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陛下!不能再让赵仙罴发展壮大了!

    太极宫。

    皇家内苑,金水河。

    李世民正骑着一匹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沿河畔悠闲漫步。

    虽然初寒料峭,但他精神抖擞。

    就在这时,远处走来一名年轻内侍,禀报宰相房玄龄有急事在两仪殿等候。

    李世民当即下马,将马鞭递给旁边的内侍监,龙行虎步向两仪殿方向走去。

    …

    两仪殿。

    李世民大步走进殿内,来到房玄龄面前。

    房玄龄脸色凝重,一边将手中密信呈上,一边道:

    “靡州发来八百里加急,戒日王朝君主遣使向我大唐求援,说他的国家正遭受大秦铁骑的疯狂进攻。”

    李世民听到前半句只是觉得疑惑。

    戒日王朝怎么会向大唐求援。

    但是听到后半句,他脸色瞬间一变,死死盯着房玄龄。

    然后他快速展开急报,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急报,李世民脸色阴晴不定,目光闪动。

    赵仙罴,竟然对天竺动手了!

    赵仙罴到底要做什么…

    “陛下,那咱们?臣的看法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还有,戒日王朝并非是我大唐邻邦,我们没有理由出兵到那么远的地方,救一个不怎么相干的国家,而去得罪大秦。”

    房玄龄道。

    李世民摇头。

    “错,不能说的这么绝对,决定我们要不要出兵的关键,是要弄懂赵仙罴的目的。

    如果他是派半数以上兵力,想要对外扩张,那么他国内防备必然空虚。

    只是这封信的内容不够详细,咱们对于天竺内部情况,对于大秦此次究竟派了多少兵力出去并不清楚,所以不能贸然插手。”

    想了片刻,李世民道:“先等那几名戒日王朝使者到了长安再说。

    再在长安找些精通天竺语言的人,以备到时候翻译。

    还有,向李靖去信询问大秦境内有没有比较大的异动。”

    最后一条,是李世民心里实际没有半点出兵念头的关键。

    因为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已经命李绩等人,向大秦境内安插刺探情报的人。

    事实上这个举动进行的异常顺利,大秦那一方也不知道是没发现,还是刻意的没有把大唐安插的这些钉子拔出来。

    可奇怪的是,大秦对戒日王朝动兵这么大的事,这些探子竟然没有传回半点消息。

    这就不得不让李世民怀疑,大秦实际上派去戒日王朝的兵力并不多,国内仍有大量军队驻守在原要塞。

    房玄龄点了点头,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转身离去。

    李世民凝视房玄龄远去的背影,眯了眯眼。

    他心里布满疑惑。

    赵仙罴攻打戒日王朝的举动,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戒日王朝看到吐蕃内乱,先动的手,导致赵仙罴反击。

    还是赵仙罴主动攻打戒日王朝,为的是土地?还是资源?

    ……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

    三名戒日王朝使者终于来到长安。

    太极殿。

    朝会上,李世民让这三名使者详细说了一下戒日王朝和大秦交战的情况。

    然后李世民又询问了几个关键问题。

    比如大秦这次究竟派了多少军队,武器装备怎么样,由谁领兵。

    戒日王遣使求援的时候,两国交战状况怎么样,大秦的军队打到哪了。

    再比如戒日王朝有多少人口,全国有多少兵马,有哪些兵种,用的什么甲胄武器等等。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听三名使者叽哩哇啦说了一大堆,再听一名精通大唐语言以及天竺语言的人翻译,顿时明白了几个要点。

    首先大秦只有一万多一点的铁骑。

    甲刺不破,兵刃锋利无坚不摧,且士兵个人作战能力极高,还会组成各种各样的阵型协同出战。

    为首的统帅一个很是强壮的少年,带着一营人人都能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亲兵,所向披靡,武功盖世。

    反观戒日王朝,虽然有人口上千万,也有数量庞大的象兵,可是武器甲胄远远落后大秦军队,象兵也被抓住笨重和容易受惊的弱点,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戒日王朝节节败退,大秦军队一路横推无阻,几人被戒日王派出时,已经连陷了几十座城,丢失了近半土地。

    大唐文武百官纷纷咋舌。

    有不少人觉得戒日王朝这样的军队本来就不堪一击。

    但更多人认为,大秦只派了一万的兵力,就能把人口千万的戒日王朝打的找不着北,足以说明大秦铁骑精锐,已经不输大唐最厉害的玄甲军。

    几名使者说完扑通跪在地上大哭: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请派兵支援我们。

    那支杀神一样的军队,我们抵挡不了。

    他们的统帅,似乎是你们的人,你们不能不管!”

    一名大臣闻言怒斥:“胡说八道!怎么就是我们大唐的人?你有何证据?”

    另一名大臣接话:“不错,人家高举的是大秦的旗帜,与我大唐何干?”

    “可是…”

    使者脸色无助,左看看右看看,朝着四面不停磕头。

    “求你们帮帮我们!”

    大唐文武百官成群窃窃私语,议论起来。

    很快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不应该出兵。

    “陛下,兹事体大,不管这几名戒日王朝使者说的是真是假,他们的国家距离我们那么远,我们派军队长途跋涉,去干预他们与其他国家的争端,绝非明智之举。”

    “令狐大人所言极是,大秦只派了一万铁骑,国内还有几十万大军。

    大秦才是我们的邻邦,我们为了一个那么遥远的国家,去得罪大秦,得不偿失。”

    听几名大臣说毫无出兵帮助戒日王朝的必要,还说担心得罪大秦。

    本来找到一丝复仇机会的高履行,不由冷哼一声看着这几名大臣道:

    “迂腐之见!鼠目寸光!你们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吗?

    担心得罪大秦?莫非你们以为大秦往后会和大唐和睦相处?简直可笑至极!

    你们莫不要忘了建立此大秦者是谁?

    他是赵仙罴!

    他父乃是被陛下所杀,虽然陛下已经主动求和下过罪己诏,可无论如何他的心里已经埋下仇恨的种子。

    不然他以前也不会做出种种对陛下不敬的举动。

    还有,他可是自觉冤屈无法替父昭雪,所以一气之下脱离大唐,往后才匪夷所思的建立起大秦。

    这样的经历,这样忤逆不忠的性格,你们竟然怕得罪他,竟然要劝陛下,眼睁睁看着他一日一日的壮大势力?”

    一名大臣站出来冷声点明:“高大人不要忘了,造成赵家惨剧和如今局面的始作俑者,正是两位令公子。

    说起睚眦必报,高大人从一日连丧两子那一刻起,就已经时时刻刻想着报复,才是真正的睚眦必报,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高履行面皮剧烈一颤,咬紧牙根,转身面朝李世民一拜。

    “陛下,要说臣心里没有恨意那是假的。

    可臣方才所言也是为了大唐安危着想。

    臣思来想去,觉得赵仙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方才这几名戒日王朝使者说了,他们国家有着肥沃的土地,百姓以种植农作物为主。

    臣料想赵仙罴此举,一定是为了给大秦打下一个巨大的粮仓,让大秦永无粮食之患!

    咱们绝不能再任由他这样壮大下去,否则将来必悔之晚矣!”

    高履行这番话一说完,朝堂内一片寂静。

    李世民沉着脸看着跪在下方的高履行。

    不知道为何,经高履行这一说,他心里突然莫名涌出一种冰寒彻骨毛骨悚然的感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抱歉,我也是皇帝!不错,请把《抱歉,我也是皇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抱歉,我也是皇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