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活体证言

    凌晨一点十七分,永安育幼院旧址的荒草在风里簌簌作响。

    宋昭蹲在配电室门口,父亲的警徽尖儿卡在锈蚀的螺丝槽里,金属摩擦声像根细针直扎耳骨。

    最后一颗螺丝“咔嗒“落进草丛时,他的指节已泛白——这是母亲回溯里提到的“三份“之一的关键入口,也是陈默藏在猫项圈里的密码指向的终点。

    霉味混着铁锈味涌进鼻腔时,他已挤进半人高的通风口。

    下行的台阶被苔藓裹了层滑腻,他扶着墙慢慢挪,手机冷光扫过墙缝里的霉斑,突然照见一道新鲜的划痕——是摩斯码的“·—·—“,和昨夜瓦当上的雨声节奏分毫不差。

    地下二层的铁门虚掩着。

    宋昭屏息推开门,数十块监控屏幕的蓝光瞬间漫过瞳孔。

    画面里是江城市的各个角落:学校后门的小吃摊、医院住院部电梯、甚至他公寓门口的邮箱——那个总被他忽略的生锈邮箱,此刻正被镜头拉成特写。

    “陈默...“他喉结动了动。

    监控台的金属边缘还带着体温,他戴上橡胶手套的指尖刚触上去,太阳穴便炸开钝痛——“真相之眼“启动了。

    这次没有画面,只有铺天盖地的窒息感。

    他仿佛被按进深潭,耳膜嗡嗡作响,却清晰听见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还有心跳声——咚,咚咚,咚,咚,像有人在用身体敲摩斯码。

    “是残留情绪。“他踉跄着扶住桌角,冷汗顺着后颈滑进衣领。

    陈默说过“猫有九条命“,原来第十条命,是用活人做的活体证言。

    他迅速摸出录音笔贴在监控台边缘,红色指示灯亮起时,心跳声被完整收录。

    上午九点四十四分,市图书馆古籍部的技术间里,苏晚的指尖在频谱分析仪上快速滑动。

    她昨夜没睡,眼下浮着青影,发梢还沾着图书馆空调的冷气——宋昭凌晨三点发来的音频,此刻正以波形图的形式铺在屏幕上。

    “频率3.5Hz,间隔规律...“她调低增益,波形突然分出清晰的脉冲段,“这不是普通心跳。“鼠标右键点击放大,脉冲群里浮出断续的点划:“......— —...... / ...... — — / —...... — / — —......“

    “LJ-097/藏于/伞骨/根部。“她念出声时,钢笔在笔记本上戳出个洞。

    伞骨...她猛地转身抽出书架上的《江城市近现代建筑图谱》,翻到基金会总部大楼那页——钢构支撑体系的剖面图里,主承重柱像伞骨般向中心聚拢,根部标注着“地下三层柱网交汇区“。

    手机在此时震动,董岚的视频通话切进来。

    女法医的背景是省厅技术处的蓝光幕布,她推了推眼镜:“卫星热成像显示,该区域有持续生物热源,但基金会安保系统里查无登记。“

    “谢谢。“苏晚按下保存键,图谱的边角在她掌心洇出湿痕——那是她刚才捏得太用力,指甲掐进肉里渗出的血。

    中午十二点零五分,市公安局副局长办公室的百叶窗拉着,赵振邦盯着监控屏幕里宋昭钻进育幼院的画面,右手食指正有节奏地敲击桌面。

    笃,笃笃,笃,笃——和地下监控台里的心跳频率分毫不差。

    “赵局,这是今天的文件。“秘书捧着文件夹进来时,他的手指顿了顿。

    签字笔落在“同意“二字上,末尾习惯性画了个小圆圈——这个收笔带圈的习惯,他二十年前在警校就有,和陈默的笔记如出一辙。

    “啪“。

    钢笔重重戳进文件,墨迹在“周明远“三个字上晕开。

    他猛地合上文件夹,加密电话在掌心发烫:“把'活体节点'转移至海外,启动记忆清除程序。“

    抽屉被拉开时,一张泛黄的合影滑了出来。

    1998年的警校礼堂前,他、宋建国、陈默穿着藏青警服,宋建国的警徽在阳光下闪着光。

    他盯着照片里自己年轻的脸,喉结动了动:“你们非要逼我...做清道夫。“

    下午五点三十八分,基金会总部地下三层的通风管道里,宋昭的战术靴碾过碎石。

    苏晚跟在他身后,手里的超声波探测仪发出“滴滴“轻响——承重柱的混凝土层下,有规律的中空回声。

    “在这儿。“他用液压钳抵住柱体,金属断裂声惊得苏晚攥紧了他的衣角。

    钻孔机的灰尘落进眼睛时,他终于触到了冰冷的钛盒——和母亲回溯里的那份,一模一样的冷。

    密封盖打开的瞬间,三张U盘和一张纸条滑了出来。

    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被束缚着写的:“我是活体备份。

    每24小时,心跳发送一次坐标。

    若信号停止,即我已死。

    ——陈默“

    宋昭的指尖刚碰到纸条,黑暗便涌了上来。

    这次的回溯清晰得可怕:陈默被绑在监控椅上,手腕脚腕都是淤青,护士正往他静脉推注镇静剂。

    但他的舌尖抵着牙缝,那里有个微型发信器——每跳一次心跳,坐标就随着血液流动传出去。

    “陈默!“他喊出声时,额头重重撞在柱体上。

    苏晚慌忙扶住他,却摸到满手冷汗:“怎么了?“

    “他用命在传坐标。“宋昭的声音发颤,“最硬的证据,是不肯死的人。“

    晚上七点十二分,城市监控指挥中心的大屏突然黑屏。

    赵振邦冲进来时,所有服务器都在闪烁红色警告,备份数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

    最后一行字符跳出来时,他的膝盖险些软下去:“证言已上传,收件人:纪检组、媒体、国际刑警“。

    窗外的雨下得急,对面楼顶站着个身影——宋昭举着手机,镜头正对着这里。

    赵振邦踉跄着扶住控制台,屏幕突然跳转,最后一帧画面刺得他睁不开眼:1998年的火场里,一个小男孩站在窗后,手里攥着半本烧焦的账本——那是幼年的宋昭。

    “我们...到底在怕什么?“他喃喃着,雨水顺着玻璃流成河。

    清晨六点零三分,市交警支队档案室的走廊里,苏晚将工牌别在胸前。

    她望着紧闭的档案室门,指尖轻轻叩了叩,金属门环发出的声响,和昨夜频谱仪上的摩斯码,竟有几分相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痕语者不错,请把《痕语者》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痕语者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