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多利亚港。
一艘悬挂着巴拿马国旗的货轮,鸣着长笛,缓缓靠向九龙仓码头。
码头上,和记运输公司的伙计已经拉起了警戒线。
梁文辉站在码头办公室的二楼,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吊机从货轮上吊下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
报关单上写着:纺织机械备件。
一个穿着工服的管事走上楼,递给梁文辉一份文件。
“辉哥,船到了,一共三十个标准集装箱,都在这里了。”
梁文辉放下望远镜,接过文件扫了一眼。
“通知我们自己的人接手,直接拉去新界的仓库。”
“清关那边,说好了吗?”梁文辉问。
管事点头。
“招呼打过了,水警和海关都只认和记的抬头。”
梁文辉“嗯”了一声。
“让兄弟们手脚利落点,天黑之前,必须全部入库。”
“明白。”
管事转身下楼。
梁文辉再次拿起望远镜,看着一个集装箱被稳稳地放在重型卡车上。
他知道,那些所谓的“机械备件”,每一个木箱里,都码放着冰冷的金条。
这是苏黎世运回来的第一批利润。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雷洛走了进来。
他脱下头上的警帽,放在桌上,自己给自己倒了杯水。
“辉哥,你这阵仗搞得比我抓犯人还大。”
雷洛喝了一口水,看向窗外。
“这批货很重要?”
“山哥要的东西。”梁文辉没有多说。
雷洛识趣地没有再问。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过去。
“这是上个月新界的治安报告。”
“和记的纺织厂和电子厂一开工,招了五千多个女工,连带着周边那些卖吃卖喝的小摊贩,又养活了几千人。”
“以前在新界晃荡的那些烂仔,一半都跑去工厂外面蹲着,想找个厂妹当老婆了。”
雷洛指着文件上的一行数字。
“盗窃、抢劫、打架斗殴的案发率,比上个季度降了三成。”
“我手下那些伙计,现在上班都快闲出病了。”
梁文辉笑了笑。
“山哥说过,给他们一份工,比抓他们进苦窑管用。”
“是这个理。”雷洛感叹道,“我以前只想着怎么抓人关人,山哥想的是怎么让人有饭吃,有活干。”
“境界不一样。”
桌上的电传打字机突然响了起来。
哒,哒哒,哒……
梁文辉走过去,撕下那张长长的纸带。
上面是一串来自苏黎世的加密电报。
他看了一眼,然后把纸带放进了碎纸机。
他对雷洛说。
“替我跟山哥说一声,我去一趟华商联合银行,晚上再过去跟他汇报。”
雷洛点点头。
“行,我正好也要跟山哥说说麦理浩那边的新动向。”
苏黎世,远东信贷银行。
交易室里,不再是五月时的那种疯狂。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压抑的,如同火山爆发前的死寂。
电话铃声依旧很响,但没有人再大吼大叫。
交易员们压低声音,用行话和代码,冷静地对着话筒下达指令。
一张张写满数字和代号的交易单,在房间里飞快地传递。
大卫·陈站在一块巨大的黑板前面,手里拿着一根白色的粉笔。
黑板上,画着一张比之前庞大三倍的蛛网。
蛛网的中心,依旧是“USD”。
从中心延伸出去的每一条线,都代表着一个价值数十亿的金融衍生品头寸。
风控主管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快步走到大卫·陈身边。
他的脸色比账本的封面还要白。
“大卫。”他压着嗓子,声音在发抖。
“总风险敞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亿美金。”
“杠杆,我们用到了四十倍。”
“这已经不是银行了,这是一个炸药桶。任何一个谣言,任何一个国家的央行出来说错一句话,我们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大卫·陈没有回头。
他用粉笔,在代表“美元指数期货”的节点下,又画了一道杠。
“还不够。”
风控主管不能理解。
“什么不够?账面的浮亏,每天都在烧掉我们上百万美金的利息。我们赚来的那一点二亿,快要被烧光了。”
“这点利息,是让华尔街那帮老狐狸的甜头。”
大卫·陈放下粉笔,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
他转过身,看着风控主管。
“三百亿的空头头寸,分散在全球账户里。”
“他们查得到吗?”
风控主管摇头。
“查不到。我们做的太散了,看起来就像市场的正常噪音。”
“那就行了。”大卫·陈说,“继续吸纳,在八月之前,我要求把这个数字,再往上推一百亿。”
风控主管的嘴巴张成了O型。
“疯了,你真的疯了。”
“不是我疯了。”大卫·陈指了指天花板,“是我们的老板,要让这个世界疯掉。”
“我们只是负责点火。”
香港,和记大厦顶层。
陈山站在沙盘前。
梁文辉推门进来。
“山哥,黄金已经全部入库了。”
陈山“嗯”了一声。
“瑞士那边,第二阶段的建仓也已经完成了。大卫·陈按照您的吩咐,把空头头寸扩大了三倍。”
“现在的总规模,超过三百亿美金。”
梁文辉说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声音依旧有些发干。
“华商联合银行那边,最近怎么样?”
“我们注入资金之后,银行联盟已经开始向香港的华人中小企业,提供年息百分之五的低息贷款。”
梁文辉的脸上,透出一种兴奋。
“这个消息一放出去,整个香港的商界都震动了。汇丰和渣打的贷款门槛高,利息也高。我们的银行,现在是所有华商的救命稻草。”
“银行门口排队申请贷款的人,已经从街头排到了街尾。”
“很好。”陈山点头,“告诉他们,贷出去的钱,重点扶持制造业和航运业。”
“明白。”
陈山转过身,走到办公桌旁。
“雷洛说,新界的治安好了很多。”
“是。”梁文辉跟过去,“一个工厂,解决了上万人的吃饭问题。釜底抽薪,比警察抓人有效得多。”
陈山拿起桌上的台历,翻到了八月的那一页。
他的手指,在上面慢慢地移动。
“文辉。”
“山哥。”
“通知下去。”
陈山的声音很平。
“和记所有的产业,运输,地产,建筑,纺织……八月十号之前,必须在账上备足足够三个月周转的现金流。”
“所有正在进行的项目,非必要的,全部暂停。”
“所有银行贷款,提前还清,不要留任何杠杆。”
梁文辉愣住了。
“山哥,这是……要收手了?”
“收手?”陈山笑了。
“是准备开始。”
他拿起一支红笔,看着窗外的维多利亚港。
“等风暴过去,遍地都是便宜货。”
陈山转过头,看着梁文辉。
“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麻袋,去捡。”
梁文辉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明白了。
做空美元,赚的只是第一笔钱。
真正的目标,是在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用赚来的钱,全部抄底优质资产。
八月初,苏黎世。
远东信贷银行的交易室,安静得像一座教堂。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建仓,终于停止了。
那张画满了蛛网的黑板,被擦得干干净净。
交易员们无所事事。
有人在看报纸,有人在低声聊天,还有人干脆趴在桌上睡觉。
压抑了两个多月的紧张感突然消失,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巨大的空虚。
那个金发交易员,走到大卫·陈的办公室门口。
大卫·陈正背对着门口,站在窗边,看着苏黎世湖。
“头儿。”金发交易员敲了敲门。
大卫·陈没有回头。
“我们……现在就这么干等着?”
“每天的持仓成本,像个无底洞一样在吞噬我们的利润。这都快一个星期了。”
大卫·陈转过身。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一本台历,翻到八月。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在台历上用力地敲了敲。
金发交易员凑过去看。
那个日子上,用红色的墨水,画着一个鲜艳的圆圈。
8月15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