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看向老臣:“前辈,谣言虽来势汹汹,但我坚信真相终能大白。我们需尽快行动,组织一场公开的听证会,让所有人都看到科举舞弊的证据,粉碎那些谣言。”老臣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好,事不宜迟,我们即刻筹备。”两人迅速起身,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听证会做准备。
时间紧迫,赵弘与老臣分工明确。老臣凭借着自己在朝中多年积累的威望与人脉,广发帖子,邀请朝中官员、京城名士以及一些对科举舞弊一事关注颇深的百姓代表参加此次听证会。而赵弘则一头扎进书房,将科举舞弊的证据再次仔细梳理,确保每一份证据都确凿无误,每一个细节都能在听证会上有力地回击那些抹黑言论。
书房内,烛火摇曳。赵弘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证据按照类别与时间顺序一一排列,撰写着听证会上的陈述词。窗外,夜色渐深,偶尔传来几声更夫的梆子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赵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证据,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真相水落石出。
终于,到了听证会当日。清晨的阳光洒在京城的街道上,却未能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公开听证会的场地设在一处宽敞的庭院中,四周摆放着桌椅,中间留出一片空地作为展示区域。场地布置简洁,却透着一股严肃的气息。
各方人士陆续到场,他们交头接耳,脸上带着疑惑与期待。赵弘身着素色长袍,面色凝重地站在场地中央,老臣则在一旁协助维持秩序。不一会儿,场地便坐满了人,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赵弘身上。
赵弘清了清嗓子,开始发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庭院中回荡:“各位,今日邀请大家前来,是为了澄清科举舞弊一事的真相。近日来,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散布谣言,企图混淆视听,掩盖他们的罪行。但我赵弘,绝不会让他们得逞。”
说罢,赵弘示意下人将准备好的证据展示出来。一幅幅画卷、一封封信件、一本本账目,整齐地摆放在展示桌上。赵弘走上前,拿起一份证据,开始详细讲解:“大家请看,这是科举考试期间,王尚书与几位考官往来的信件,信中明确提及了如何操纵考试结果,让一些权贵子弟顺利通过,而将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士子拒之门外。”
众人纷纷围上前去查看,看着信中的内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赵弘接着又拿起一本账目:“这本账目记录了王尚书等人收受贿赂的明细,每一笔都清清楚楚。这些钱财,都是他们为了私利,践踏科举公正的铁证。”
这时,人群中有人提出质疑:“这些证据,如何能证明是真实的?说不定是你伪造的。”赵弘早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兄台,这些证据皆有证人可以作证。而且,每一份证据都有相关的印鉴与签字,绝非伪造。”
紧接着,赵弘又拿出一份名单:“这是参与科举舞弊的人员名单,其中包括考官、考生以及一些从中牵线搭桥的中间人。我已将这些人的详细信息整理出来,大家可以一一查证。”
随着赵弘的陈述,在场的人渐渐被说服。他们看着那些确凿的证据,听着赵弘有理有据的分析,心中的疑惑逐渐消散。一些原本对赵弘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禁点头表示认同。
然而,就在这时,王尚书的党羽站了出来,试图反驳赵弘的言论:“你这都是一派胡言!这些证据都是你编造的,目的就是为了陷害王尚书。王尚书一心为国,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
赵弘目光如炬,直视着对方:“你说我编造证据,可有何证据证明我是编造的?你若拿不出证据,就不要在这里血口喷人。”
对方被赵弘的气势震慑住,一时语塞。赵弘乘胜追击:“你们为了维护王尚书,不惜颠倒黑白,散布谣言。但真相终究是真相,容不得你们肆意歪曲。”
在赵弘的有力反驳下,王尚书党羽的抹黑言论显得苍白无力。在场的众人纷纷指责他们,让他们无话可说。
听证会后,众人对科举舞弊一事的真相已经了然于心。他们对赵弘的勇气与智慧表示钦佩,同时也对王尚书等人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
虽然澄清了真相,但赵弘的心情并未轻松。王尚书等人仍在狱中负隅顽抗,不肯认罪,而且他们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赵弘深知,要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