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进阶版老头乐——青年乐!!

    俞年:“……”

    许易皮了一下,但接着又说道:

    “之前我们是占了市场空白的优势,核心还是用户思维,是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看问题,解决用户的切身需求。

    前两款老头乐车型,我们解决的是农村乡镇下沉市场的出行问题,用设计还有产品力质量出圈。”

    “所以现在你们再来看,一二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是否得到了解决?”

    通过经销商数据,他们的确有相当一部分车子是卖到了城市去,但很多都是边缘城市,而一线城市购买的数量则是少之又少。

    “许总,你的意思是,我们把老头乐更大力度的推广到城市?”一名高管试探性的问道。

    许易摇头:“错,我们要造一台彻底解决城市下沉市场出行需求的车子!现在告诉我,我们内部的口号是什么?”

    有高管答道:“不打没把握的仗?”

    许易又摇头:“是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

    众人:“……”

    不是——这口号怎么没几分钟又变了?

    算了,你是老板你说什么都对!

    “其实你们也应该猜到了,第一天具备上路资质的正式车型,依然会主打下沉市场,也就是:

    老头乐车型的进阶版——青年乐!!”

    许易打开会议大屏,上面出现的是一张草图,从轮廓看是一台外观圆润中带着精巧的新车。

    这台车的车长尺寸设计是在三米七,车宽则是比星辰01还要多10公分,也就是一米七的车宽。

    外观还是线稿,但仔细看会发现,轮廓和大众甲壳虫有几分类似,细节却又很大区别,大部分看得出来都是原创设计的。

    特别是前脸的那一对车灯设计,怎么形容呢…酷似一双半睁不睁的大眼睛,带着一丝平静又蔑视的气息,十分的别致。

    …

    “把咱们现在生产的星辰01和02大力促销到城市,不是不可以,甚至还有可能取得更大的销量……

    但长期来看,需要考虑到一个问题,老头作为法规之外的产物,是不被法规健全的文明城市所允许的。

    现在只有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交通法规十分严明,老头乐可以往一些交通法规模糊,或者不怎么管制这方面的边缘城市兜售。

    但长期来看,完全是一锤子买卖,无源之水。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交通法规的完善迟早也会普及到小城市和乡镇,届时这个市场只会缩水沦为彻底的边缘化。”

    许易不是在危言耸听。

    按照正常的发展,交通法规的逐步完善,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

    “如果说老头乐下沉市场是一块大蛋糕,那么现在‘mini新能源代步车车型’,绝对算得上是一片蓝海,这个市场份额非常大。

    因为没有上路资质的老头乐,根本无法满足城市碎片化出行,以及个人通勤和上班的需求,但‘mini车型’可以。

    而且价格不能太高,我们要做一款三万多起售,四万块高配的‘mini代步车’,续航最好达到150公里以上,配置要比星辰02更完善。”

    许易提出要求。

    三万块到四万块的mini新能源代步车,现如今还是一片蓝海,因为在这个时间段,新能源造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那些个新势力,一个个的目标都是“星辰大海”。

    脑子里想着冲高端,搞智驾,根本不屑于造这种价位的小型车。

    根据他的调研,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几款新能源mini车型,也就只有寥寥几款。

    能具有上牌资质的,分别有:众泰云100、知豆D1、江淮iEV4。

    售价基本都在五万元左右,但实际产品力却表现十分拉胯。

    续航只有120km左右不说,最高时速也只能跑到85km/h,除了车身更大一点,能有正规的上牌资质外,其他方面真不见得比市面上的普通老头乐强出很多。

    这价格还要卖到五万块,也难怪很多消费者宁愿买无牌老头乐。

    等于说三万到四万的区间,尽管有类似比亚迪F3、吉利金刚这种1.3L-1.5L的入门油车可选,但实际上在新能源领域,还处于一片空白的状况。

    就算是全面压住新能源造车领域的比亚迪,目前的主要精力还放在e6、秦ev、唐DM这种主流一二十万价位的车型上。

    大车企没看上,小车企造的车子又有所保留,不光产品力不够,还害怕回不了本,定价策略将利润空间留得比较高。

    高昂的定价只能倒闭市面上有需求的消费者,要么退一步买没有资质的老头乐,要么直接咬咬牙上七八万的代步车。

    王景明浑身一震,猛然明白过来:“也就是说……咱们先用老头乐包围农村,然后在造一款有上路资质的车型将城市拿下,等到道路交通法规逐步完善,在入门车领域,也算是独占鳌头了!”

    这个思路很简单。

    但在这个新能源造车大潮的初期,却没多少人尝试。

    主要还是因为,造一款车的试错成本往往太高。

    如果不是第一款老头乐这么成功,给了他们这么大的信心,实际上他们内心也不会这么坚定。

    等到再过两年,某些车型在这个领域试错成功了,被某些大主机厂突然发觉——

    原来造入门车型的利润有这么可观,而且能飞快创造足够多的用户群体,极大增加品牌的扩张度。

    才纷纷下场炸鱼!

    许易:“没错,市面上虽然有很多三四万的入门级油车,但实际上和新能源赛道却不是一个竞争类别的,你们觉得新能源赛道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王景明思考一番:“最显著的应当是使用成本了,能花三四万买车的人群,如果按一年平均跑一万公里来算,每年油费加上保养的支出,大概要花到三到五千,按照使用六年来计算,就已经很接近一台车价了。

    但新能源电车不一样,只要在充电桩覆盖的范围,或者利用家里插排慢充,全年下来充电的成本不过几百块钱,保养只需要更换空调滤芯和雨刮条,总计下来每年用车开销不会超过七百块。

    而且现在国家大力补贴,纯电续航超过120公里的新能源车,可以免征购置税,车船税、每台车售价还可以享受额外两万元的国家补贴,在魔都、深城这些一线城市还可以优先上免费牌照。”

    要知道。

    在早期这两年,绝对算得上国家补贴最慷慨的时期。

    只要上了新能源目录名单的车子,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享受全部的补贴。

    像那种售价二十万,cltc标定续航达到300公里以上的车子,不光免牌免税,光是国补就能达到4万块,加上一些地方补贴和免购置税的政策,足以把一台售价二十万的车子落地价格打到14万元。

    由此也发生过很多车企利用补贴造车,大量骗补套现的情况。

    很多人会疑惑,明明几年后国补还缩减了,整车的物料成本,包括电池原材料价格也降下来,一台小巧精致的“mini车型”才卖三四万,而在国家补贴这么大力支持的16年,为什么还要卖到五万块??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产业发展初期,高昂的研发费用和供应链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高能量密度和车规级的锂电池包,符合国标的高压三电系统,包括纯电平台的底盘架构开发……这些巨量的研发成本,需要平摊到每台车上。

    就算抛开研发成本不谈,现在这个阶段的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也不完善。

    新能源整车零部件和涉及到高压系统的配件,往往需要工厂单独开发。

    这么算下来,整车的零件是必然要比目前市面上成熟的燃油车配件要贵得多的。

    因为没有轮子,初期只能自己造轮子。

    要把这方面的成本压下来,只能等供应链成熟,或者车企自己动用钞能力搞自研,大力整合相关供应链。

    而国家补贴就是加快这个进程的催化剂。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不错,请把《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