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无孔不入的间谍

    1951年7月15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大门前停着十几辆军用卡车。老周搓着手在门口来回踱步,时不时掏出怀表看时间。东北的夏天来得晚,晨风中还带着丝丝凉意。

    "来了来了!"哨兵突然喊道。

    老周赶紧整了整衣领,快步迎上前去。第一辆卡车的篷布掀开,陆续下来三十多个穿着各色服装的技术人员。有的西装革履,有的穿着工装,还有几个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

    "同志们辛苦了!"老周热情地握住第一个下车的老技师的手,"一路上还顺利吧?"

    老技师的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干了一辈子精密加工的行家:"路上遇到两次盘查,不过都有惊无险。"他环顾四周,压低声音,"这地方可真隐蔽,我们绕了七八个弯才到。"

    陈樾从厂区里快步走来,身后跟着几个负责接待的干部。他今天特意换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眼镜片擦得锃亮。

    "欢迎各位专家和技术骨干!"陈樾的声音洪亮有力,"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

    人群中,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显得格外醒目。他穿着笔挺的灰色西装,拎着个皮质手提箱,安静地站在队伍中间。当陈樾的目光扫过他时,他微微点头致意,胸前的名牌上写着"汪景深——无线电专家"。

    分配宿舍时,汪景深被安排在了技术专家楼203室。这是一间二十平米左右的单间,虽然简朴但收拾得很干净。汪景深放下行李,仔细检查了房间的每个角落,连床底下都没放过。确认没有问题后,他从手提箱夹层里取出一支钢笔,轻轻旋开,里面竟藏着一张小纸条。

    他快速浏览完纸条内容,随即划燃火柴将它烧成了灰烬。

    第二天一早,技术考核就开始了。兵工厂的考核室设在主楼地下室,这里隔音效果极好。汪景深被带进第三考场,里面摆满了各种无线电设备。

    主考官是通讯实验室的王主任,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革命,左脸上有道明显的伤疤,据说是抗战时期被弹片划的。

    "汪同志,"王主任推过来一张电路图,"这个抗干扰电路遇到了点麻烦,发射功率一大就失真,你看看有什么办法?"

    汪景深接过图纸,只扫了几眼就拿起铅笔在上面修改起来:"这里的滤波电路设计有问题,应该这样调整..."他的笔尖在纸上流畅地滑动,不时标注几个专业符号。

    王主任的眼睛越睁越大:"妙啊!这么一改,既不影响信号强度,又能滤除杂波!"他拍着汪景深的肩膀,"老汪,你可真是个行家!"

    三天后,汪景深就被调到了核心研发区的通讯实验室。他工作起来废寝忘食,常常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有次值夜班的保卫员小张半夜两点巡查时,发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汪老师,您还不休息啊?"小张探头问道。

    汪景深正在调试一台精密的频率仪,头也不抬地说:"这个通讯加密模块明天就要用,我得把它调好。"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包香烟塞给小张,"辛苦你们保卫同志了。"

    小张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走出实验室后,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汪老师递烟时,手腕上似乎闪过一道金属光泽,像是...手表?可厂里规定工作时不许戴任何饰品啊。

    7月20日下午,一场重要的技术研讨会在总装车间召开。会议主题是解决歼1战机与地面指挥系统的通讯延迟问题。汪景深作为通讯专家自然在受邀之列。

    会议开到一半,陈樾的秘书匆匆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陈樾起身致歉:"军委急电,我去去就回。"临走时不小心碰落了几张图纸。

    汪景深的位置正好挨着那些图纸。他假装弯腰捡笔,目光迅速扫过最上面那张。图纸右上角清晰地印着"歼1改进型——垂直尾翼气动优化"的字样,下面是一组关键参数。

    "汪老师,这个信号衰减问题您怎么看?"对面的技术员突然提问。

    汪景深镇定自若地直起身,推了推眼镜:"我认为应该从天线布局入手..."他流畅地回答着问题,同时用胳膊若无其事地压住了图纸的一角。

    会议结束后,汪景深的行为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他频繁出入各个车间,美其名曰"技术交流",尤其对航空设计部表现出了异常的兴趣。

    "汪专家又来指导工作啦?"设计部的小李半开玩笑地说。最近一周,这已经是汪景深第三次来他们部门了。

    汪景深笑着递上一包"大前门":"听说你们解决了机翼震颤问题,我来取取经。"他指着墙上的结构图,"这个阻尼器的安装角度很特别啊..."

    更可疑的是,汪景深申请的材料越来越古怪。7月22日,实验室记录员小赵在整理单据时皱起了眉头:"高频陶瓷、镀银铜线、真空管...这不都是无线电零件吗?"他翻着厚厚的登记本,"汪老师这个月已经领了价值三百多元的电子元件了..."

    第二天一早,小赵就抱着材料申请单找到了材料科长老王。老王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桌子:"上周保卫科培训时说过,这些材料能组装便携式发报机!"

    两人立即向赵厂长汇报。赵厂长听完脸色大变,马上拨通了陈樾办公室的电话。

    陈樾正在和空军代表讨论歼1量产计划,接到电话后立即赶了过来。他仔细检查了汪景深的所有材料申请记录,脸色越来越凝重。

    "立即通知孙团长,"陈樾沉声说,"但要秘密调查,不能打草惊蛇。"

    孙团长是保卫科的老革命,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立即组织精干力量,对汪景深进行24小时秘密监视。

    跟踪第三天,便衣保卫发现汪景深每天晚饭后都会独自往厂区西北角溜达。那里是一片废弃的旧仓库,平时很少有人去。

    7月25日傍晚,汪景深又一次申请了一批电子元件。下班后,他匆匆在食堂吃了饭,然后拎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往西北角走去。

    "行动!"藏在暗处的孙团长一声令下,二十多名荷枪实弹的保卫人员立即封锁了仓库所有出口。

    破门而入时,汪景深正蹲在角落里专注地组装着一个精巧的装置。听到动静,他猛地抬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汪景深同志,"孙团长冷笑道,"或者说,我应该称呼你为'夜莺'先生?"

    地上散落着已经完成大半的便携式发报机,还有几张写满数据的纸条。陈樾弯腰捡起一张,上面详细记录着歼1战机的部分性能参数和生产进度。

    在后续搜查中,保卫人员在汪景深的宿舍有了更惊人的发现:床板下藏着密码本和微型照相机,衣柜夹层里有一把精致的小手枪,甚至连牙膏管里都藏着密写药水。

    "这家伙准备得可真充分,"孙团长检查着那支美制手枪,"连消音器都配好了。"

    最令人后怕的是,在汪景深的笔记本上,清晰地标注着厂区周边的三个适合空投特务的地点,还详细记录了巡逻队换岗的时间。

    审讯室里,汪景深——或者说代号"夜莺"的鹰酱间谍——的金丝眼镜已经歪到了一边。在确凿证据面前,他终于崩溃了。

    "我是麻省理工毕业的,"他喃喃道,"三年前被招募...这次任务是搞到你们新式战机的全部资料..."他突然激动起来,"但那架战机!它的气动布局完全超出了现有技术!你们到底是怎么..."

    陈樾打断了他的话:"带下去吧。"转身对孙团长说,"立即组织全厂安全大检查,特别是近期入厂的所有人员。"

    这次事件给兵工厂敲响了警钟。保卫科连夜制定了更严格的安全条例:所有偏僻区域加装照明和警报器,进出核心区域必须两人同行,材料领用实行"双人登记"制度。

    三天后,陈樾站在歼1战机的总装线旁,看着银色的机身缓缓移动。老周忧心忡忡地问:"这次泄密事件,会不会影响..."

    "恰恰相反,"陈樾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让鹰酱知道他们的'夜莺'落网了,反而会更忌惮我们的反间谍能力。"他轻轻抚过战机光滑的蒙皮,"再说,汪景深看到的,只是我们想让他看到的部分..."

    远处的跑道上,一架崭新的歼1正在做起飞前的最后检查。阳光下,银色的机翼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随时准备刺破长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不错,请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