的要害。其一是作品的“亮色”问题,我以前因种种主客观原因,往往对灰暗的一面看得多了些,这样对写杂文固然很好,但用于写小说,则往往就让人越看越觉得消沉,不对味;后来再深思这问题,而且更随着对生活的感悟,慢慢就明白了,问题并不在于你看的或写的“灰暗面”是多是少,而在于你赋予作品主人公(其实也就是自己)和主要一些人物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些内心的世界呢?这样一来,应该说,在小说写作中,越往后发展,你就会越能够清楚地看到,即使是在漆黑一片的暗夜里,也仍然会有着如丹珂捧在手里一样的那颗燃烧而光明的心。其二呢,能引起你对于XXX以及同类女子写法的绝非无理的看法与评判,其实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又和前一个问题连在一起了,那就是我自己也感觉到了,是不是由于想强调人内心的“亮色”,而确实把笔下的人物“理想化”得太脱离实际了呢?这问题将进一步再认真地思考和调整。应该说,我之所以写这样的人物、以及一定要着眼于这样的人物,其实除了当今的现实外,潜意识里,也受着以前读过的一些名著的影响,一本是《德伯家的苔丝》 ,另一本记不清书名了,但情节和人物仍记得极清,是俄罗斯作品,写一个贵族玩弄了女仆后又抛弃了她,结果这女孩成了妓女,几年后又因犯罪(好象是伤了人)发配去西伯利亚,而这时这贵族已成为十二月党人,对以前所做所为深深忏悔,为了赎罪,非跟着发配的犯人一起去西伯利亚,很多很多极其感人的情节,都从这时展开……总之,这里面有很多要深刻思考和艺术操作的东西,而你的切中要害的点出,确使我获益匪浅。

    高XX年4/18(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网络两地书不错,请把《网络两地书》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网络两地书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