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难题

    教育局的红头文件像一块巨石,重重砸在张淑芬的办公桌上。

    《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机构办学标准的通知》——标题冰冷得刺眼。文件要求所有职业培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教师资格证和高级职业资格证,即所谓的"双师证",过渡期仅有六个月。

    "这不明摆着要我们的命吗?"赵刚把文件摔在桌上,古铜色的脸涨得通红,"我干了四十年车工,带出几百个徒弟,现在告诉我没资格教书?"

    张淑芬的指尖在文件上摩挲,那薄薄的纸张仿佛有千钧重。春风职业学校现有教师28人,其中19人是像赵刚这样的企业老师傅,拥有丰富的实操经验,但大多只有初高中学历,根本达不到考证要求。

    "赵叔,您别急。"刘明辉赶紧安抚,"我们可以想办法帮老师们考证..."

    "考个屁!"赵刚爆了粗口,"那证要考英语!考计算机!我他妈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

    办公室陷入死寂。窗外的操场上,学员们正在实训车间外排队,等着上赵刚的数控机床课。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们敬爱的赵老师可能很快就要离开了。

    张淑芬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三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的厂房,如今已是窗明几净的三层教学楼。她想起那些熬夜备课的日子,想起学员们结业时的笑脸,想起马建国重新挺直的腰板...

    "先别声张。"她声音沙哑却坚定,"我去教育局问问具体情况。"

    教育局职教处的吴处长是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女性,听完张淑芬的来意后,公事公办地推了推眼镜:"张校长,政策是全国统一的,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可那些老师傅都是行业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好手啊!"张淑芬忍不住提高音量,"赵刚带出的徒弟不少都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这难道不算资格?"

    "经验可贵,但规范化更重要。"吴处长语气缓和了些,"其实有过渡办法——老师傅可以和有证的老师'结对子',作为助理教师上课。"

    "那工资怎么算?教师资格没了,职业资格也不认,让他们当助理?"张淑芬气得发抖,"这是要逼死老实人!"

    "张校长!"吴处长沉下脸,"请您注意言辞。政策不会因为个别情况改变。"

    走出教育局大门,烈日灼得人眼前发黑。张淑芬站在台阶上,摸出手机,发现刘明辉已经发了十几条微信:

    "妈!知学网在搞'一元学技能'活动!"

    "我们秋季班报名人数少了三分之一!"

    "有学员要求退费转线上课!"

    最后一条是张淑芬最怕看到的:"银行刚才来电话,问下个月的贷款能不能按时还..."

    回到学校时已近黄昏。校门口贴着知学网的巨幅广告:"足不出户学技能,名师一对一辅导,首月仅需1元!"广告牌下,几个学员正围着招生办的小王办理退费手续。

    "张校长..."小王看到她,尴尬地停下手里的工作。

    "按章程办,该退的一分不少。"张淑芬强撑着说完,快步走向办公楼。

    会议室灯火通明,所有中层干部都已到齐。投影屏上是刘明辉做的经营分析表——一条刺目的红色曲线直线下跌,代表学校近半年来招生人数的持续下滑。

    "线上教育抢走了我们70%的短期班生源。"刘明辉点击下一页,显示出更残酷的数据,"长期班退费率也达到25%,主要是年轻人更倾向弹性学习时间..."

    财务主管接着汇报:"按目前趋势,三个月后我们将无力支付教师工资和场地租金。"

    "要不...裁员吧?"行政主任小声提议,"先从没证的老师开始..."

    "放你娘的屁!"赵刚拍桌而起,"老子们建校时就来了,现在有难就想甩包袱?"

    会议室炸开了锅。有人主张立即转型线上,有人坚持降价硬扛,还有人说干脆把学校转手卖了。争论声中,张淑芬注意到马建国一直缩在角落,粗糙的手指神经质地绞着工作服下摆。

    "老马,你有什么想法?"她突然问道。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马建国局促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就是个扫地的...但那些老伙计...他们除了教手艺...还能干啥..."

    这句话像刀子般扎进张淑芬心里。是啊,这些老师傅把一生都献给了工厂,晚年好不容易在学校找到价值,现在要让他们去哪儿?

    "先散会吧。"她疲惫地摆摆手,"明天再议。"

    夜深了,张淑芬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月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清晰的窗格影子。三年前,就是在这间教室,她和儿子从最基础的识字班开始学习。如今学校有了明亮的机房、先进的实训设备,却面临比当初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手机震动起来,是刘明辉发来的长消息:"妈,我咨询了几个做教育的同学。他们都认为OMO(线上融合线下)是唯一出路。我们必须裁员转型,否则..."

    张淑芬没有回复。她轻轻抚摸着教室里的课桌椅——这些都是赵刚带人用废旧机床板材改制的,每一张都打磨得光滑平整,没有一根毛刺。

    第二天清晨,张淑芬做出了决定。晨会上,她宣布了三件事:

    第一,学校不会放弃任何一位老师;

    第二,立即启动"双师证"培训计划,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

    第三,她亲自带队调研,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妈!这要花多少钱?"会后刘明辉拦住她,"现在招生都在下滑,哪来的资金..."

    "把城南那套房子卖了吧。"张淑芬平静地说,"反正我也住校里,用不着。"

    刘明辉瞪大眼睛:"那是爸留给您的..."

    "他不会怪我的。"张淑芬笑了笑,"去吧,今天就联系中介。"

    接下来的日子像打仗。张淑芬带着几个年轻老师跑遍了城里的社区、企业、劳务市场。他们发现,线上教育主要吸引的是年轻群体,而四十五岁以上的中年人大多还是倾向面授。

    "张校长,您不知道,我们这些老家伙看手机屏幕眼睛花啊!"一位下岗工人抱怨道,"网上那些课讲得太快,又没人手把手教..."

    更意外的发现来自养老院。张淑芬原本只是去做义工,却听到老人们抱怨子女给他们买了在线课程学智能手机,根本学不会。

    "要是有个地方能面对面教就好了。"七十多岁的陈奶奶拉着她的手说,"我们老年人也想过过'数字化生活'呢!"

    回校的路上,张淑芬的脑海里逐渐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绩效之外不错,请把《绩效之外》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绩效之外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