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招生文件里的公平

    一、教育局大厅的政策汇编与带墨的指尖

    某市教育局办事大厅总飘着淡淡的油墨香,我攥着传单蹲在休息区的长椅旁,看高建明穿着挺括的深灰色西装忙碌。他的左胸别着银色工作牌,照片上的他眼神坚定,口袋里揣着本折角的《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汇编》,书页边缘被反复翻看磨得发亮;左手按着厚厚的入学审核材料,某页贴着张蓝色便签,写着 “需补充户籍证明,联系李姐”;右手握着钢笔逐页批注 —— 指尖因长期签批文件泛着薄茧,指缝里藏着点墨水,是每天审核 50 份入学材料、接待 20 组咨询家长蹭上的,连指甲盖边缘都沾着点淡黑。

    他的办公桌永远摆着三样东西:泡着绿茶的保温杯,茶底沉着几颗枸杞,是常年说话多用来护嗓子的;记满 “家长诉求” 的笔记本,某页写着 “李姐孩子跨区入学,缺房产证明,需耐心解释政策,帮她列材料清单”;还有张贴满便签的学区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 “今年新增 2 所小学,需调整 3 个老旧小区学区范围”。午休时,他会靠在椅背上揉眉心,眉头轻轻皱着,手机却不停响 —— 有时是学校咨询招生细则的电话,有时是熟人托关系的私信,他总说 “招生无小事,每个孩子的入学,都牵着一个家庭的期待,不能马虎”。

    上周暴雨夜,我送晚班传单到教育局门口,撞见他对着手机沉默。暮色透过玻璃门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手机屏幕亮着老同学发来的消息:“建明,我侄子想进实验中学,差 1 分,你通融下,节后给你送点‘心意’”,后面还附了个转账二维码。而他的办公桌上,摊着刚整理好的 “特殊困难家庭入学名单”,最上面是位单亲妈妈的申请 —— 她带着孩子租住在学区内,因房产证没办下来面临调剂,高建明正帮着协调学校预留名额。

    这时保安送来个匿名包裹,外面没写寄件人,他拆开一看,是两条高档香烟和一张 2000 元的购物卡。他赶紧叫保安登记上交,转身给老同学回消息:“政策底线不能破,我帮你侄子申请补录名额,但绝不能搞特殊,补录要按规则来”。后来我才知道,他为了这个补录名额,连续三天加班核对补录规则,确认符合条件后才提交申请,却拒绝了老同学所有 “私下感谢”,自己还掏腰包给那位单亲妈妈打印了材料清单,怕她跑第二趟。

    帮教育局送早班传单时,我见过他在茶水间偷偷贴颈椎贴。他背对着门口,把西装的衣领往下拉了点,露出贴在颈椎上的黑色膏药,边缘还卷着边 —— 是长期低头看材料、改学区草案落下的职业病,却不敢让同事看见,怕被说 “扛不住压力,不适合当主任”。

    刚贴好膏药,办事大厅就传来争吵声。一位穿红色外套的家长拍着桌子哭闹:“凭什么我家孩子不能进重点小学?你们就是看人下菜碟!我邻居家有关系,孩子就能进,我家的就不行!” 高建明赶紧走过去,先给家长递了瓶水:“您别激动,坐下来慢慢说,我帮您看一下情况”。他拿出学区划分文件,翻到对应的片区:“您家房产在学区边缘,今年因生源超额,按政策需调剂到相邻的阳光小学,那边的师资和硬件都不差,跟重点小学是联盟校,教学资源共享”,又补充道:“我帮您对接阳光小学的招生老师,您可以先了解下学校情况,再做决定”。

    等家长情绪平复离开,他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颈椎贴也因动作幅度大掉了一半。他的抽屉里,藏着本 “争议处理笔记”,某页用铅笔写着 “遇到家长情绪激动,先递水再解释,别激化矛盾;多讲政策依据,少讲官话套话”,旁边画着个小笑脸,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材料草稿纸,揉得皱巴巴的,上面用铅笔标着 “今日拒绝托关系请求 3 次(老同学 1 次,亲戚 2 次)”“帮特殊困难家庭协调入学 2 例(单亲妈妈 1 例,留守儿童 1 例,需跟进后续材料)”。那天傍晚,我看见他在教育局门口给一位拄拐杖的老人讲解入学政策,老人耳朵不好,他就凑到老人耳边,一字一句地说,还把重点内容写在纸上,直到老人听懂为止。这种 “对规则坚守到极致,对弱者心软到妥协” 的坚持,曾让我蹲在长椅旁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 “招生办主任” 当成战场,每一次拒请托都是对公平的守护,每一次帮弱者都是对初心的回望,那些看似刻板的规则背后,藏着比权力更沉重的 “教育责任”。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大厅的柱子上打盹,梦里全是文件的翻页声与家长的咨询声。月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他笔记本上的字迹。

    二、政策文件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颈椎传来阵刺痛。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趴在高建明的办公桌上,面前的电脑还亮着学区划分草案,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不停,是凌晨 6 点的消息提醒 —— 分管副局长的工作提醒 “今天上午 9 点开学区划分研讨会,把调整草案再核一遍,重点核对新增小学的覆盖范围,别出疏漏”、表哥发来的私信 “建明,我儿子想进三中,你帮着打个招呼,我已经在你家楼下了,带了点土特产,都是你爱吃的”。

    窗外天刚亮,马路上的车渐渐多了起来,清洁工推着扫地车走过,发出 “沙沙” 的声响。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高建明。

    摸向颈椎,昨晚改学区草案到凌晨的酸痛还在,像被重物压着;指尖沾着的墨水还没洗干净,是昨晚核对材料时蹭上的。办公桌的文件柜里,压着三份 “生存难题”:年度招生任务表,红色标注 “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比去年多 800 人,需新增 2 个学区,确保零超员、零投诉”;待处理诉求清单,“特殊困难家庭入学申请 15 例,需逐一核实情况,本周内给出答复”;还有张家庭的 “隐性压力” 便签,“女儿明年中考,想让她进重点高中,却没敢用自己的职权打招呼,怕破坏规则”。

    我摸向西装内袋,里面藏着两样东西:手写的 “招生初心” 便签(“1. 不接受任何礼品礼金;2. 特殊情况优先走政策通道;3. 每天复盘是否有疏漏”)、家庭合影(妻子抱着刚上初中的女儿,背景是家门口的老槐树)。手机银行 APP 显示,家里的存款刚够女儿的补课费,而表哥带来的 “土特产”,正放在家门口的鞋柜上 —— 今天必须在规则内处理所有事,既不能辜负局里的信任,也不能让家人觉得 “不近人情”。

    早上 7 点半,我提前到单位。刚打开电脑,就把学区划分草案调出来逐页核对 —— 今年新增的 2 所小学,涉及 3 个老旧小区的学区调整,这三个小区的家长之前已经来咨询过好几次,稍不注意就会引发争议。我把每个小区的适龄儿童人数、学校的师资配置、距离远近都重新核对了一遍,在有争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准备在研讨会上重点讨论。

    8 点整,办事大厅刚开门,就有位拄着拐杖的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来,手里攥着个布包:“同志,我孙子户口跟我在一起,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能不能在咱们区上学啊?我跑了好几趟,都没问清楚”。我赶紧扶老人坐在休息区的椅子上,拿出《义务教育招生政策》,翻到 “户籍入学” 那页:“大爷,您别着急,只要孙子的户籍在咱们区满 3 年,且实际居住在这里,就能申请入学。我帮您列个材料清单,您按这个准备,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问我”。

    说着,我掏出纸笔,把需要的户口本、居住证明、监护人委托书等一项项写清楚,还标注了 “可委托社区帮忙复印材料,不用自己跑”。老人接过清单,激动得手都在抖:“太谢谢你了,同志,你真是个好官,我之前问了好几个人,都没你这么耐心”。我笑着摇摇头:“应该的,这是我该做的”,目送老人离开后,才发现自己还没来得及喝口水。

    上午 9 点,学区划分研讨会准时开始。参会的校长们对学区调整有分歧,A 小学校长皱着眉说:“我们学校的招生范围太大了,今年适龄儿童有 300 多人,师资根本不够,肯定忙不过来”;B 小学校长也附和:“我们学校范围太小,资源浪费,不如把 A 小学的几个小区划给我们”。

    我拿出前期调研的数据表,放在会议桌上:“大家别着急,我们前期做了三个月的调研,按‘就近入学 + 师资均衡’原则,把 A 小学的 2 个小区划给 B 小学,这两个小区离 B 小学更近,走路只要 10 分钟;同时,我们给 A 小学调配 2 名骨干教师,再招聘 5 名新教师,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对于特殊困难家庭,我们开通绿色通道,材料不全的可先登记,后续补报,不让一个孩子因材料问题耽误入学”。

    校长们看着数据,没再反驳,研讨会顺利结束。我刚想喝口水,手机又响了,是表哥发来的消息:“我在你办公室楼下,你下来一趟,就几分钟,我把东西给你就走”。我心里一紧,只能回复 “表哥,我正在忙,招生政策不允许私下打招呼,你别跑一趟了,东西你拿回去,不然我真的要生气了”。发送成功后,我叹了口气 —— 从小到大的表哥,第一次因为这事红脸,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午审核入学材料时,我发现有份材料存在疑点:某家长提交的房产证明,地址与学区地图标注不符,社区公章也很模糊。我赶紧联系社区核实,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份证明不是我们开的,公章是伪造的”。家长赶来后,一进门就哭了:“主任,我家孩子就想进这所小学,离我上班的地方近,不然每天要送孩子跑 10 公里,我实在没办法才伪造的,我知道错了,你别让孩子没学上啊”。

    我心里发酸,能理解她的难处,却不能破例:“您的难处我理解,但伪造材料违反政策,一旦开了先例,对其他家长不公平,这是对教育公平的破坏。这样,我帮您查下,您上班附近的星光小学还有空额,我帮您协调申请调剂,星光小学的教学质量也很好,您看行不行?” 家长点点头,眼里满是感激。

    下班后,我留在单位帮这位家长整理调剂材料,直到晚上 7 点,才让她带着希望离开。这时我才想起,今晚是女儿的家长会,已经错过了。我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妻子说 “我已经帮你去过了,女儿有点委屈,说你又加班”。我心里像被针扎,让妻子拍现场视频给我,在回家的路上反复看,视频里女儿坐在座位上,眼神里满是期待,却没等到爸爸的出现。

    晚上 8 点,我终于到家。女儿趴在书桌上写作业,看见我回来,没像往常一样扑过来,只是小声说 “爸爸回来了”。妻子走过来,抱怨道:“女儿今天问,‘爸爸是招生办主任,为什么不能帮我进重点初中?别的同学家长都能帮孩子找关系’,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我坐在女儿旁边,摸着她的头:“宝贝,不是爸爸不帮你,爸爸的权力是用来帮更多孩子公平入学的,不能用来谋私。如果你想进重点初中,爸爸相信你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这样才更光荣,对不对?” 女儿抬起头,眼里含着泪,却还是点了点头。

    这时手机弹出副局长的消息:“今天你提出的特殊困难家庭绿色通道,局里同意了,后续要跟进好,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入学”,还有那位被调剂家长发来的消息:“主任,谢谢您,星光小学已经同意接收我家孩子了,太感谢您了,您真是个好官”。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 —— 所有的坚持都值得,至少守住了公平,也帮了真正需要的人。

    深夜 11 点,我还在整理特殊困难家庭的入学材料,突然听见邻居在走廊议论:“高主任肯定收了不少好处,不然怎么能当主任?”“听说他连亲戚的忙都不帮,太冷血了,一点人情都不讲”。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攥着手里的钢笔,指节发白 —— 我拒绝了所有礼品礼金,帮了 15 个特殊困难家庭,却还是被误解。

    这时女儿悄悄走进来,递给我张纸条:“爸爸,我知道你是为了公平,我会自己努力考重点高中的,你别太累了”。我摸着纸条,眼泪差点掉下来 —— 至少家人懂我,再难也值得。

    凌晨 1 点,我终于躺在床上,却不敢睡得太沉 —— 明天要公示学区划分方案,怕有家长不理解引发争议。手机弹出办事大厅的值班消息:“今晚有家长在大厅外徘徊,说想再咨询入学政策,情绪有点激动”。我赶紧起身赶去单位,发现是白天那位拄拐杖的老人,手里拿着补全的材料:“主任,我怕明天人多,提前来交材料,麻烦你了,这么晚还叫你过来”。

    我帮老人登记好材料,送他到门口,老人握着我的手说:“你是个好官,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孙子能遇到你这样的主任,是福气”。我看着老人的背影,突然明白:招生办主任的权力,不是用来谋私的工具,是帮孩子圆入学梦的责任;那些坚守的规则,不是冰冷的壁垒,是守护教育公平的铠甲。

    三、政策文件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绿茶味。我摸向颈椎,没有熬夜的酸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教育局的群消息:“高建明主任火了!有人拍了他帮特殊困难家庭协调入学、拒绝托关系的视频,现在网上都在夸他‘最公正的招生办主任’,局里给他记了三等功,还推广了他的‘特殊困难家庭绿色通道’!”

    跑到教育局办事大厅,看见高建明穿着挺括的深灰色西装,胸前别着 “三等功” 的徽章,正在给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培训:“招生工作要守住公平底线,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才是我们的初心”。他的妻子和女儿也来了,女儿抱着个奖杯,笑着说 “爸爸,你真棒,老师都夸你是公平的守护者”。

    之前被调剂的家长、拄拐杖的老人也来了,家长手里拎着袋水果:“主任,谢谢你帮我家孩子找到学校,这是我自己种的水果,你一定要收下”;老人拿着张孙子的成绩单:“主任,我孙子在学校考了第一名,特意让我来谢谢你”。表哥也来了,不好意思地说 “建明,之前是我不懂事,不该让你违反政策,你做得对,我支持你”。

    分管副局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个荣誉证书:“高建明,这是‘教育公平守护者’证书,你实至名归!局里决定,让你牵头负责全市的招生公平监督工作,继续发挥你的优势”。高建明接过证书,笑着说 “谢谢领导,也谢谢大家,是大家的支持,我才能做好这些事,我会继续守住公平底线,不让一个孩子因困难失学”。

    “小伙子,发传单呢?” 高建明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指尖不再沾着墨水,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里满是自信与从容。“我们正在完善特殊困难家庭入学政策,” 他指着墙上的新文件,“以后会简化流程,让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用跑冤枉路,就能顺利入学”。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大厅里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高建明政策文件里的秘密 —— 那些拒绝的托关系请求、熬夜改的草案、帮家长列的材料清单,不是 “多余的辛苦”,是他把对教育公平的坚守,融进了每一份文件里,把对孩子的责任,藏在了每一次耐心解答中。就像那杯泡着绿茶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就像女儿的纸条,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力量。

    明天我还要来给高建明送传单,他昨天说 “想在办事大厅设个‘招生咨询角’,每天安排专人值班,帮家长解答政策疑问,处理特殊诉求”。顺便问问他,女儿有没有原谅他之前错过家长会,我也想听听,那个理解爸爸坚守的孩子,说起爸爸时的笑声到底有多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不错,请把《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