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祝英台

    专业特长面试在初八,考场就是清大艺术团平时的排练场。

    大落地窗,光亮的木地板,长桌后评审团一字列开。

    一半是本校艺教的老师,另一半是从隔壁央音借来的音乐表演系外援,力求拿到高分的孩子既专业过硬,又跟艺术团合拍,绝不放过一个合适的好苗子。

    苏夏运气很好。

    带着琴进门做完自我介绍,刚一坐下,就从长桌尽头见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去年冬天她在央音寄宿,上过柏林乐团首席的大师班,就是这位女老师负责中方的带教。两人说过的话不多,但苏夏对她充满感激。

    那时候她起早贪黑铆足了劲儿练琴,一个月瘦了太多,带来汇报演出的礼裙挂不住了,本来准备临时去小卖部买盒晾衣夹凑合凑合,是对方听说后从家里带来了针线包,临上场帮她缝了几道,守护住了少女小小的体面和自尊。

    女老师一身黑高领毛衣,气质精干。

    和她对上视线时,没说什么话,只是微微笑了一下,赞许和鼓励全在眼底。

    全透明的流程公示,没有人会为她徇私。

    但只是一次简单的重逢,就足够让她充满力量——

    你看啊,苏夏。

    世界是一个为你画成的圆,每一点努力都作数。

    过往你遇见的每一个人,让你哭过笑过的每一份际遇,都会成为推着你向前的那只手。

    面试分两部分,先演奏再自由问答。

    两首自选曲目是苏夏和李老师商量了很久才一起决定的,一首巴赫的无伴奏组曲,展示扎实的经典演绎能力,另一首迎合清大艺术团这几年频繁外出演出新民乐的需求,选了那首她在省团已经千锤百炼过的《梁祝》。

    心跳很快,手指尖冰凉,靠在大提琴两侧的膝盖有些发抖。

    可那又怎么样?

    五百多天,她已经拼尽了全力,靠自己来到了这里。

    不需要超常发挥,只要把昨晚最后一次练习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她就是自己的冠军。

    主评审示意。

    苏夏深吸一口气,拿起琴弓。

    到了第二首《梁祝》时,原本无意识憋住的呼吸变得悠长,她很轻地闭上了眼睛。

    这首曲目她早已熟到从任何一小节都能续下去。

    化蝶前,祝英台不过才十八九岁,她在梁山伯墓前想了些什么?

    千年过去了,吃人的封建礼教不再,同样只有十八岁的苏夏竟在这一瞬,朦朦胧胧地触碰到了那位东晋少女的呼吸:

    上穷碧落下黄泉,

    我的爱人,我只想与你相见。

    这一遍,苏夏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

    琴弓离弦,余音在排练厅回荡了许久才止息,再抬起头时,下巴边湿湿凉凉的,苏夏才发现自己竟然动情至此。

    评审座上,有位花白头发的年长教授早已摘下了眼镜,拿手帕不住地揩泪。

    主评委安静了好几秒,重新去翻看她摆在桌上的履历,“江城一中,苏夏同学是吧?”

    苏夏连忙站直,吸了吸鼻子,“我是。”

    “诶不用站不用站,你坐。”

    主评委连忙摆手,一时竟也有些失语,“……特别好。”

    好到难以置信。

    这么年轻的梁祝,居然能有这样的感染力。

    这小姑娘真的只有十八?

    -

    笔试面试的小分很多,需要走一段时间流程才能公示,并不会当场得知结果。

    签字确认,从志愿者手里拿回随身包。

    已经走出了考场很远,苏夏还是心潮难平,手机开机,接触到屏幕的指腹都打滑,全是刚刚出的汗。

    未读消息里苏小娟的最多。

    问她考完没,发挥如何,有没有跟何苗吃饭庆祝。

    下面跟着一长串家里的照片,冰箱里新鲜的车厘子,餐桌上刚插好的鲜切花,整个家都妆点得生机勃勃。

    苏夏床头原本只有一个木头小相框,放着五岁那年苏小娟抱着她看长颈鹿的合影,现在相框被一只崭新的iellyCat兔子抱着,由头是“看网上你这么大的女孩都喜欢”。

    两笔五千二的转账红包,备注每条都不一样。

    【完成就是完美,夏夏最棒】

    【晚上妈妈就到,接我的小财神回家】

    苏小娟对她那些亲亲抱抱的小表情包向来不屑,有时候嗤她“狗皮膏药成精”,有时候又是“花言巧语,行了行了”。

    几日不见,苏小娟肉眼可见的母爱大爆发,连撅嘴黄豆人都发了好几个。

    世上只有妈妈好。

    苏夏感动又心虚,千恩万谢把红包接了,一边回复一边祈祷,好妈妈务必一辈子都不要知道她前两天都做了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怎敌她动人不错,请把《怎敌她动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怎敌她动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