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推门下车,抬眼望去,心中亦不由暗赞一声。
只见眼前一座巍峨山门,重檐斗拱,碧瓦朱甍,气象森严。
门额之上,悬挂着一方巨大匾额,以遒劲笔法书写着“青羊宫”三个大字,在夕阳余晖下熠熠生辉。
山门两侧屹立着石狮,历经风雨,刻满岁月痕迹,却更显古朴沧桑。
门前是数十级宽阔的青石台阶,被往来香客脚步磨得温润光亮。
阶下广场开阔,数株参天古树亭亭如盖,枝干虬结,绿荫匝地。
作为1983年便已成为著名景区的宫观,此时早已过了对外开放时间,寻常游客早已散去,宫门本应关闭。
然而此刻,那厚重的朱漆大门却敞开着,门前台阶上,正有三人静立等候。
居中是一位身着剪裁合体深色西装的女子,约莫三十五六年纪,身姿高挑,容颜妩媚中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干练与英气,目光锐利。
她左侧是一位青年道士,约二十七八岁,面容清俊,眼神沉静,手持拂尘,颇有出尘之姿。
右侧则是一位老道士,须发皆白,面容慈和,穿着半新旧的道袍,眼神温润。
见齐云等人下车,那女子率先迎上前来,步履从容,笑容得体。
公羊道长立刻为齐云介绍:“齐观主,这位是749局川城分局的负责人,柳岚队长。”
齐云颔首,伸出手与对方轻轻一握,只觉其手指纤长却有力。
“柳队长,有劳久候。”
柳岚嫣然一笑,声音清脆悦耳:“齐观主太客气了。
您能莅临川城,是川城分局之幸。区区等候,份所应当。”她目光转向齐云身后的宋婉,笑意更深了几分。
“小婉,终于从你老汉手底下‘跑’出来了?
也好,跟在齐观主身边,机会难得,可得好好把握,用心办事。”
宋婉恭敬地应道:“是,柳队!我一定尽心尽力。”
公羊道长继续引见:“观主,这位是我的二师弟,道号云诚。”那青年道士上前一步,执礼甚恭:“福生无量天尊。小道云诚,见过齐观主。”
“这位是我三师弟,道号云源,亦是宫中俗务总管,香火钱袋皆由他执掌。”
老道士呵呵一笑,上前稽首,语气诙谐而亲切:“小道云源,见过观主。
观主远来辛苦,快请入内歇息。”
云源道士年纪甚大,奈何此刻的齐云身为五脏观观主,玄一盟理事,其辈分是和青羊宫宫主一样的。
使得在齐云面前只能以小道自称,虽然别扭,但修道之人,心无名利,也无所谓了!
众人寒暄数句,便在柳岚、玄诚、云源三人的陪同下,步入青羊宫内。
宫内古木参天,殿宇巍峨,布局严谨。
他们先后经过灵祖殿、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姆殿等主要殿宇。
每至一处,云源便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介绍其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供奉神祇。
夕阳的金光洒在琉璃瓦顶、蟠龙石柱和斑驳的壁画上,仿佛为这座道场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铜羊、铁鼎、碑刻、楹联……一物一景,皆沉淀着厚重的岁月沧桑。
穿行其间,齐云亦从云源道长的介绍中得知,青羊宫分为前后两区。
前区便是他们此刻所经之处,对外开放,接纳四方香客,钟鸣鼎食,烟火鼎盛。
而后区则位于宫观深处,另有门户,乃是青羊宫受箓真传弟子清修、练功、起居之所,环境极为清幽,等闲不对外开放。
参观毕,众人穿过一道月亮门,步入后区。
果然,眼前景致豁然一变,少了前区的喧闹与鼎沸,但见庭院幽深,松竹掩映,房舍古朴整洁,唯有淡淡的檀香气和清风过竹的沙沙声,令人心神顿时宁静下来。
晚膳设在一间素雅的斋堂内,菜式皆是清淡素斋,虽无荤腥,却做得极为精致可口,米饭清香,时蔬鲜嫩,豆腐软滑,汤羹温润,别有一番风味。
众人食不言,气氛宁静祥和。
用罢斋饭,柳岚便起身告辞,她事务繁忙,不便久留,再次向齐云表达了欢迎之意,又勉励了宋婉几句,便由云源送了出去。
随后,齐云和宋婉被引至一处清静雅致的客院安顿。
院落不大,却收拾得极为干净,屋内设施古朴而齐全。
稍事安顿后,齐云便对公羊道长直言道:“公羊道长,贫道此番前来,心念道藏已久,不知可否现在便前往阅览?”
公羊道长含笑应允:“自然可以。观主请随我来。”
说罢,便引着齐云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座匾额上书“藏经阁”的殿宇前。
步入其中,景象却与外部古朴风格迥异。
殿内宽敞明亮,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图书馆设计:
一排排高大的实木书架整齐排列,上方装着柔和的LED灯带;书架间设有阅览长桌与软椅。
既有大量现代印刷的精装道藏合集、研究论著,也有专门区域存放着线装古籍,甚至还有少数以玉简、帛书形式保存的孤本、善本,被小心翼翼地陈列在特制的恒温玻璃柜中。
《玄都藏要》、《上清灵宝大法》、《云笈七签补注》、《龙虎山正一符箓考》、《金丹参同契疏义》……
诸多或熟悉或陌生的经卷名称映入眼帘。
“观主请自便,贫道便在门外等候,若有需要,随时唤我即可。”公羊道长稽首一礼,悄然退至门外。
齐云点头致谢,随即目光如电,迅速扫过一排排书架。
很快,他在一个放置古籍的专区停下脚步,小心地取出一本纸质泛黄、边缘破损严重的线装书,封皮上的字迹已模糊难辨,但内页墨迹犹存。
他轻轻拂去微尘,就着灯光细看。
书中文字乃毛笔手书,笔力遒劲,带着一股肃杀之意,记述的正是关于北帝派的往事:
夫北帝一脉,肇始于北隋。
紫阳真人,道高德劭,隐于黑山府麻姑洞天,清修累岁。
忽一日,洞壁石罅渗血如泉,蜿蜒成文,乃劾召鬼神、屠魔灭鬼之无上秘章,字字赤红,森然夺目。
真人感天垂象,遂悟北帝杀伐真谛。
后应世出山,辅佐王朝,以雷霆手段镇平乱军妖氛,功封天师,恩荣显赫。
乃于麻姑山肇建祖庭,塑北帝法身,开宗立派,号曰“北帝”,世亦称“酆都”。
其法以丰都黑律、阴雷煞炁为基,秉天地肃杀之权,以杀止杀,代天行罚,司掌劾鬼役神之职,乃明威上清之正道,玄门之圭臬也。
传承有北帝煞鬼大法,上神咒结斩鬼之司冥,威震寰宇。
迨至大元,武宗颁诏,禁习黑律,毁麻姑祖庭,法脉遂斩。
惜乎!煌煌正法,竟绝于蛮诏之手。
然法虽绝,术未泯,散逸民间,惜无敕令为凭,缺根本大法为继,徒留符壳术伎,为乡野巫觋所用,装神弄鬼,良可叹也!
余偶得此残法,扼腕悲慨,特录其片羽,附一符、一法、一坛之略,以存其念,昭示后人,勿使先贤心血,尽付东流。
齐云看到此处,心中一阵激动,迫不及待向后翻去。
然而,下一页本该绘制符箓之处,竟被人粗暴地撕去,只留下参差的毛边。
再后一页,记载法坛布置之术,亦是大半残损,难以辨认。
唯最终一页,记载着一门完整法术,名曰:
九幽牵丝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