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资源短缺

    1954年12月的一个清晨,陈樾裹紧棉大衣,顶着刺骨的寒风登上了前往四九城的专列。车窗外的华北平原覆盖着一层薄雪,铁轨两旁的电线杆像列队的士兵般快速后退。

    "陈工,喝口热水暖暖身子。"随行的小王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这次会议听说很重要?"

    陈樾接过水壶,呼出一口白气:"能不重要吗?全国工厂都快断粮了。"他望着窗外掠过的工厂烟囱,眉头紧锁。这半年来,各地新建的工厂如雨后春笋,但随之而来的原材料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列车驶入四九城站时,站台上已经站满了接站的干部。陈樾刚下车,就被一位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拦住:"是奉天兵工厂的陈樾同志吧?请跟我来,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汽车穿过积雪的街道,最终停在一栋不起眼的灰色建筑前。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卫兵,检查过证件后才放行。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人,烟雾缭绕中,陈樾认出了几个部委的领导。

    "同志们,情况很严峻。"主持会议的工业部王部长开门见山,"上个月,全国有37家工厂因为缺乏橡胶停产,石油库存只够维持两个月了。"

    一位戴眼镜的干部站起来汇报:"我们尝试从东南亚进口,但外汇储备太少,换不来多少物资。毛熊那边的报价又太高..."

    陈樾悄悄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数据。他注意到,橡胶缺口高达1200吨,石油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万吨。

    "陈樾同志,"王部长突然点名,"你们兵工厂的'红星重卡'生产线是不是也受影响?"

    全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陈樾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确实如此。我们上个月只完成了计划产量的60%,就是因为轮胎橡胶供应不上。"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叹息声。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镜:"我建议缩减工业规模,优先保障军工和重工业。"

    "不行!"陈樾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补充道:"我的意思是,现在退缩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应该想办法开源,而不是节流。"

    老教授冷笑一声:"陈工说得轻巧。怎么开源?难道天上会掉石油下来?"

    陈樾不慌不忙地翻开笔记本:"我有三点建议。第一,在东南亚边境搞军事演习,展示我们的'翼龙'无人机和新型坦克..."

    会场顿时一片哗然。外贸部的同志打断道:"这不是威胁邻国吗?影响多不好!"

    "这不是威胁,是展示实力。"陈樾解释道,"东南亚各国现在都在观望,我们要让他们看到,和我们做生意比跟西方人更有利可图。"

    他继续道:"第二,我会设计更多轻工业产品,增加出口品类。比如新型纺织机、自行车、收音机..."

    "就凭这些能换多少外汇?"老教授不以为然。

    陈樾微微一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铁皮玩具车:"这是我设计的样品,成本不到一元,在国际市场上至少能卖五美元。"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众人传看着这个做工精良的玩具车。车身上的红五星闪闪发亮,车门还能开关,方向盘可以转动。

    "第三,"陈樾趁热打铁,"趁着现在和毛熊关系好,从西伯利亚修一条输油管道到东北。这样不仅能解决石油短缺,还能为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王部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大胆...但工程量会不会太大?"

    "长痛不如短痛。"陈樾坚定地说,"现在不修,五年后我们还得面对同样的问题。"

    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当陈樾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招待所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他刚躺下,房门就被敲响了。

    "陈工,打扰了。"门外站着白天的王部长,"领导们想请你详细说说输油管道的构想。"

    陈樾一个激灵爬起来,睡意全无。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几乎住在了会议室,和各方面的专家反复论证每一个细节。

    1955年1月3日,最终决策会议召开。陈樾的方案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也遇到了尖锐的质疑。

    "陈工,你说要增加轻工业品出口,"那位老教授还是不依不饶,"可我们现在的产品质量能竞争得过洋货吗?"

    陈樾早有准备,他让人搬进来一台崭新的缝纫机:"这是我们厂最新设计的'飞鸽牌'缝纫机,比进口的胜家缝纫机轻30%,价格只有一半。"

    说着,他当场演示起来。只见布料在针脚下流畅移动,转眼间就缝好了一条直线。更令人惊讶的是,机器运转时几乎没有噪音。

    "这..."老教授惊讶地摸着缝纫机光滑的外壳,"真是你们自己造的?"

    "千真万确。"陈樾自豪地说,"而且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推出自行车、收音机、电风扇..."

    会议结束时,王部长宣布了决定:立即启动对东南亚的贸易攻势,同时着手规划夏毛输油管道项目。陈樾被任命为轻工业产品研发小组组长,负责开发出口创汇产品。

    回到奉天后,陈樾立即投入工作。设计室里,各种图纸和样品堆成了小山。他白天指导工程师们改进生产线,晚上就在科技系统中搜寻适合五十年代技术水平的产品设计。

    "陈工,这个玩具火车的外壳用铁皮太浪费了。"一天,年轻的技术员小李提出意见。

    陈樾眼睛一亮:"你说得对!可以用塑料代替,外面镀一层薄金属..."

    就这样,在集思广益下,一个个既节省材料又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设计陆续出炉。到了月底,第一批样品已经准备就绪:铁皮玩具、简易收音机、折叠自行车...

    与此同时,南方的边境线上,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演习也拉开了帷幕。陈樾设计的"翼龙"无人机在演习中大放异彩,引得周边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啧啧称奇。

    "陈工,好消息!"二月初的一天,赵厂长兴冲冲地闯进设计室,"缅甸和越南已经同意用橡胶换我们的缝纫机和玩具了!"

    陈樾长舒一口气,但很快又皱起眉头:"这只是开始。石油问题还没解决呢..."

    二月中旬,陈樾再次被召到四九城。这次是在外交部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几位穿着考究的男子正在等他。

    "陈樾同志,毛熊方面原则上同意修建输油管道了。"一位外交官说,"但他们提出了一个条件..."

    原来,毛熊要求夏方提供一种特殊的高强度钢管技术,用于西伯利亚冻土带的管道建设。

    "这个..."工业部的同志面露难色,"我们的钢铁技术还达不到要求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陈樾。他沉思片刻,突然问道:"毛熊人给的参数要求是多少?"

    外交官递过一份文件。陈樾快速浏览着那些专业参数,眼睛越来越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做到!"

    "真的?"在场的人都站了起来。

    陈樾肯定地点头:"我在鹰酱...呃,我是说,我在资料上看到过类似的技术。给我两个月时间,一定能研制出来。"

    回到奉天后,陈樾立即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研发团队。他们日夜不停地试验各种合金配方,测试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效果。科技系统中的相关资料被反复调取研究,每一炉钢水都倾注了所有人的心血。

    三月初的一天深夜,钢铁厂的试验车间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陈樾举着一根银光闪闪的钢管,激动地宣布:"抗拉强度达到每平方毫米65公斤!完全符合毛熊人的要求!"

    这根看似普通的钢管,能够在零下50度的极寒环境中保持韧性,承受巨大的内部压力。工人们轮流抚摸着这根"宝贝",脸上写满了自豪。

    "立即小批量生产,送毛熊检验!"陈樾下令道。

    就在钢管样品空运莫斯科的同一天,南方传来捷报:东南亚各国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第一批用橡胶支付的货款已经到账。

    四九城的领导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王部长特意给陈樾打来电话:"老陈啊,你这次可立了大功了!不过..."

    "不过什么?"陈樾心里一紧。

    "毛熊人又提出了新要求,他们想要你的'翼龙'无人机技术..."

    陈樾握紧了话筒。他知道,一场新的博弈又要开始了。但这一次,他胸有成竹——因为在他脑海中,科技系统里还藏着无数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正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一一展现...

    窗外,春雪消融,奉天城外的田野里,新一年的播种已经开始了。而在遥远的北方边境,第一批勘测队员正顶着寒风,为夏毛输油管道标定路线。这条钢铁巨龙一旦建成,将彻底改变这个新生国家的能源格局。

    陈樾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工厂林立的烟囱。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个饱经沧桑的国家,正在一代人的奋斗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而他,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一伟大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不错,请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