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记者招待会,祸从口出

    “请大家别相信这些不太靠谱的传闻,我不是什么天才,只不过我比许多人更喜欢半导体,也自然愿意花时间去关注它、研究它。”

    “我只是单片机研发团队中的一员,CPU涉及程序设计,PCB晶圆片刻录,贴片封装等制程,我做了其中一小部分。”

    “我的导师王辰教授是该研发团队的总指挥,许多半导体所的广大师生是软件开发主力。”

    “*43厂的领导和许多老一辈工程师,他们的封测技术和工艺,几十年的毕生付出。”

    “因为我是研发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所以,老师们前辈们都很谦让,把各种荣誉头衔,都加在我的头上,我受之有愧。”

    李雪峰苦笑了笑,自嘲道:

    “有人说我跟半导体结缘,和这个稀有金属疙瘩谈上了恋爱,还准备与它结婚。”

    “这个说法虽然很离谱,但我倒是愿意接受,因为我决心将我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半导体事业。”

    话毕,一片寂静。

    随即,响起热烈掌声和笑声。

    说得太好了,非常感动。

    李雪峰也逐渐进入角色,回答问题时言语流畅,神情自如。

    “……”

    媒介记者招待会,进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双方提问与回答都较为满意。

    进入尾声,一些尖锐和争议的问题,可能会冷不丁地抛出来。

    姜云婉提醒李雪峰注意。

    可还没等他反应,问题就来了。

    “现在业界对于国产八位机,在很短时间内横空出世,普遍看法是我国在不久将来,赶超美日等国外先进半导体产业,持乐观态度,请问李工,你怎么看?”

    李雪峰听罢,脸色变得很难看。

    他想了一想,开口批评道:

    “恕我直言,我对这个观点坚决否认,对持这种观点的人,建议他多学习多实践,多去国内外走一走,别搞半瓶醋在那里晃。”

    “实事求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伟大领袖教导我们的方法论,我们为什么不用?”

    直言不讳地开炮,充分说明了这位天才工程师的性格,政治敏感度或政商低下。

    打击面太大,容易得罪人。

    记者们听了之后,脸色都是很不自然。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半导体产业链很长,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也很深很广,我虽年轻,但阅读过的中外文献资料却不少。”

    “以我的认识,我们离国外先进国家,在半导体方面还得远,要越赶的距离还很长。”

    李雪峰继续实话实说。

    “恕我直言,不要说半导体产业全面赶超,就只说在半导体制程,IC芯片方面,赶超至少还要五十年。”

    此话刚出,引得下面一片哗然。

    有人指出这观点太悲观,是在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雪峰听罢有点生气,他抬头厉声道:

    “我在这里不说别的,就只说单片机这个微处理器吧,我们现在的国产机制程技术水平,至少落后日美等先进国家,两到三代。”

    “我们才刚研制出八位CPU,许多接口技术还有待开发与完善,可日美呢,已经出台三十二位成熟CPU了,正在出台六十四位机,据说实验室机型已出样。”

    “你们知道,这中间差几代吗?”

    李雪峰犀利目光扫视下面一圈,“从八往上数,十六,三十二,六十四…是不是三代。”

    “我们从四位追到八位,用了整整十年,我承认从八位到十六位可能用不到这么长,大家喜欢用的一个词,叫奋起直追。”

    “可大家想过没有,日美等国不是停滞不前,等着我们奋起直追,他们一样在拼命向前跑。”

    “只有当我们的追赶速度大于他们跑的速度,才可以缩短距离,最终追上。”

    “请问,这种追赶需要多少年?五十年太长了吗?”

    “在漫长的追赶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严峻问题,那就是不可预见的重大事项。”

    “例如国际形势变化,国内意识形态和政策的变动,主研团队成员出现意外,这些都是影响追赶,也许比五十年更长,甚至于一个世纪都有可能。”

    下面又是一片哗然,议论声。

    “请问李工,你刚才的悲观论,可不可以理解为‘造,不如买、不如租’的论调呢?”

    这是一个陷阱。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他,开发区和基地的新闻官员,包括姜云婉。

    李雪峰倒是很淡定,他记得‘造船不如买船、租船’这个观点,是建国初期某个国家领导人提出的,后来被批判、打倒。

    但这个观点长期看是错的,短期看却是正确的。

    建国初期,国家整体贫穷落后,生产力低下,这种观点完全适配。

    眼下我国半导体等科技行业的现状,与建国初期的经济是何等相似。

    “我个人观点,应该辩证客观、阶段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既不能悲观,也不能乐观,还是那句话,保持实事求是态度。”

    “向国外购买半导体芯片,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或是租赁技术和设备的做法,与国内自主研发制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两者并存。”

    “眼下改革开放,企业都是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研成本大、回报周期长,企业可能会选择仿制或局部创新,我认为完全允许。”

    “但是,国家层面则目光不能短视,应该有一整套的自主发展、自主创新计划,组织国家级攻关团队,花巨资来解决追赶问题。”

    “我们厂,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八位机的接口,外置应用项目,这是由企业经济效益所决定的。”

    “……”

    记者陆续发问,李雪峰有问必答,相互往来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看样子刹不车了。

    在开发区新闻官员的干预下,这次记者招待会,才算结束。

    本次记者招待会上的内容,经电视播报、报纸发表之后,迅速展开了行业中外的大讨论。

    经不断地转播、转载,到了五月底,这个大讨论变得愈演愈烈,形成完全不同观点的两派。

    之后,直接上升到基本国策、意识形态的高度进行讨论。

    这有点像当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势头。

    面对舆论压力,083基地有点吃不消,便禁止李雪峰与新闻媒体的所有联系。

    还有一股风刮起来,对李雪峰个人十分不利。

    说他胆大包天,妄议国家方针政策,对某些领导人横加指责,公开污蔑。

    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更有甚者,说他思想意识有重大问题。

    什么叫祸从口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不错,请把《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奔腾年代:大国军工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