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录音笔里的真相

    一、咖啡馆的录音笔与带墨的指尖

    某一线娱乐媒体附近的 “星芒咖啡馆”,总在清晨飘着金银花茶与打印纸的混合味道。我守在柜台后,看李默穿着黑色冲锋衣匆匆走进来 —— 他的袖口沾着浅褐色咖啡渍,是昨天熬夜改稿时洒的;胸前别着媒体工作证,照片旁贴着片透明胶带,粘住了边角的磨损;拉链侧袋里露出录音笔的黑色笔帽,笔帽上挂着个小铃铛,是他女儿用彩绳编的;左手握着采访本,封面用透明胶带贴了三层,内页用圆珠笔写满 “线索备注”:“艺人苏晓:今早 9 点养老院公益(线人说‘作秀’,需核实);剧组《风起长安》:下午 2 点影视基地路透(重点拍主演状态)”;右手攥着支黑色水笔,指尖因长期握笔、敲键盘泛着厚茧,指缝里藏着点打印纸纤维,连指甲盖缝里都嵌着淡蓝色墨水,是昨晚打印采访稿时蹭的。

    他的固定座位永远摆着三样被精心打理的东西:泡着金银花的保温杯,杯身印着 “客观求真” 的白色字样,是他刚当记者时导师送的,杯底沉着几片舒展的金银花,他说 “一天要录两三个小时采访,说话多,加上熬夜,喝这个能败火”;记满 “新闻清单” 的活页本,某页夹着女儿的简笔画 —— 画里的他举着录音笔,女儿举着《小美人鱼》绘本站旁边,背面用彩色铅笔写着 “爸爸,录完故事早点回家”;还有个迷你充电宝,上面贴着女儿画的小太阳,他说 “录音笔不能没电,万一错过关键采访,哭都来不及”。蹲守间隙,他会靠在椅背上揉颈椎,左手攥着没核实的线人消息,右手轻轻按压颈侧,眉头微蹙却没停下看手机 —— 屏幕上是线人刚发的 “养老院地址”,怕艺人提前离开,也怕错过公益的真实画面。我递过去一杯热美式时,发现他的背包侧袋里放着护颈枕与防蓝光眼镜,护颈枕上印着 “新闻伦理” 四个小字,他笑着说 “天天蹲守、熬夜,颈椎和眼睛早扛不住了,这俩是我的‘救命符’”,指尖碰到咖啡杯时,我才注意到他的指腹比常人更粗糙,是常年握录音笔、翻采访本磨出来的。

    上周暴雨夜,我关咖啡馆门时,撞见他在门口对着录音笔红着眼。黑色冲锋衣肩头被雨水打湿,紧紧贴在身上;手里攥着刚录完的 “艺人苏晓冒雨送物资” 录音,耳机线还挂在脖子上;手机屏幕亮着他妻子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女儿抱着绘本哭:“爸爸说好了今天陪我读《小美人鱼》的,他又骗人!” 而他刚在影视基地蹲守 3 天,终于拍到苏晓私下做公益的画面,却接到编辑的电话:“别跟公益了!读者就爱看苏晓的绯闻,线人说他今晚和某女星吃饭,你赶紧去蹲!”

    这时他的录音笔突然响了,是女儿之前录的声音:“爸爸,你要记得陪我读故事哦”。他赶紧用手背擦去眼泪,把录音笔小心放进内袋,从活页本里拿出女儿的简笔画 —— 盯着画里的小太阳看了几秒,深吸一口气回复编辑:“公益是真的,读者需要知道真相,绯闻我不追”。后来才知道,他那晚顶着压力写了 “苏晓公益纪实” 稿,编辑让他加绯闻段落,他据理力争到凌晨 3 点,最终稿件保留了客观内容,却被降了推荐位;回到家时女儿已经睡着,他在女儿床头放了支新录音笔,里面录了他读的《小美人鱼》,上面贴着手写便签:“宝贝,爸爸明天一定陪你读”,第二天早上 6 点,他又去养老院补拍素材,颈椎疼得不敢低头,只能偷偷在脖子上贴了片颈椎贴。

    帮他捡过掉落的采访本时,我见过他在咖啡馆删 “私生饭线索”。他背对着其他客人,手里握着线人发来的 “苏晓私人住址”,手指悬在手机删除键上 —— 拍了能拿独家,稿分能多 500 元,够给女儿买套新绘本;不拍又怕编辑骂,这个月的绩效还没达标。刚删掉地址,编辑又发来消息:“苏晓工作室发了公益声明,你赶紧去核实是不是作秀,别让别家抢了先!” 他赶紧收拾采访本,抓起录音笔就跑,忘了拿桌上的保温杯 —— 我追出去时,看见他正往养老院方向跑,颈后的颈椎贴露了一角,在风里晃。他的衣柜里,藏着件没拆封的亲子冲锋衣,是他妻子去年双 11 买的,标签上还贴着女儿写的便签:“爸爸,等你有空,我们去露营”;采访本最后一页,永远夹着女儿的幼儿园接送卡,他怕自己蹲守忘了接孩子,每次出门前都会摸一摸。

    扫咖啡馆门口时,我捡过他扔掉的金银花茶包,上面用马克笔写着 “今日任务:核实苏晓公益(9 点);拍《风起长安》路透(14 点);写公益稿(20 点);支出:早餐 8 元 + 午餐 15 元 + 给妻子买润唇膏 20 元 = 43 元;提醒自己:今晚一定陪女儿读绘本”。那天早上,他在咖啡馆买了本《小美人鱼》,说 “今晚不管多晚,都要给女儿读”,可最后还是因为临时要补拍公益后续,加班到晚上 10 点,绘本最终没读成 —— 第二天他来拿保温杯时,眼底的红血丝藏都藏不住,却还笑着说 “明天,明天一定陪她”。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咖啡馆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他按录音笔的 “咔嗒” 声与敲键盘的 “哒哒” 声。晨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在他的新闻清单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他写在上面的线索关键词。

    二、录音笔旁的荆棘与掌心的温度

    再次醒来时,颈椎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身,发现自己坐在咖啡馆的固定座位上,手里攥着李默的采访本,手机在冲锋衣口袋里震动不停 —— 早上 7 点,他妻子发来的消息:“阿默,女儿今天幼儿园有‘亲子阅读’活动,她非要你去,说要听你现场读《小美人鱼》,我今天有公开课,实在走不开”;线人发来的消息:“苏晓今早 8 点去城西养老院,带了好多物资,应该是真公益,地址发你了,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窗外天刚亮,咖啡馆里只有我(原来的店主)在打扫卫生,冷风吹过,带着金银花的清香。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李默。

    摸向颈椎,昨天蹲守影视基地的疼痛还在,一按就像针扎;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金银花茶洒了点在采访本上;冲锋衣内袋里,女儿的简笔画硌着胸口,塑封膜边缘磨得发亮。采访包抽屉里,压着三份 “职业难题”:工作的 “报道要求”(红色标注 “8 点 - 10 点:养老院采访,拍真实画面 + 录苏晓访谈,核实公益频率;14 点:影视基地拍路透;20 点:写公益稿,客观呈现,不添无关内容”)、家庭的 “牵挂线索”(“女儿亲子活动:让妻子录视频,晚上补读;给妻子送润唇膏(她办公室在幼儿园旁边);录新故事进录音笔”)、身体的 “警报信号”(“颈椎反弓:戴护颈枕;眼睛酸胀:戴防蓝光眼镜;没胃口:早餐吃个三明治”)。

    我摸向冲锋衣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发的稿分剩 300 元,给母亲买了盒降压药花了 120 元,还剩 180 元 —— 给妻子买润唇膏要 20 元,给女儿买新绘本要 35 元,剩下的 125 元留着应急,心里像压着块石头,既怕错过苏晓公益的真实画面,又怕女儿因我失约难过。

    早上 7 点 40 分,我赶紧穿上护颈枕,背着采访包往养老院跑。蹲在养老院门口的树后,调整录音笔参数,等苏晓出现 ——8 点 10 分,她带着志愿者搬物资,没带助理,也没通知其他媒体,我赶紧按下录音键,抓拍她给老人剪指甲的画面,颈椎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扶了扶脖子,心里默念 “真相最重要,不能让读者被‘作秀’的说法误导”。

    上午 9 点半,苏晓的团队发现了我,拦住不让拍:“我们是私人公益,不需要报道!” 我赶紧解释:“我不是来挖八卦的,是想让大家知道真实的公益行动,避免不实猜测”,最终争取到 10 分钟采访时间,我问 “您多久来一次?”“物资来源是个人还是团队?”,苏晓笑着说 “每月来两次,物资是我和粉丝一起捐的”,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上午 10 点,我把录音笔交给幼儿园门卫,附了张便签:“让念念(李默女儿)先听里面的故事,爸爸晚上陪她读”,然后往妻子的学校赶 —— 想送润唇膏,顺便看看女儿。远远看见女儿拿着录音笔,耳朵贴在上面笑,我心里一阵愧疚,在学校门口买了个三明治,花了 8 元,这是我今天的第一顿饭。

    下午 2 点,我去影视基地拍路透,刚拍了几张,编辑发来消息:“公益稿里加苏晓去年的绯闻,流量能翻倍,不然这个月绩效扣 20%!” 我盯着消息,手指发抖 —— 加绯闻能多拿稿分,却违背 “客观求真” 的初心,最终回复 “我会把公益写清楚,绯闻和这次事件无关,不加”,编辑发来个 “呵” 的表情,没再说话。

    晚上 7 点,我写完稿,赶紧往家赶;晚上 7 点半,到家时女儿还在等我,她举着绘本跑过来:“爸爸,你终于回来了!我们读故事吧”,我坐在沙发上,抱着她读《小美人鱼》,她把录音笔贴在我嘴边:“爸爸,你的声音比录音里好听”,我摸着她的头,忘了颈椎的疼和编辑的指责。

    三、录音笔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金银花的清香。我摸向颈椎,没有反弓的刺痛,只有咖啡馆柜台边缘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娱乐媒体行业群的消息:“李默的《艺人苏晓:一场未作秀的公益》获‘年度客观报道奖’!奖金 8000 元;苏晓工作室发微博感谢他的真实报道,带动更多艺人参与公益;他女儿的‘亲子阅读’视频被幼儿园评为‘最佳家庭互动奖’;他妻子偷偷把亲子冲锋衣洗干净,叠在了他的背包里!”

    我跑到颁奖典礼现场,看见李默穿着那件黑色冲锋衣,胸前别着获奖证书,女儿举着 “最佳报道” 奖牌:“爸爸,你真棒!”;他妻子拿着亲子冲锋衣走过来:“周末我们去露营,你之前答应念念的”;苏晓笑着递过来一张照片:“这是我给老人剪指甲的照片,你拍得很好,我打印出来了”;编辑也来了,手里拿着绩效单:“之前是我太急着要流量,你的坚持是对的,这个月绩效给你满分”。

    李默接过冲锋衣,笑着说 “谢谢大家,我只是做了记者该做的 —— 把真相告诉读者,把时间留给家人”。他的指尖不再沾着墨水,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颈椎的疼也好了很多,他说 “现在编辑允许我合理安排时间,不用天天蹲守,还能陪念念读绘本”;女儿的简笔画被贴在他的采访本首页,他说 “以后每次采访前,我都会先看看念念的画,提醒自己‘真相和家人都重要’”。

    “李记者,来杯金银花茶吗?” 他看见我,笑着挥挥手。风卷着咖啡馆的宣传单,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现场的笑声。我递过去一杯泡好的金银花茶,突然明白李默录音笔里的秘密 —— 那些熬到深夜的改稿、贴满颈椎贴的脖子、没拆封的亲子冲锋衣,不是 “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新闻的敬畏,融进了每一次采访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坚持中。就像那杯泡着金银花的保温杯,看似普通,却藏着他对客观的坚守;就像女儿的简笔画,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平衡职业与家庭的勇气。

    明天我还要来咖啡馆上班,李默昨天说 “露营回来,要带念念来咖啡馆,让她看看爸爸平时写稿的地方,还要给我带她画的新画”。顺便问问他,露营时念念有没有在录音笔里录新故事,苏晓的公益有没有新进展,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守住真相也守住家庭的记者,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不错,请把《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一城千面:我的无限穿越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