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丽,你最近学得怎么样?”
李茂森转身问场边的巩丽。
“你说呢。”
巩丽撑着腰,装成孕妇在空场地上散步。
大家看的哈哈大笑。
巩丽身上穿着大红棉袄,头上包着绿色头巾,下身是宽大肥厚的老式棉裤。
脸上还有这些天在山里吹出来的腮红,以及变得粗糙的皮肤。
整个人看起来确实像个村妇。
就她现在这样,叫李茂森亲嘴也亲下不去。
“看起来还行,但还不够好。”
“不够好?哪里有问题?”
巩丽皱起眉头。
李茂森指着屋外一个挂辣椒的妇女说,“知道你跟那位大姐的区别在哪吗,她是真正的农村妇女,你看看她挂辣椒的动作,身体发力的状态,还有擦手和擦汗的动作,这些你都能表现出来吗?”
巩丽咬着下唇不说话。
“这些都是细节,也是塑造一个角色最重要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还记得那次看完剧本我说的话吗,我要你不止演的像,还要你站在一群农村妇女里,叫别人看不出来你是个外人,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成为真正的秋菊。”
“我知道了,再给我一周时间,我一定能变成真正的秋菊。”
巩丽抿着唇瓣,表情也变得坚定。
“行,你再练练。”
李茂森愿意给巩丽足够时间来做准备。
第二天剧组正式开拍时没有拍她的镜头,而是先拍摄村里村民生活的戏,以及刘佩绮和雷格生两人的独角戏。
这些镜头比较零碎。
拍了十天才拍完。
一天中午,李茂森拍完戏,开始吃午餐,剧组午餐是雇佣当地村民做的农家饭菜,包括米饭、面条、馍馍等。
“李导,丽姐也来送饭了,你看看哪个是她。”
闫小妮凑过来说。
“巩丽也在?”
“你没注意到吗?哈哈,这说明丽姐演的很好。”
闫小妮挥着拳头开心地笑起来。
“巩丽姐也在?在哪儿?”
王晓帅和娄晔端着碗站起来四处打量。
剧组吃饭的地方是一个用塑料布搭起来的棚子。
吃饭时村妇们抬着木桶和大铁盆,把一隆隆蒸馒头摆到桌子上,还有几大盆炒菜,一大锅香喷喷的炖鸡汤。
在现场帮忙的村妇有四个,算上帮忙打扫卫生和搞后勤工作的有八个。
她们穿的都差不多,各种款式的大棉袄和大棉裤,有的头上包着头巾,有的把头巾围在脖子上。
一个个都身材臃肿,也没怎么化妆,头发也不整理。
一眼看过去好像都差不多。
不过李茂森和巩丽住了大半年,对她早熟悉了,朝着现场扫一圈,再盯着仔细看看,差不多就能确定哪个是她。
王晓帅和娄晔看了一圈,认为那个包着蓝色头巾的妇女是巩丽。
实际上看错了,巩丽没有包头巾,她坐在板凳上,手里捧着一个白茶缸在喝水,头发蓬乱,脸上被风吹日晒的痕迹更严重。
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有剧组人员吃完饭叫她帮忙打菜,她站起来拿着大勺子往盆里装菜,动作利索也熟练。
有女组员看到她挺着肚子,问几个月了,叫她小心点,别磕着碰着。
巩丽用当地方言说‘么斯,该掉的咳嗽一声就掉了,不该掉的擀面杖压也压不下来’。
几个组员哈哈直笑,直说她说得有道理。
“嘿嘿,李导,我姐演得咋样?”
闫小妮笑嘻嘻地问道。
“还行!”
“什么叫还行?就我姐这演技,给座奥斯卡小金人也不过份。”
闫小妮竖着大拇指,满脸崇拜。
李茂森笑了笑,两口扒完面条,拿着空碗到巩丽面前,“婆娘,打碗面汤。”
“叫谁婆娘?信不信我敲你。”
巩丽拿着大铁勺在铁盆边敲了敲,眼神凶巴巴地瞪他。
“你本来演好好的,这下不是破功了吗?”
“不还嘴就让你占便宜?秋菊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人。”
巩丽拿着勺子给他舀了一碗热腾腾的鸡汤。
李茂森喝了一口,笑道,“你练得不错,看起来像秋菊,那么从明天起开始拍你的戏。”
“明天?要不我再练几天?”
“别练了,我可不想你入戏太深,最后真的成了一个农村婆娘,那我以后可要遭罪了。”
“我要是真的变成这副模样,你还会娶我吗?”
巩丽眨眨眼睛,盯着他的表情,不放过他脸上任何细节。
“瞧你说的什么话,我看上你是因为你漂亮吗?不是,你本来也不是一个靠外表吸引人的女生,你靠的是内涵。”
他的回答本来没有问题,但巩丽突然想起他前几个月说的话,李茂森说她长得也一般,皮肤粗糙,不够白,身材肉乎乎的,一点也不苗条。
巩丽气得瞪他一眼,转过身不让他看。
第二天,李茂森带着剧组来到乡上,开始拍摄电影第一幕第一场。
第一场戏是秋菊和小妹用架子车,拉着受伤的万庆来到县城卫生所治伤。
当天县城赶集,街道上人很多,李茂森和摄影师池小宁藏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把镜头对准人潮汹涌的街头。
街道上的人不知道有人在暗中偷拍,他们在镜头前走过时,表现得极其自然。
这些人有的走路,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拉着架子车。
他们穿着八十年代的衣服,黑的灰的蓝的,大都是当地制衣厂出品的衣服,从后世来看有点土。
他们几乎没人化妆,头发也乱糟糟的,但每个人都发量惊人,在街上拍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秃顶。
“不错,就是这样,多拍一会儿,我们不缺胶片。”
李茂森对池小宁说道。
“明白。”
池小宁点点头。
在街道上偷拍的工作非常辛苦,从早上八点开始,到晚上六点结束,整天呆在箱子里,裤子里穿着大号尿不湿。
吃饭也由剧组成员送到箱子里。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被人看出来,还有摄像机和架子移动不方便,时时刻刻需要有人守在旁边。
除了这一场,后来秋菊到县里、市里打官司等剧情也会采用这种方法。
也因为辛苦,摄影组补贴也是剧组成员里最高的。
“巩丽姐他们来了。”
池小宁提醒说。
李茂森趴到观察孔看了一眼,街道上,巩丽和小妹拉着架子车从密集的人群中走过来。
她身上穿着红黑格子棉袄,黑色大棉裤,头上包着绿色头巾。
走路时挺着肚子,迈着八字步,显示她是一个孕妇。
旁边的小妹拉着架子车。
她们的着装与周围的路人没有多大不同。
入场时也跟其他人一样,从远处走过来,在镜头前一晃而过,在她们离开后,镜头前又重新出现其他的路人。
“cut!”
李茂森拿出对讲机,吩咐第二摄影组准备拍下一场戏。
第一摄组继续藏在这里拍摄街道上的场景。
——
——
【感谢大家支持到免费期最后一章,中午12点上架,请大家再支持一下】
【Ps.本来准备写上万字上架感言,将所有书友、编辑、亲朋好友、祖上李白都感谢一遍,可我害怕,过去写过11次上架感言,包括另一个号五本书。
每次发完上架感言,收藏哗哗往下掉,那些收藏都是过去一个多月里1个1个1个慢慢涨上来的,就在几分钟内忽然全没了,那种感觉比30斤瘦子掉了几十斤肉更可怕。
这种可怕的场景我经历过11次,本来以为会习惯或者麻木,可我心眼小,做不到。
写过11次上架感言,说了无数感谢和请求的话,结果都一个卵样,收订比差的吓人。
所以不写上架感言了。
那就说说这本书创作心得。
这本书叫《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其实前三十章有两个版本,另一个版本女主角是刘小庆,所以才会有男主角和姜打架的事,也会有离婚的事,后面主角当演员歌手到港岛鬼混。
后来责编说现在读者不喜欢当接盘侠,有龟男嫌疑,用刘小庆不太合适。
我过去浪写美娱,对华娱一点不了解,自然听劝(感谢编辑)
女主角变成巩丽后一开始写着很不顺手,中途准备放弃,后来熬过前六万字,进入试水推荐期,成绩慢慢好起来。
才坚持写到现在。
在免费期间靠着大家支持,各项数据还不错,新书总榜冲到三十,分类冲到前五。
可不知道什么原因,从8号开始,追读忽然下降……惨剧惨剧惨剧惨剧……
我分析了下,大概是前面几章节奏有点拖,也有可能是部分书友不喜欢李茂森留在北影厂,或者是腻了,与别的姐妹好上了……(知道原因的书友请留个言,我看还有没有救)
成绩越来越拉,也只能早早上架赚全勤。
后面主要剧情提示:拍摄《秋菊打官司》期间与巩感情升温,巩全心全意对主角,从被动献身到主动;
武侠小说《捉刀人》上架大卖,成为著名作家,与金庸等人聊武侠,公开展示武功(砸砖);
《秋菊打官司》上映,所见所闻所获荣誉;主角到港岛拍电影,所见所闻所获;回来后继续拍电影,所见所闻所感所获(对在这里离开的书友,我也算有个交代了)。
借祖上李白好友高适的一句话:我是一个笨拙的人,没有李白、王维他们才气纵横,我写了十多本书也不知道怎么写才能把书写的大众化,让所有人都喜欢。
但没关系,我喜欢。
我喜欢自己写的故事和故事里的男主角和女人,写着挺爽的,有时哭有时笑,有时软有时硬,连玉玉症都好了。
也许我的书就像电影行业里的独立电影,比较小众,也感谢阅文这个平台允许这类小众作品存活下来(不是拍马屁,成绩太差,拍马屁也没奖励)。
也感谢许多与我臭味相投的人,闻着臭味追到现在。
我是一个笨拙的人,我不会写上架感言,所以就写了这些莫名其妙的话。
耽误大家时间了。
再通知一下,中午12点上架,有条件的书友请支持一下】
——
【以上不是获奖感言,是上架通知,24小时后删除】(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