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骨汤萝卜卤猪耳豆干

    天刚蒙蒙亮,巷口的青石板还潮乎乎的,戚萝推着木架车拐进来,车板上的大铁锅“哐当”一声落定。

    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奶白的汤面上浮着层油花,混着萝卜的清甜和骨头的醇厚气,把隔壁包子铺的叔都勾得探出头。

    “小戚姑娘,今儿炖的啥好汤?”刘叔手里还捏着发面,面团在他掌心揉得团团转,“闻着比你上次那酱肉还馋人。”

    戚萝掀开锅盖,里面码着剁成块的腔骨,旁边卧着大块的白萝卜,汤滚得正欢,萝卜都炖得半透明了。

    “新琢磨的骨汤萝卜,昨儿特意跟张屠户订了带筋的腔骨,剁开了焯水,加了姜片和陈皮,炖了整夜。”

    她用长柄勺舀了勺汤,热气腾腾的。

    “等会儿再切点薄饼,撕成条泡在汤里,就是一套。管饱,还暖身子。”

    说着,她从车板下抽出个竹筛,里面摆着些切好的冷盘:酱色的卤猪耳切得薄如纸片,码得整整齐齐;还有些琥珀色的卤豆干,浸在红亮的卤汁里,看着就入味。

    “这是昨儿卤好的,猪耳配着骨汤喝,解腻。”

    刘叔咽了咽口水:“给我留一套!等会儿包子卖完就来。”

    戚萝刚笑着应下,便有生意上门。

    “您吃些什么?”

    “小娘子骨汤做得味美,便先润润嘴吧!再来些豆干为佐!”

    于是忙着给客人盛汤,手腕一转,铁勺磕在碗沿上“当啷”响,刚把卤豆干码得齐整,眼角余光就瞥见槐树下那抹素色身影。

    她手里的动作顿了顿,心里犯嘀咕:昨儿收摊时明明跟他说过,今日汤汤水水的,自己一个人忙得过来,不必劳烦。

    “公子怎么又来了?”她把碗递给客人,擦了擦手,语气里带着点诧异,“昨儿不是说……”

    宋修站在几步外,手里那罐胡椒已经放在摊角,闻言微微欠身,声音依旧平和:

    “路过巷口,听见汤香,想着或许能帮衬一二。”

    他目光扫过摊子前摞着的空碗。

    “看你这边客人多,收碗、擦桌这类琐事,我还做得来。”

    可现下明明只有一位食客啊?

    戚萝又踮脚往巷口望了望,晨光里哪有“路过”的样子?

    分明是特意绕过来的。

    她摆摆手:“真不用,这些活计我熟得很,蹭一身油星子反倒麻烦。”

    说着拿起抹布要去擦旁边的空桌。

    宋修却比她快一步,先伸手拎起桌角的空碗,动作轻缓,指尖避开碗沿沾着的卤汁,只捏着碗底,摞起来时整整齐齐,竟比她平日码得还稳。

    “举手之劳。”他说着,又拿起另一块干净抹布,有样学样地擦桌子,力道适中,既擦得净,又没让木桌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戚萝看过去。

    他素色布袍的袖口束得紧,露出的手腕骨节分明。

    擦桌子时身子微微前倾,腰背挺得笔直,明明是市井里最寻常的活计,被他做出来,竟带着种说不出的规矩。

    既没越界碰她的汤勺、卤罐,也没碍着客人走动,只拣着最边缘的杂事做,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公子这是……”戚萝哭笑不得,“哪有读书人干这个的?”

    他擦完最后一张桌,直起身,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只淡淡道:“读书人也需知柴米油盐。况且,你这骨汤里再加些胡椒,确实香醇,算我……换碗汤喝。”

    正说着,又有客人来,喊着要两套汤泡饼。

    戚萝赶紧回身忙活,宋修则默默站在摊侧,等客人起身,便上前收碗、擦桌,始终保持着半步距离,既帮了忙,又没半分逾矩。

    戚萝一边往汤里撒胡椒,一边偷偷看。

    晨光落在他发梢,沾了点细碎的金辉,他正低头摞碗,侧脸线条干净利落,倒不像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反倒有几分……

    说不清的妥帖。

    她心里那点诧异慢慢化了,只觉得这人虽执拗,却难得的懂礼,没半分轻浮。

    “那……公子多担待。”

    她扬声说了句,手里的铁勺又开始“当啷”响。

    巷口的日头刚爬过树梢,戚萝忽然听见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伴着含糊的嘟囔:

    “……是这条巷吧?昨日那酱肉的香气,勾得人半夜没睡好,错不了……”

    她抬头,见个青布袍老者背着手,正眯着眼往这边瞅,手里还攥着本卷边的书,边走边东张西望,正是昨日来的那位老先生。

    老者也瞧见了她的摊子,眼睛一亮。

    刚要迈步,视线扫过摊侧,猛地顿住,像被什么绊了脚似的往后踉跄半步,慌忙躲到槐树后,只探出个脑袋往这边瞟,帽檐都歪了。

    戚萝刚抿嘴笑了半声,就见宋修端着摞好的空碗转身,恰好与树后那脑袋对上。

    两人皆是一僵,四目瞪得溜圆,空气里仿佛能听见“咯噔”一声。

    “你怎么在这儿?”老者从树后挪出来,吹着胡子往宋修跟前凑,声音压得低,却带着股中气,“昨日不是跟你说,读书人当以典籍为重,市井营生偶尔瞧个新鲜便罢,怎的还赖上了?”

    宋修放下空碗,微微欠身,语气平静无波:“先生昨日也说,‘学问若只困于书斋,与腐木无异’,还说这摊子的吃食里藏着烟火气,值得细品。”

    “我那是……那是点拨你要体察民情!”老者梗着脖子,手往书册上一拍,“谁让你亲自上手收碗擦桌了?成何体统!”

    宋修目光往他手里的书卷瞟了瞟,那书角还沾着点昨日的酱肉油星子,没接话,只静静站着。

    老者被他看得有点心虚,干咳两声,视线慌忙转向戚萝,脸上硬挤出点缓和的神色:“姑娘莫怪,这小子……就是太实诚。”

    说着又偷偷往锅里瞅了眼,喉结动了动。

    “咳,老夫晨起授课,来得急,还没用早膳。方才路过,闻着这汤香……倒也不必太讲究,就在这将就一口?”

    嘴上说着“将就”,脚却已经往小马扎那边挪了半步。

    宋修在旁淡淡补充:“先生昨日离开时,还说‘那酱肉配着金橘酿,滋味能记半个月’。”

    “你闭嘴!”老者瞪他一眼,又转向戚萝,语气软了些,“姑娘这汤看着浓稠,里面是炖的什么?”

    戚萝忍着笑,手脚麻利地盛了碗骨汤,又撕了半张薄饼泡进去,夹了几块卤猪耳和豆干,往老者面前一放:

    “老先生尝尝这个,骨汤炖了整夜,配着饼子暖肚子。”

    老者眼睛瞬间亮了,拿起筷子却又顿住,瞟了眼正帮着擦桌的宋修,哼了声:“往日在书院,你是最得意的门生,笔墨纸砚不离手,如今倒好,在这市井摊子当起‘跑堂’来了,说出去怕是要惊掉同僚的下巴。”

    宋修擦桌的手没停,声音依旧平稳:“能让先生惦记着再来,说明这‘跑堂’的差事,尚有几分价值。”

    “油嘴滑舌!”老者笑骂一句,夹起一块卤猪耳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眼睛却眯成了缝,“嗯……这卤味比昨日的酱肉更有嚼头,胡椒放得妙,不冲,反倒衬得肉香更足。”

    正说着,摊子前的客人渐渐少了。

    戚萝见两人一来一往拌着嘴,索性也搬了个小马扎坐下,给宋修也盛了碗汤,又添了份卤味:“公子也歇歇,刚炖好的,趁热吃。”

    宋修接过碗,指尖碰到温热的瓷壁,抬眼冲她颔首,目光里带了点浅淡的笑意。

    老者喝了口汤,咂咂嘴:“你这汤里放了陈皮?去腥又带点回甘,比府里厨子炖的强——他总往里面堆滋补药材,反倒失了本味。”说着又夹了块萝卜,“这萝卜炖得好,绵得像化开的,吸足了肉香,比肉还好吃!”

    宋修尝了口饼子,饼泡得半软,裹着汤汁,既有面香又有肉鲜,确实妥帖。

    他看向戚萝,见她正低头擦着铁勺,晨光落在发顶,鬓角沾了点晶莹细汗。

    老者还在絮叨:“往日在书院,这小子吃饭跟念经似的,一口嚼多少下都有规矩,今日倒好,吃起这市井汤饼,倒比谁都快……”

    听着这两人打嘴仗。

    戚萝刚把最后一只空碗洗干净,晾在竹架上。

    忽然听见巷口传来一阵马蹄声,不是寻常贩夫走卒的劣马,倒像是官家用的高头大马,“哒哒”踏在青石板上,越来越近。

    她抬头望去,见两个穿皂衣的差役牵着马站在巷口,身后跟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正踮脚往这边瞅。

    瞧见戚萝的摊子,眼睛一亮,撒腿跑了过来,手里还攥着张叠得整齐的帖子。

    “可是戚萝姑娘?”少年跑得气喘吁吁,把帖子往她手里一递,“我家主子说,尝过姑娘前日的酱肉,赞不绝口,特命小的来递帖,想请姑娘今日过府,为府里的家宴掌勺一道菜。”

    戚萝愣了愣,展开帖子一看,上面印着个烫金的“梁”字,墨迹挺括,看着像是大户人家的手笔。

    她挠了挠头:“掌勺?我这摊子就两口锅,哪会做什么家宴大菜?”

    少年急了:“姑娘别推辞啊!我家主子说了,不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就要您摊子上最拿手的,哪怕是碗骨汤也行!马车就在巷口等着呢,误了时辰小的要挨打的!”

    这边动静不小,周太傅放下碗,眯着眼打量那少年:“谁家的排场?请个市井厨子还要动马车?”

    少年刚要答话,巷口忽然又响起脚步声,宋修抬头一看,眉头微微蹙起。

    来的是翰林院的同僚,手里捧着个卷轴,见了宋修,脸上堆起笑:“宋兄原来在这儿!方才去府上寻你,柳夫人说你往这边来了。院判让你即刻回署,新到了批古籍,要你去校勘,说是……周太傅前日特意提过,这批书非宋兄不可。”

    周太傅一听,脖子梗了梗:“我啥时候……”

    话没说完,被宋修递过来的眼神截住了,只好悻悻地改口。

    “哦,是有这么回事,那些古籍确实棘手。”

    这边还没捋顺,那送帖的少年又催:“姑娘,马车真等不及了!我家主子脾气急……”

    戚萝看看手里的帖子,又看看锅灶上还剩的小半锅汤,犯了难:“可我这摊子……”

    “我替你看着。”宋修忽然开口,目光落在她脸上,“去去就回,左右我回署还需片刻。”

    周太傅在旁哼了声:“你回署?院判的差事不比这摊子要紧?”嘴上这么说,却已经往摊子前挪了挪,伸手摸了摸锅沿,“罢了罢了,老夫今日也当回‘跑堂’,帮你看会儿摊子,省得你这学生误了正事。”

    戚萝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那少年半请半劝地往巷口走。

    回头时,正瞧见宋修拿起她方才擦桌的抹布,动作依旧规矩地擦着小马扎。

    周太傅则蹲在锅边,偷偷用勺子舀了点汤尝,被宋修瞥了一眼,慌忙直起身,装作整理袍角的样子。

    她被塞进一辆装饰雅致的马车里,车帘落下的瞬间,还听见周太傅在外头喊:“哎,那谁,这汤再添点胡椒行不行?”

    马车晃晃悠悠地动了,戚萝心里七上八下——

    她哪里懂什么掌勺?

    这大户人家请她去,到底是为了什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不错,请把《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美食内卷:古代厨娘修炼手册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