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8章 新年

    林照静立在院落外的阴影里,身形与夜色融为一体。

    清冷的月光洒落,与簌簌飘下的雪花交织,在他玄色衣袍上覆上一层薄薄的银白。

    院内正房灯火通明,屋内欢声笑语随风传出,消散于夜色。

    他站在院中,悄无声息,林家请来的几位供奉也无法察觉到他的存在。

    一扇木门挡不住观海境练气士的感知,他能够轻易“看到”房间里发生的事情。

    不知过了多久,屋内爆发出一阵格外响亮的笑声,夹杂着长辈带着宠溺的逗弄声。

    “丫头”、“姑娘”这样的词隐约传来。

    他微微一怔,随即想起,前些年确实听闻家中添了个妹妹。

    当时还特地回来了一趟。

    只是那时,府中几位长辈见了他,神色多是意外与些许不易察觉的僵硬。

    为了避免造成更多的尴尬,导致在大喜的日子都不欢喜。

    他只匆匆给那个尚在襁褓中的小丫头留了一片槐叶,便离开了。

    此后便再未关注。

    ‘算起来......应该也快两岁了吧。’

    窗内有人影起身,伴随着笑语,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个穿着崭新棉袄、面庞红扑扑的丫鬟探出头来,左右张望了一下。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月光雪色,寂静清冷。

    丫鬟缩了缩脖子,很快又关上门退了回去。

    林照最后看了一眼那扇映着光亮的窗户,身形微动,如一片被风吹起的雪花,悄无声息地掠过高墙。

    泥瓶巷,陈家祖宅。

    简陋的小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屋檐下也挂起了两盏红灯笼。

    屋内,一张旧方桌上面摆满了菜肴,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屋内的三个人都换上新衣,陈景清兴奋地帮忙摆放碗筷,陈暖树则细心地检查着每道菜的位置。

    “吱呀——”

    老旧的木门被推开,带着一身寒气的林照缓步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扫过满桌的饭菜,笑着说道:

    “嚯,挺丰盛。”

    陈平安偏头瞥了他一眼,随口问道:“你去哪里了?这么晚才回来。”

    林照抬了抬手,露出一个系在腰间的朱红色葫芦:

    “大冬天的,买了些......算了,当我没说。”

    他的目光在孩童模样的陈景清和陈暖树脸上转了转,又在十五岁的陈平安脸上顿了顿,把嘴里的话咽了回去。

    忘了,自己现在和小孩坐一桌。

    四人围桌坐下,林照也没讲什么先来后到,直接动了筷子。

    有他开头,一时间,竹筷纷飞。

    吃到一半,陈平安放下筷子,从怀里掏出两颗鸡蛋大小的石头。

    “景清,暖树,给你们的。”

    陈平安将两颗蛇胆石,分别递给眼巴巴望着的陈景清和陈暖树。

    “谢谢老爷!”

    陈景清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接过,爱不释手地把玩着。

    陈暖树也小心翼翼地接过,甜甜地道谢:“谢谢老爷!”

    林照看着这一幕,笑了笑,也从袖中取出两颗蛇胆石。

    “我这也备了两份。”

    他话音刚落,陈景清“嗷”一声就从椅子上蹦了下来,二话不说扑过来抱住了林照的大腿,仰着小脸,眼睛亮得像星星:

    “谢谢大老爷,大老爷最好啦!”

    陈暖树虽然也很开心,但毕竟矜持些,小脸红扑扑的很可爱,细声细气地说:“谢谢大老爷。”

    屋外,雪花静静地飘落,将泥瓶巷染成一片纯净的洁白。

    屋内,灯火温暖,饭菜飘香,欢声笑语不断。

    “陈景清,你把炸糕给暖树递一下...你都吃十多个了!”

    “哎大老爷你别抢我丸子。”

    林照边用神仙台秘传剑术,将丸子送进了嘴中,边拍下青衣小童偷偷伸向葫芦的手。

    他看了陈景清一眼,正色道:

    “小孩子不能喝酒。”

    陈景清挺起小胸脯,一脸豪迈道:

    “大老爷你小瞧人,我当年和我那位御江水神兄弟结拜的时候,可是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我千杯不倒,这点小酒算什么!”

    陈平安目光也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朱红色的酒葫芦,若有所思。

    林照忽然想起刚见师兄魏晋时,魏晋说的话,此刻觉得简直是至理名言。

    “小小年纪,喝什么酒。”

    他板着脸说,又斜睨陈平安,想着这又是一个酒鬼,一时气结:

    “说的也是你!”

    陈平安闻言,摸了摸鼻子,讪讪地收回了目光。

    爆竹声偶尔从巷子深处或远处传来,清脆响亮,焰花在夜空炸开。

    今天除夕。

    ......

    ......

    翌日,大年初一,清晨。

    昨夜的雪已经停了,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泥瓶巷里,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和福字,红艳艳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爆竹硝烟味。

    泥瓶巷祖宅的院门外,林照正踩在一个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副墨迹未干的春联。

    陈平安同样踩在另一边的凳子上,坐着一样的动作。

    “左边再高一点……对,再往右偏一点点……好了!”

    陈景清和陈暖树裹得严严实实地站在一旁,兴奋地仰着小脸看。

    陈景清更是咋咋呼呼地喊:

    “大老爷,歪了歪了,右边低了!”

    “老爷,上面的角好像没抚平……”

    林照依言调整着位置,小心翼翼地将春联贴正、抚平。

    随后轻轻跃下凳子,拍了拍手上的灰尘。

    望着这熟悉的一幕,林照心中微微有些恍惚。

    往年,在这泥瓶巷贴春联,也是这般光景。

    年纪尚小的顾璨会兴奋地跑来跑去,时不时递个浆糊,或是被刘羡阳怂恿着,偷偷点燃一个爆竹扔到附近。

    当然顾璨一般会把爆竹扔林照脚底下。

    刘羡阳自己,则因为字写得歪歪扭扭、贴春联也总是贴不正,被剥夺了动手资格,只能在一旁负责捣蛋和放爆竹,笑声能传遍半条巷子。

    四个半大少年,在这简陋的泥瓶巷里,吵吵闹闹,度过一年又一年。

    如今,依旧是两个人贴春联,另外两个人,一个远在风波诡谲的书简湖,一个则去了更遥远的南婆娑洲,音信渺茫。

    身边却又多了两个叽叽喳喳的小家伙。

    少了两个熟悉的身影,又多了两个新的陪伴。

    时光仿佛是一个轮回,却又悄然改变了其中的模样。

    今夕又是何年。

    林照散去心中杂念,目光落在门上贴的彩绘门神。

    曹沆,袁瀣。

    大骊准备的两位香火门神。

    好一个沆瀣一气。

    是被那位“封姨”从骊珠洞天带走的人,就像是将顾璨父亲从外面带进小镇一样。

    林照移开目光,抬头望着天色:

    ‘还有那几位大人物,今天应该也都到了小镇。’

    贴完泥瓶巷几处宅院的春联,林照、陈平安、陈景清和陈暖树四人,又抱着剩余的春联和浆糊桶,走向小镇的乡塾。

    如今的乡塾,早已不是当年齐静春先生执教时的简陋模样。

    随着骊珠洞天坠落,小镇升格为龙泉县,后又升为龙泉郡,此地便成了各方势力眼中的香饽饽。

    不少世家大族都在小镇购置产业,安插人手。

    乡塾自然也水涨船高,扩建了数倍,青砖黛瓦,颇为气派,来了不少宝瓶洲境内颇有名望的大儒坐镇。

    这些平日里在一洲文坛享有盛名的人物,如今却甘愿屈居于一隅小镇的乡塾之中,为稚童启蒙,着实是有些大材小用。

    他们之所以聚在乡塾,是因为大骊王朝在山崖书院迁往大隋之后,正雄心勃勃地计划在龙泉郡境内的披云山,依托观湖书院的部分支持,筹建一座新的书院——

    林鹿书院。

    正是之前崔明皇用以诱惑马瞻的“新书院”。

    这些汇聚于此的大儒,大多便是冲着林鹿书院未来的教职、乃至山长、祭酒等显职而来。

    饱读圣贤书者,亦为名利所驱使。

    四人路过乡塾时,高墙内传来阵阵整齐的读书声。

    林照神色平淡,看也未曾看一眼。

    陈平安也只是安静地走着,目光清澈,陈景清和陈暖树倒是好奇地朝里面张望了几眼,但见林照和陈平安都无动于衷,便也收回了目光。

    他们绕过一片竹林,来到了乡塾后院。

    这里曾是齐静春在小镇时的闲居之所,虽然后来先生离开了,但小院一直空置着。

    小院依旧简朴,青石铺地,角落里有几株耐寒的冬青。

    陈平安熟门熟路地拿出钥匙打开院门,四人进去后,很快便将一副崭新的春联贴在那扇斑驳的木门上。

    贴好春联,陈平安仔细地将门锁好。

    正当四人准备转身离开时,一个声音忽然从竹林小径传来:

    “几位小友,请留步。”

    话音未落,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须发皆白的老者,已笑眯眯地出现在他们面前。

    老者目光炯炯,气度从容,虽衣着朴素,却自有一股书卷清气。

    他先是看向陈平安,眼中满是赞赏,抚须点头道:

    “好孩子,不错,真不错,没给姓陈的丢脸。”

    陈平安一脸茫然。

    老儒生目光随即转向一旁的林照,眼神瞬间变得更加热切。

    他一个闪身,以与其年纪不符的速度,一把抓住了林照的手腕。

    “哎呀,这位就是林照林小友吧?果然是一表人才,气度不凡。”

    老儒生紧紧握着林照的手,上下打量着,脸上笑开了花。

    “老夫早就听人提起过你,今日一见,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相貌堂堂,英姿勃发,不愧是……咳咳,不愧是能让陈对那丫头都念念不忘的年轻人!”

    林照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浑身一僵,手腕被攥得生疼。

    听着老儒生连珠炮似的话语,尤其是最后那句“陈对念念不忘”,他只觉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窜起,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他下意识地想抽回手,却发现老儒生的手像铁钳一样,以他观海境的修为,一时竟挣脱不开。

    陈平安、陈景清和陈暖树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愣住,呆呆地看着眼前这诡异的一幕。

    林照嘴角微微抽搐,试图开口:

    “老先生,您……您是不是认错人了?”

    “错不了,绝对错不了!”老儒生斩钉截铁,目光灼灼地盯着林照,“陈对那丫头给我的信里,可是把你夸得天上有地下无地,说你天赋如何了得,心性如何沉稳,是百年难遇的剑道奇才!今日一见,果然……嗯,这手骨相清奇,确是练剑的好材料!”

    林照:“……”

    听了陈对的名字,又见到老人的打扮,林照心底有了猜测,轻声道:

    “您是...陈氏的陈真容前辈?”

    老人怔愣一下,松开了手,正了下衣冠,温和笑道:

    “你认识老夫?”

    看样子是了。

    陈真容,醇儒陈氏出身的老夫子,兵家圣人阮邛的至交好友,留在龙泉郡学塾担任夫子。

    林照揉了揉手腕,抬眸看着陈真容,迟疑片刻,点点头。

    陈真容抚须大笑,显得十分畅快。

    随后像是变戏法似的,从宽大的袖袍里摸出几个扁扁的小红包,笑眯眯地先塞了一个到林照手里:

    “来来来,大过年的,一点心意,讨个吉利。”

    不等林照推辞,他又转身,给站在后面的陈平安、陈景清和陈暖树每人手里也塞了一个:

    “见者有份,见者有份,都是好孩子。”

    陈平安有些手足无措地接过红包,连忙道谢。

    陈景清可不管那么多,他见这位老爷爷能被大老爷称为“前辈”,想来肯定是个了不得的神仙人物,给他的红包定然不凡。

    他迫不及待地当场就拆开了红包,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倒在掌心。

    只见三枚黄澄澄的圆形方孔铜钱,静静地躺在他手心里。

    不是一枚能买一座山的金精铜钱。

    也不是山上修士趋之若鹜的神仙钱。

    就是最普通、最寻常的,凡俗百姓日常使用的,一文钱一枚的普通铜钱。

    三枚,不多不少,刚好三文钱。

    陈景清眨巴下眼睛。

    陈暖树小脸微红,默默将红包收好,陈平安拿着红包,感觉轻飘飘的,心中已然有数。

    陈真容却仿佛完全没看到几个孩子古怪的表情,毫不在意地哈哈一笑,转身又一把拉住刚把红包揣进怀里的林照,热情地攀谈起来。

    “陈对那丫头,性子是冷了点,傲了点,但天赋、相貌、家世,那可都是顶好的。就是眼光太高,寻常男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没想到啊没想到,她居然会在信里对你赞不绝口,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看来林小友你确实有过人之处啊!”

    他和陈对有过交集吗?

    连上山都是陈平安陪着去的好不好!

    林照一边应付着,一边也从老人言语中品出些味道。

    怎么有几分过年被长辈催婚介绍对象的既视感?

    念着这位和阮邛关系不一般,乃是年少时的至交好友,他耐着性子听了下来。

    最终,在林照几乎要招架不住的时候。

    陈真容意犹未尽地松开了手。

    又叮嘱了几句“年轻人要把握机会”之类的话,这才笑眯眯地背着手,踱着步子,悠哉游哉地消失在竹林小径深处。

    林照等人快步离开乡塾。

    小镇的习俗,是正月初二这天,出门走亲戚拜年。

    林照本来准备去铁匠铺给阮邛拜年,可又想起陈真容,难得的开始迟疑不决。

    直到一道剑书,忽然递至泥瓶巷。

    剑书只有两道消息,却打乱了他在小镇多呆几日的计划:

    “正阳山不日将与风雷园生死斗。”

    “宗门欲借神仙台之地,开山水画卷,以为两宗决死之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剑来:开局陈平安送我龙王篓不错,请把《剑来:开局陈平安送我龙王篓》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剑来:开局陈平安送我龙王篓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