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东南亚军火贸易1

    1966年2月,北猴子的热带丛林里弥漫着潮湿的硝烟味,混合着腐烂树叶和未爆弹药散发出的刺鼻气味。一支北猴子运输队正在泥泞的小道上艰难前行,骡马的蹄子深陷在红泥里,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每一次拔腿都会带起一串黏稠的泥浆。领队的黎文雄上尉用脏兮兮的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军装后背已经湿透,紧贴在皮肤上,勾勒出脊椎的轮廓。

    "弹药还剩多少?"黎文雄用嘶哑的声音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AK-47的木质枪托,那里的漆面已经被磨得发亮。这把枪的膛线已经磨损严重,枪身上布满了刮痕,准星也有些歪斜。

    副官阮文孝翻开皱巴巴的笔记本,纸张边缘已经卷曲发黄,上面用铅笔记录的数字被雨水晕染得模糊不清:"只够每个战士分到30发子弹,手榴弹每人两颗。"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半块发霉的压缩饼干,掰成两半递给黎文雄,饼干碎屑掉在泥地上,立刻被几只蚂蚁围住。

    远处传来鹰酱军F-4战斗机的轰鸣声,运输队立刻隐蔽到树丛中。黎文雄仰头望着天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刺痛了他的眼睛,在他布满尘土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知道,莫斯科承诺的补给至少要三个月后才能运到,而前线的战士们已经在用削尖的竹矛对抗鹰酱军的M113装甲车了。树丛中,一只知更鸟仍在鸣叫,仿佛对人类的战争毫不在意。

    同一时刻,广西凭祥的边境检查站里,一场秘密会议正在进行。会议室的白墙上挂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标语,红漆字在潮湿的空气中有些褪色。下面的长桌旁坐着几位穿中山装的干部,他们的茶杯里飘着劣质茶叶的碎末。烟雾缭绕中,来自外贸部的王处长正在汇报,他手中的钢笔尖在粗糙的纸张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墨水在纤维间晕开。

    "根据统计,我们仓库里还有日制三八式步枪12万支,枪托上的菊花徽章已经全部锉掉;国造中正式步枪8万支,大部分膛线状态良好;各类子弹3000余万发..."王处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腿上的胶布已经发黄。

    "这些武器放在仓库里也是生锈。"负责军工的李局长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上的雾气,"不如..."他的话没说完,但在场所有人都明白了意思。窗外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清晰。

    就在此时,一列火车正鸣着汽笛驶过中越边境的铁桥,生锈的铁轨发出有节奏的咔嗒声。车厢里装满了标着"农机配件"的木箱,但实际上装着的是经过翻新的日式92式重机枪。木箱上的日文铭牌已经被砂纸磨去,只留下模糊的痕迹,木箱缝隙间渗出防锈油的气味。

    1966年6月的一个雨夜,河内郊区的一栋法式别墅里灯火通明,雨水顺着殖民时期风格的铁艺阳台滴落。北猴子代表武元甲穿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吊灯下闪闪发光,袖口的金线已经有些磨损。他对面坐着一位自称来自柬埔寨的商人,但实际上是夏国外贸部的特派员张建国,他西装口袋里露出的丝绸手帕散发着淡淡的古龙水香气。

    "我们需要107火箭炮。"武元甲开门见山地说,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指甲修剪得很整齐,"还有你们的高射机枪。"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猴子口音,每个字都咬得很重,像是要把这些词语钉在空气中。

    张建国慢条斯理地品着茶,茶杯上的青花图案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茶汤表面飘着两片舒展的茶叶:"这些新式武器...价格可不便宜。"他放下茶杯,瓷器与玻璃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明显。

    "我们可以用橡胶支付。"武元甲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样品,乳白色的橡胶块散发着淡淡的树脂气味,表面还带着树皮的纹理,"还有铬矿石和稻米。"他说着又取出一个小布袋,倒出几粒暗绿色的铬矿石,在桌面上滚动。

    张建国接过橡胶块,在手中捏了捏,弹性很好,留下浅浅的指印。他微微一笑,眼角浮现出细小的皱纹:"我们更希望贵方能多采购一些...库存武器。"说着,他从西装内袋掏出一份清单,纸张对折处已经有些磨损,上面密密麻麻列着各类武器的型号和数量,有些项目后面用红笔画了圈。

    屋外的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棕榈树叶上发出哗哗的声响,偶尔一道闪电照亮整个房间。一只壁虎趴在窗玻璃上,腹部随着呼吸微微起伏,静静地注视着这场改变东南亚战局的谈判。茶几上的咖啡已经冷了,表面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油脂。

    1966年8月,山城的一家兵工厂里机器轰鸣,车床运转的声音震得地面微微颤动。工人们正在对一批107火箭炮进行"改装",砂轮打磨金属的火花四处飞溅,在昏暗的车间里划出明亮的弧线。老师傅刘大柱用粗粝的手掌抚过炮管上被磨去的编号,那里现在刻着一串谁也看不懂的"柬埔寨文"——其实是厂里临时编造的符号,连他自己都记不住是什么意思。

    "这批货今晚就要装船。"车间主任老马擦了擦手上的机油,黑乎乎的油渍已经渗入指纹,指着墙上的生产进度表,表格边缘卷曲着,"猴子人催得紧啊。"表格上的红色标记已经排到了月底,有些日期旁边画着表示加班的五角星。

    在另一个车间,红星高射机枪正在被重新喷漆,刺鼻的油漆味让新来的学徒直打喷嚏。年轻女工小芳小心翼翼地用模板在枪身上印上新的"生产厂家"——"金边机械制造厂"。油漆的味道刺鼻,她不得不戴着纱布口罩,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将几缕碎发黏在皮肤上。

    "听说这些枪要打鹰酱鬼子?"小芳小声问旁边的老师傅,声音几乎被机器的轰鸣淹没。

    老师傅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调整着瞄准具的螺丝,布满老茧的手指灵活地转动着螺丝刀。但当他转身时,小芳分明看到他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眼角的皱纹像扇子一样展开。车间的广播里正播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声与机器的节奏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9月的北猴子战场,鹰酱军基地突然遭到密集的火箭弹袭击,爆炸的气浪掀翻了营地里的简易厕所。上等兵约翰逊趴在散兵坑里,耳朵被爆炸声震得嗡嗡作响,迷彩服上沾满了泥浆和棕榈叶碎片。他捡起一块烫手的弹片,金属边缘还冒着青烟,上面隐约可见被磨去的中文编号的痕迹,像是某种神秘的密码。

    "见鬼!这明明是夏国的107火箭炮!"约翰逊对着无线电大喊,声音淹没在又一波爆炸声中,无线电那头传来嘈杂的静电干扰。远处,北猴子士兵正推着改装过的高射机枪进入阵地,枪身上的"金边机械制造厂"字样在炮火中若隐若现,油漆已经开始剥落。一个猴子士兵正在往弹链上涂抹牛油,油脂在高温下散发出古怪的气味。

    10月的华盛顿,伍角大楼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空调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中央情报局的史密斯局长将一叠照片摔在桃心木会议桌上,几张照片滑到了地上:"先生们,这些武器绝对来自下国!"照片上是被俘获的火箭炮残骸,虽然铭牌被更换,但一个特写镜头显示炮管内壁还留着"65-03"的生产批次号,数字的刻痕清晰可辨。

    国务卿罗斯托扶了扶金丝眼镜,镜片反射着顶灯的冷光:"我们有确凿证据吗?"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上的文件夹,牛皮纸封面已经有些磨损,里面是夏国方面提供的"金边机械制造厂"营业执照复印件——当然也是伪造的,上面的柬埔寨文排版有些别扭。

    在四九城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民面对各国记者的长枪短炮,面带从容的微笑,西装领带上别着一枚小小的国徽。闪光灯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将他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夏国一贯遵守国际法,不干涉他国内政。某些国家企图污蔑夏国的行为,是对夏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他的声音通过老式扩音器回荡在大厅里,偶尔发出刺耳的反馈啸叫。

    会后,一位路透社记者拦住赵立民,记者证在胸前晃来晃去:"那么请问,为什么北猴子军队会突然拥有这么多与夏国制式相同的武器?"他的录音机发出轻微的磁带转动声。

    赵立民整了整领带,真丝面料在手指下发出细微的摩擦声,露出困惑的表情:"这位先生,难道自行车看起来都差不多,就能说是一家工厂生产的吗?"他的反问引起一阵哄笑,记者们纷纷记录下这个精彩的回答,铅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窗外,一只麻雀落在窗台上,好奇地歪头看着室内的喧嚣。

    与此同时,广西的某个港口,又一艘货轮正在装运"农业机械",起重机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码头工人老黄扛着标有"化肥"的木箱,感受着里面金属部件的重量,箱角硌得他肩膀生疼。他知道,这些"化肥"很快就会在遥远的丛林里绽放出死亡之花。海风吹拂着他的脸庞,带着咸腥的气息,将他的工作服吹得鼓胀起来。远处,海鸥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对人类的战争毫不在意,它们的叫声淹没在港口机械的轰鸣中。货轮的烟囱冒出滚滚黑烟,在天空中拖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像是一行未完待续的省略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不错,请把《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