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撞大运

"陈博士,所里新到的进口机床您看看?"助理小张在门口探头,手里晃着份全英文说明书。

    陈樾头都没抬,手指正划过《工程控制论》上钱教授亲笔写的前言:"不用了,反正王所长说了,我这'理论派'就适合看这些老古董。"他故意把保温杯往桌上一墩,茶水溅在去年就被否决的发动机设计方案上。

    办公室玻璃窗外,几个年轻研究员匆匆抱着图纸走过。陈樾数了数,这已经是今天第三批去新项目组报到的同事。四十岁生日那天,所长拍着他肩膀说的"再沉淀沉淀"还响在耳边,可研究所墙上的荣誉榜已经五年没换过他的照片了。

    "老陈啊,不是我说你。"隔壁办公室的老李端着枸杞茶晃进来,"你都把《星际航行概论》翻烂了,所里现在搞的是农机具改良,你这劲儿使错地方了吧?"

    陈樾没吭声,抽屉里那本手绘的155mm榴弹炮结构图硌得大腿生疼。三年前所里军转民,他这个兵器工程专业出身的就成了摆设。上周所务会上,王所长那句"某些同志要转变思想"明显就是冲他来的。

    下班铃响,陈樾慢吞吞收拾抽屉。最底层压着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56冲步枪的膛线数据、107火箭炮的折叠翼结构,还有他偷偷测绘的95式枪族三维图——这些都是他周末泡在军事博物馆的"成果"。

    "哟,陈老师又研究杀人武器呢?"保洁刘婶探头看了眼,扫帚杆故意撞翻了他的笔筒。陈樾弯腰去捡,后颈突然一凉——所里传阅的《关于优化科研队伍结构的意见》正躺在他脚边,名单栏第一个就是他的名字。

    夜市大排档的油烟熏得人眼睛发酸。陈樾灌下第三瓶啤酒时,发现有个算命摊子支在垃圾桶旁边。穿道袍的老头面前摆着块脏兮兮的布,上面"铁口直断"四个字掉了一半偏旁。

    "算一卦?"老头指甲缝里都是泥,却精准地抓住了陈樾掏钱包的手腕,"你眉间有紫气。"

    陈樾嗤笑:"是不是接下来要说我骨骼清奇?"他甩出二十块钱,"那您说说,我这辈子还能不能搞出点真东西?"

    老头也不恼,三枚乾隆通宝在龟壳里晃得哗啦响。硬币排开的瞬间,他浑浊的眼珠突然亮得吓人:"三日之内,必撞大运。"

    "就这?"陈樾刚要嘲讽,老头却已经卷起摊子钻进人群,背影活像只偷了油的老鼠。地上那张算命用的黄纸被风掀起一角,背面赫然印着"大运物流"的货运单。

    夜风把酒气吹散了些。陈樾踢着石子过马路时,听见轮胎摩擦声尖锐得像指甲刮黑板。十米外,一辆蓝色货车歪歪扭扭冲过来,车头上"大运物流"四个字在路灯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妈妈!"穿恐龙睡衣的小男孩站在马路中央,手里的冰淇淋吧嗒掉在地上。

    陈樾扑出去的瞬间,突然想起钱教授书里写逃逸速度的那段公式。货车大灯照得他睁不开眼,后背接触钢板的刹那,他居然在剧痛中笑出了声——原来撞大运他妈的是这个意思!

    黑暗。然后是消毒水的气味。这是陈樾恢复意识后的第一个认知。第二个认知是自己的左腿疼得像被火车碾过,第三个认知是耳边有人在说英语。

    "PUpillary reSpOnSe nOrmal."(瞳孔反应正常)

    陈樾想睁眼,却发现眼皮重得像灌了铅。有冰凉的东西扒开他右眼,强光刺得视神经发疼。混乱的记忆像打翻的调色盘——他明明记得自己叫陈樾,40岁,夏国机械工程研究所的万年副高;可同时又有另一个声音在说,你是陈樾,23岁,麻省理工航空工程系的留学生,三年前在延岸..

    "上帝啊!他在流眼泪!"女护士的惊呼带着波士顿口音。

    陈樾终于撑开眼皮。雪白的天花板上,老式电风扇吱呀转着。床尾站着穿白大褂的医生,胸前钢笔别着麻省理工的校徽。最要命的是墙上的日历——1947年9月17日,星期四。

    "能告诉我你的学号吗?"医生弯腰时,陈樾看见他身后西装男子手里的记事本,FBI三个烫金字母刺得人眼疼。

    原主的记忆突然翻涌上来:三个月前物理楼爆炸案,自己作为现场目击者被盘问七次,上周刚收到大使馆暗示可能被限制出境...

    "啊...啊..."陈樾故意让口水流到下巴上,手指抽搐着抓住床单。这招他在研究所装病请假时百试百灵。

    医生和特工交换了个眼神。当西装男掏出镀银打火机时,陈樾突然癫痫般剧烈颤抖,把输液架都拽倒了——他在神经外科轮岗时见过真正的癫痫发作,连嘴角泡沫的弧度都模仿得恰到好处。

    "脑损伤比想象中严重。"医生叹气的声音渐渐远去,"短期记忆可能永久..."

    病房重归寂静后,陈樾盯着自己年轻了二十岁的手掌。突然,脑海中"叮"的一声脆响,惊得他差点叫出声来。

    【科技强国系统激活】

    "穿越者必备金手指?"陈樾死死咬住被角才没笑出来。他立刻集中精神探索系统,意识里浮现出简洁的界面:中央是扫描按钮,周围环绕着知识库、优化工具等灰色未解锁区域。

    点击扫描的瞬间,大脑中骤然展开一幅立体地图。以病床为中心,半径20米内的一切都变成透明模型——隔壁护士站的打字机、走廊尽头的X光机、甚至楼下停着的救护车引擎结构都纤毫毕现。

    陈樾将意识聚焦在床头柜的《基础缝合方法》上,系统立即弹出提示框: 【检测到医学著作《基础缝合方法》 是否收录?】 他毫不犹豫选择"是",只见知识库西医分类下顿时多出个闪烁的新图标。用意识点开,整本书的内容如流水般呈现,连页脚的油渍都清晰可辨。

    "太神奇了..."陈樾转向嗡嗡作响的心电监护仪。意识接触的刹那,设备突然在脑海中分解爆炸图——每个电容的耐压值、每根导线的电阻系数甚至螺丝的螺纹角度都标注得明明白白。

    【检测到医疗设备"心电监护仪" 是否转化为工程图纸?】 确认的瞬间,知识库"医疗器械"分类下新增了三维图纸。陈樾试着用意识旋转模型,连电路板上的焊点都能放大查看。更妙的是,系统自动生成了中文注释,把英文术语全部转换成了1950年代已有的中文专业词汇。

    当走廊传来脚步声时,陈樾迅速关闭界面。护士推门进来时,看到的是病人正用口水在床单上画歪扭的圆圈。没人发现那些看似胡乱的线条,其实是心电监护仪核心电路的简化示意图。

    夜深人静时,陈樾开始梳理两世记忆。原主是1938年从延岸选拔的留鹰酱预备班成员,去年刚在钱教授指导下完成火箭燃料课题。而现在的时间点——他盯着墙上的日历——钱教授应该刚在加州理工成立喷气推进实验室。

    "唔..."陈樾突然闷哼一声,太阳穴突突直跳。更多记忆碎片涌进来:物理楼爆炸那晚,他看见两个穿实验室白大褂的人往地下室搬运铅箱;上周收到的匿名信里夹着半张《纽约时报》,某篇报道上被人用红笔圈出了"曼哈顿计划"的字样。

    【检测到高价值技术资料】系统提示突然闪烁。陈樾这才发现病房角落堆着几台报废的医疗设备,最底下露出半本《雷达原理与技术》的封面。他装作翻身摔下病床,手掌"不小心"按在了书本上。

    刹那间,海量信息涌入脑海。不仅整本书内容被扫描,系统还自动生成了改进方案——用1947年的电子管技术居然能实现小型化!陈樾正激动得发抖,突然听见门外钥匙串的响声。

    "又在玩屎?"夜班保安用手电筒照着他,一脸嫌弃,"你们这些夏国学生真是..."话音戛然而止,因为陈樾正用沾着"粪便"的手指,在墙上画出完美的圆周率小数点后五十位。

    保安落荒而逃后,陈樾摸到床垫下的钢笔。这是原主的习惯,总在贴身位置藏支钢笔。拧开笔帽,里面掉出卷成小筒的油纸,上面用密码写着:"若遇不测,找物理系布鲁克教授。"

    晨光透过百叶窗时,陈樾已经制定了完整计划。首先要用脑损伤骗过FBI,然后申请退学回国。系统光幕显示扫描进度:13/10000——这还只是病房里的资料,麻省理工图书馆里该有多少宝贝?

    "早餐。"护工粗鲁地放下餐盘。陈樾盯着燕麦粥,突然想起原主记忆里延岸的小米粥。他故意打翻盘子,用勺子碎片在桌底刻下第一个设计图——适合山地作战的轻型迫击炮。

    当护士长带着精神科医生进来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年轻的下国学生坐在尿渍里,正用鼻屎在墙上粘出歪歪扭扭的公式。没人发现那是简化版的火箭推进方程,更没人注意到他眼中转瞬即逝的精光。

    "准备转院吧。"医生合上病历本,"这种智力水平,确实没必要继续监控了。"

    陈樾低着头,用脚趾悄悄勾住了那本《雷达原理》。系统提示欢快地闪烁:【扫描完成,当前知识库包含:基础医学、早期雷达技术、喷气推进理论...】

    窗外,1947年的阳光照在查尔斯河上。陈樾在心底默念:等着吧,这次"撞大运",我要撞出个不一样的未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不错,请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