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耕作之诗

    晨光还裹着山谷的薄雾,像被揉碎的银纱,在梯田的曲线间轻轻流淌 —— 不是静止的缠裹,而是顺着稻茬的缝隙钻进去,把去年残留的秸秆裹成半透明的剪影,风一吹,剪影就跟着雾丝晃,像一群安静的小哨兵。最下层的梯田边,几株早醒的狗尾草站得笔直,穗尖挂着黄豆大的露珠,阳光刚漏下一点,露珠就折射出细碎的光,像缀在草上的小星星。风再轻一点,露珠 “嗒” 地滚下来,落在青石板路上,晕开的湿痕圆圆的,像极了阿星昨天在画纸上涂的小太阳 —— 阿星说 “这是土地睡醒的小眼睛”。

    雷踩着这些 “小眼睛” 走过来,布鞋底沾了层薄泥,却一点不滑。这双鞋是社区老鞋匠王伯用火星红沙鞣的皮革做的,皮革摸上去带着沙粒的粗粝感,却不硌脚 —— 王伯说 “用‘艾拉之树’的汁液泡了七天,软得能裹住脚”。鞋底刻的艾拉 “防滑符文”,是云民 “墨” 帮忙拓印的,每个纹路都弯得像小溪,纹路里嵌的植物纤维,是去年收割时阿禾帮他捡的稻壳纤维,“爸爸,嵌上这个,鞋子就有土地的味道了”。现在他走在湿石板上,鞋底像长了小爪子,每一步都踩得稳稳的,像扎根在土里的稻子。

    他停在田埂边,先弯腰摸了摸那根老木桩。木桩是拓当年亲手埋的,松木质的,现在表皮裂了几道深纹,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却还透着劲 —— 去年台风刮倒了旁边的小树,这木桩愣是没歪。木桩上的刻痕浅的是普通播种日,深的那道旁边,模糊的 “01” 字样还能看清,那是拓种下第一粒小麦种子的日子。雷的指尖划过刻痕,能摸到木纹里残留的温乎气,像握着拓当年没凉透的手掌。他低头,声音轻得怕惊散薄雾:“今天种‘希望 3 号’,和您当年的种子一样,饱满得能看到芽尖。” 说话时,指尖在 “01” 上轻轻蹭了蹭,好像在和拓碰了碰手。木桩顶端还留着个小凹槽,是去年阿星放鹅卵石的地方,现在槽里积了点露水,像个小小的镜子,映着天上的雾。

    他的锄头斜靠在木桩旁,木质手柄是老橡树的根瘤做的,被几代农夫的手磨得发亮,琥珀色的木纹里,嵌着一点暗红的泥 —— 那是盖亚星的硅化土,当年拓从 “希望号” 带回来的,说 “要让盖亚的土,也尝尝地球的阳光”。现在这红泥和木纹长在了一起,抠都抠不下来,雷握手柄时,指尖能摸到木纹里的细微凸起,那是无数次握锄留下的 “记忆”:有拓的力道,有秦爷爷的温度,还有他刚学种地时,握得太用力留下的浅痕。他把锄头提起来,轻轻敲了敲木桩,“笃笃” 的声,像在和老伙计打招呼,锄头刃上还留着去年磨的光,亮得能映出雾的影子。

    布囊挂在肩上,亚麻纤维摸上去软软的,像阿星盖的小被子。上面的 “忘忧花” 图案,是社区林婶织的,用的是绿色的植物染线 —— 林婶说 “这线是用‘艾拉之树’的叶子煮的,洗十次都不掉色,还能留香”。现在布囊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木香。雷打开布囊,里面的 “希望 3 号” 种子泛着金黄色的光,每一粒都有指甲盖大,饱满得能看清胚芽的轮廓,像裹着小太阳。他昨天挑种子挑到半夜,台灯暖光下,阿星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帮他递小袋子,还指着一粒种子说 “爸爸,这粒有小月亮”—— 其实是种子表皮的反光,他却还是把那粒种子留了下来,放在布囊最里面。空瘪的、有虫眼的种子,被他放进阿星用过的小陶碗里,“这些要送到社区的堆肥箱,” 秦爷爷教他的,“就算长不成苗,也能给土地当养分,这是种子的另一种活法。” 去年他埋的空瘪种子旁边,还长出了一株三叶草,阿星说 “这是种子变的小礼物”。

    薄雾慢慢散开,阳光像撒了把金屑,落在田里,把土照得暖乎乎的。雷弯腰,手掌先探进土壤 —— 土是刚松过的,湿润得能攥成团,却不粘手,散开时还能看到细小的腐叶碎,那是去年的稻秆烂在土里的,带着甜香。蚯蚓粪是黑褐色的,像小颗粒的巧克力,捏在手里能感觉到湿软的质感。指尖突然碰到个软乎乎的东西,是片刚发芽的三叶草,三片心形叶子裹着土,叶尖还沾着点泥。雷轻轻把它挪到田埂边,“留着吧,能固氮,还能给阿星当小书签”。去年阿星就把田埂上的三叶草夹在课本里,说 “这是土地送我的书签,能让我想起爸爸种地的样子”。

    他用手掌边缘在土里划沟,手臂的肌肉轻轻绷紧,每道沟深刚好两指,宽能放下两粒种子,沟与沟之间的距离,像用尺子量过一样匀。刚开始学的时候,他划的沟歪歪扭扭,秦爷爷就从后面握着他的手,掌心的老茧蹭着他的手背,“力道要匀,像给土地挠痒痒,太轻了沟浅,太重了土硬,种子会不舒服”。现在他闭着眼都能划直沟,手掌边缘蹭过土壤时,能感觉到土粒在指缝间轻轻流动,像在和他打招呼。

    点种子时,雷的手腕轻轻动了动 —— 草茎手环贴着皮肤,传来一丝微弱的暖意。这手环是云民 “絮” 用溪边的龙须草编的,编了三天,还在里面嵌了一点木卫二的共生体结晶,阳光下会泛淡蓝的光。“絮” 说 “这结晶能和土地的能量呼应,帮种子醒得更快”。现在能量波顺着指尖渗进土里,雷能感觉到脚底有轻微的震动,像土地在轻轻呼吸。土壤里的固氮菌开始活跃,原本深褐色的土表,慢慢泛出一点淡绿,像撒了一层碎翡翠;一条淡红色的蚯蚓从土里钻出来,在沟边爬了爬,留下湿润的土线,又钻回去,像是在为种子开路;远处的几只鞘翅目幼虫,淡褐色的身子,本来正往这边爬,碰到能量波的边缘,立刻转了方向,钻进田埂的杂草丛里,还掉了一点土,像在道歉。

    “嗡 ——” 一声极轻的响,雷抬头看,几只淡绿色的微型无人机正从 “艾拉之树” 的方向飞来。无人机像蜂鸟,翼翅是半透明的生物膜,模仿的是盖亚星的银蝶翅膀,振动时的声音比蜜蜂还轻,阿星上次追着无人机跑了半条田埂,说 “像小云朵长了翅膀”。它们飞到田上空,翅膀扇动时洒下细雾 —— 雾里带着 “艾拉之树” 叶片的清香,是用树的老叶煮的水,加了火星土壤里提炼的微量元素。细雾落在脸上凉丝丝的,雷伸出手接了一点,尝了尝,有淡淡的甜味,像露水混了蜜。

    无人机飞过他头顶时,机身上闪过一道微光 —— 那是传感器在扫描。雷知道,此刻他田里的每一粒种子,哪怕刚埋下,它们的 “生命信号” 都在往生态管理网络传:种子的含水量、土壤的酸碱度、空气中的湿度…… 云民 “墨” 会在网络那头盯着数据,要是哪里不对劲,手环会震三下。上次田角的土壤湿度不够,手环震的时候,他赶紧挑了桶溪水浇过去,后来那片的种子发芽最早,阿禾还说 “爸爸,这是手环在帮我们呀”。但今天很平静,手环没动静,只有阳光慢慢爬高,把他的影子拉得越来越短,像在田里画了条长线。

    汗水从额角渗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流,痒得他想挠。他没动,任由汗水滴进土里 ——“噗” 的一声轻响,汗珠落在刚点完种子的沟里,土面立刻陷下去一个小坑,坑里的种子好像真的动了动。其实是土壤在吸水,他却宁愿相信,是种子在回应他的汗水,在说 “我醒了”。雷的后背已经湿透了,粗布衬衫贴在皮肤上,能感觉到肌肉的酸痛 —— 但他喜欢这种酸痛,这是和土地 “亲近” 的证明。秦爷爷说,拓当年在焦土上开垦时,比他累十倍,脚都磨破了,却还是每天都去田里,“土地不会骗你,你对它好,它就会给你回应”。

    他直起腰,捶了捶后背,目光掠过梯田。最上层的梯田里,几株去年种的 “希望 2 号” 还留着秸秆,金黄色的,像小旗子插在田里。风一吹,秸秆上干瘪的麦穗 “哗啦” 响,像在和他打招呼:“今年要加油呀!” 远处的 “艾拉之树”,叶片在晨光里泛着淡绿色的光,气根垂下来像绿色的丝带,轻轻晃着,像在往田里输送能量。雷拿起田埂上的水壶 —— 水壶是 “絮” 用 “艾拉之树” 的气生根编的,壶身上还编了个小口袋,里面放着晒干的忘忧花。林婶早上烧的水,就加了这花,喝起来有淡淡的花香,像把春天喝进了嘴里。

    他喝了一口水,温水从喉咙滑下去,暖意顺着胃里散开,肌肉的酸痛好像轻了点。这时,他看到田埂边放着个蓝布包 —— 是林婶送的,上面绣着个小稻穗,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甜薯,还热乎着,能感觉到布包的温度。林婶早上在溪边洗菜时说:“雷啊,干活累了就吃点甜薯,补充力气,这和拓当年在实验田吃的红薯一个味 —— 我奶奶说,当年拓还分红薯给大家吃呢。” 雷拿起一个甜薯,剥开有点焦的皮,橙红色的果肉露出来,甜香飘得很远,咬一口,软糯香甜,嘴里满是土地的味道 —— 和秦爷爷讲的 “拓当年在实验田吃红薯” 的故事里,那种甜一模一样。

    无人机还在田里飞,细雾洒在种子上,像给种子盖了层薄被。雷蹲下身,用手轻轻抚平刚点完种子的土沟,土面很平整,种子埋在里面,像睡在温床上。他的指尖碰到一颗种子,能感觉到种子带着他手掌的温度,好像在和他约定:“爸爸,我会好好长的。” 雷笑了,他想起秦爷爷说的,拓当年点种子时,也是这样,每粒种子都要轻轻摸一下,像在和种子说话,“种子也是有灵性的,你和它好,它就会长得好”。

    阳光越来越亮,薄雾已经散了,梯田里的作物叶子上挂着露珠,像星星落在叶子上。雷拿起锄头,准备继续耕作。他的动作很慢,却很坚定,每一次弯腰,每一次点种,都像在写一首诗 —— 这首诗里,有拓的初心,有秦爷爷的教导,有阿星阿禾的笑声,有林婶、王伯、“絮” 和 “墨” 的温暖,有科技的温柔,还有土地的回应。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因为它写在泥土里,写在种子里,写在每一滴落在田里的汗水里,写在每一个关于 “希望” 的约定里。

    他知道,等过几个月,这片田里会长满绿油油的作物,麦穗会沉甸甸地垂下来,压得稻秆弯了腰,像在向土地鞠躬,向拓鞠躬,向每一个为 “希望” 努力的人鞠躬。到那时,他会带着阿星阿禾来收割,阿禾会用小镰刀割稻穗,阿星会把掉在地上的种子捡起来,放进她的小陶碗里。他还会把新收的种子分给社区的人,分给火星上的开拓者,分给木卫二的研究员 —— 像拓当年那样,把文明的火种,一代代传下去。

    就像 “艾拉之树” 的根,深深扎在土里,却能向着天空,长出无限的希望;就像这些种子,埋在土里,却能冲破黑暗,长出绿油油的未来。这就是耕作的意义 —— 不是简单的播种和收获,是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种进土里,让每一粒种子,都成为连接文明的纽带。(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后人类的时代不错,请把《后人类的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后人类的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