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三个月。
传统造车界的风向,依然是稳步发展,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这些年,国产车的总销量一直在增长,再加上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传统大厂的股价与规模每年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升。
燃油车领域。
由于政策和排放的双重导向,大家对砸钱猛攻发动机变速箱这一块,已经没太高的欲望了。
一方面,专利上没优势。
哪怕砸出个自研V6、大V8车型,也是费力不讨好。
能负担得起的这个级别燃油车以及排放税的消费者群体,实在太少。
加上碳积分政策的执行。
大环境导向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考虑将大笔研发资金投入,砸在新能源赛道上,不管是纯电、增程、插混。
或者干脆成立个子品牌搞搞事情。
于是。
新能源造车界这边,一匹“黑马”的出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十一月。
星辰mini率先突破两万五千台交付,以极其夸张和抽象的销量,震动了整个行业!
五菱miniev作为这条赛道的追随者,也凭借着强大的渠道优势,宣布月销量突破一万台,进一步验证了入门新能源车赛道的火爆性。
当然。
五菱集团的高层面对记者采访,也一再公开强调,“纯电mini”这条赛道他们才是先行者,只是晚发布了一段时间!!
十二月。
奇瑞小蚂蚁、长安奔奔mini ev、科莱威等几款新能源mini,正式宣布隆重上市!
纷纷打出年轻低成本、绿色出行的口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车型的外观都或多或少变得圆润好看了不少,比许易印象里的初代新能源mini,颜值方面改进了一大截,还都配备了大屏,多少算是蝴蝶效应了。
在强大的宣发和渠道能力下,市场反馈相当热烈。
一时间。
新能源入门车赛道一片火爆。
有业内人士表示。
限牌城市加上入门新能源mini,简直就是王炸组合,如果算上老车报废与置换补贴,提一台这样的新能源车,甚至只要两万八!!
但很快。
某位知名经济学专家公开表示,过多的微型新能源,或将挤占一线城市交通资源,建议国家出台政策规范。
这话一出。
立马成为众矢之的,掀起了一轮新的骂战。
“牛逼的砖家,见不得普通人好是吧!”
“这个建议很好,麻烦以后不要再提了。”
“砖家平时都是坐豪车出门的。”
“你了不起,你清高哇……”
“这砖家是人我吃!”
……
一月。
星辰汽车总部。
“许总,目前我们门店覆盖范围已经达到七十多个城市,全国销售网络还在持续扩散,销量方面上个月环比略有下滑,刚刚达到两万一千台,友商推出的竞品多少还是对咱们造成了一些影响……
在限牌城市的发力,还是一如既往保持稳定的,最近网上专家的逆天言论,倒是让年轻群体都忿忿不平。”
俞年略带哭笑不得的语气。
这年头,每次有点什么风向,就有这种砖家跳出来作妖,指点大局。
“这言论不逆天,搞不好……再过不久真会变成现实。”
许易呵呵一笑,一反常态的说道。
俞年神色一紧,“我去?!不能吧,新能源赛道才刚刚起步,这意思国家后续,不会给免费送牌的支持了?”
“倒不是……新能源车的牌照还会继续送,但纯电mini车型这个bug,估计已经引起上面的关注了。”
许易摇摇头。
迭加补贴,两三万块的小车,就能薅一张通行牌照。
多好的事儿?
天上掉馅饼一样。
覆盖范围还大,几乎无门槛。
像这种国家发福利的事情,能持续一段时间,就不错了。
而且也确确实实,是建立在燃油车主的贡献基础上。
没有大家贡献的蓝牌,还有车船养路税,加油费,也没有后续新能源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嘛。
能源转型,为了发展只能做出取舍,跟上大潮流才能借势崛起。
没办法——
只能再苦一苦燃油车主了!!
…
在他的印象里,纯电mini大规模爆火后,也就过了一两年的时间,魔都和深城这些限牌城市,就宣布要对享受绿牌的车辆标准,做出调整,限制了一部分新能源微型车的泛滥。
到后续,更是公开表示车长低于4米6,价格在十万块以下的新能源车,都不给送了。
虽说,按照时间推算那都是2020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大环境政策的落地,不是这样算的。
因为交通资源是有限的。
目前限牌城市加上其他一二线城市,已经在明令驱逐老年无牌代步车,就是为了缓解道路资源紧张和堵车的问题。
对于小型车,上头内部应该是有一个限度。
超过了这个限度,那相关的政策提前下发,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国家免费送绿牌送补贴,也不是为了微型车开的绿灯。
这玩意压根就没技术含量。
前期能在空白赛道走出这么大的捷径,已经算赚大了。
而这种专家能突然冒出来,更像是提前给相关群体吹吹风,试探下舆情。
“问题不大,就算是要限制,纯电mini赛道也是经久不衰的。”
许易摆摆手。
相关政策要下来,起码也还要有一年的缓冲期。
到时候就算不依靠限牌城市的发力,他们的车型销量,也可以往其他城市发力,包括乡镇地区,稳定在头部两三万的销量。
只要极星电池落地。
再把星辰mini进行一些小改款与升级,加上笼式车身设计和更多的安全性防撞设计,将会成为下沉赛道最安全的头部微型车。
中午。
许易在公司食堂吃了个饭。
随着公司规模的提升,食堂质量来了一次大升级。
除了升级菜式的家常炒菜之外,又额外增加了驴肉牛杂小火锅、各类干锅、烤鱼、炸鸡、水饺、加上丰富的粉面汤食物,免费的饮料……
按照每日60的公司餐标,平时喜爱美食的员工群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圆润起来。
“看来……公司健身房的建设,是时候提上日程了啊。”
许易摸着下巴感慨。
目前他们公司的福利制度,虽然和互联网大厂比不了,但也算超出传统公司规格了。
员工生活质量上去了,健康方面也得操心下了。
过度的肥胖,不利于长期奋斗啊。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许总……”
“许总好!”
走出食堂,一些新入职的年轻员工,看向公司大boss的眼神充满憧憬的光彩。
“诶——都好都好。”
许易面带微笑回应。
下午。
由助理小周驱车,许易坐在后座,朝着星辰F1工厂出发。
星辰F1工厂的大基建,终于是到了收尾阶段,设备采购也按流程入场了。
工厂会议室,厂里众高层都在。
“设备到货进度怎么样了?”
“许总,四条冲压线的舒勒压力机上周到齐,目前还在安装阶段,焊装的200台发那科机器人都就位了,涂装的电泳线调试完毕……喷涂机器人在编程,总装线框架刚搭好……总的来说,都已经到最后竣工阶段了,一季度末调试完毕就可以正式进入量产了。”
郑铁简单汇报道。
工厂采购经理将核心设备和相关开支的清单,列了长长一本。
这一次。
光是采购核心设备预算,就花费了大约十七亿。
供应商采用的都是行业顶级,压力线这边采购的是德国舒勒和日苯小松,柔性焊装线采购的发那科与ABB,总装线和检测设备,国内比较成熟了,采购的是中汽工程与国内供应商。
一期厂区规划的是20万台产能,后续二期可扩展至50万台满产能。
工厂内部,各个工间的工人正在忙碌,供应链来的工程师在负责协助调试设备。
随后。
许易又和常驻工厂的设备供应商代表聊了聊。
都是外国人,然而中文表达也是相当流利。
具体的细节,许易也不能说完全懂,就是随便确认了一下设备精度与交付、机器人调试进度方面。
如今这些工厂设备,对比他们星辰mini的总装工厂。
无论是精度还是制造工艺,效率,都是遥遥领先级别!
拿冲压这一环节来说,顶级的舒勒伺服压力机动态精度能保持在±0.01mm,连续10000次,精度波动也不会超过0.005mm。
涂装方面,进口顶级设备的涂装,几乎无误差,电泳膜和漆膜的精度能稳定在±1.4μm,喷漆色差在1以内。
……
顶级设备所带来的产品一致性高,返工率低,生产效率直线提高,这些都不用说了。
同时也意味着。
在他们星辰F1工厂所生产的汽车,工艺精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体现在消费端,就是“车身缝隙更小了”、“后期因公差出问题的概率更低”、“感觉更耐造了”等潜移默化的体验……
可以这么说。
高端车不一定精度都高,但精度高的一定都是高端车。
在生产端要做到工艺上的完美,成本是相当大。
……
视察完工厂这边,完成了一些对接工作。
接着。
又过去一周时间。
整车研发中心那边,终于发来一条令许易期待已久的喜讯!
星辰S7——
第一批工程样车正式迎来下线!!
整车研发中心的露天测试场。
一台崭新的工程样车,缓缓驶出试制车间,
在场的众多研发工程师,盯着这台新鲜出炉的测试车,眼神隐隐有了一种激动。
从研发立项,到技术确认,再到今天的样车下线。
期间经历的日日夜夜和辛苦,仿佛还在昨天。
正常来讲,新势力从立项再到造一台车,起码也需要1.5年—3年的时间,尽管国内产业链完善,也很少有人突破这个周期(低价拼好车除外)。
新能源车,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
而在星辰研发部,这台车的立项到样车下线,仅耗费了不到十个月。
除了超出常规的研发效率之外。
也是因为有前期的积累。
核心的电池技术和电机技术,在新车立项之前,就已经有所验证。
并且他们对第一台车的配置,要求也不高。
没有一上来就搞个“超跑动力平台”、“奢华定位”之类的……
技术验证和配置组成并不复杂。
作为一款定位在家用级别的新能源轿车,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和底盘,车机之后,其他的方面都是一路平推。
于是。
也就有了今天的顺利落地。
许易从公司楼临时出发抵达整车研发中心,快步到测试场时,整个人神态变得轻松起来。
孙鹏飞和王景明几名工程师都迎上来了,脸上带着笑。
许易一眼望过去,一台接近完工的测试样车静静停在那。
脸色浮现惊叹。
这是属于他们星辰的第一台车。
也是市面上罕见的,有这么独特新能源设计风格的一台车。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目前的新能源市场,除了国外的特斯拉,以及国内几家新势力之外,其实大多还是沿用燃油车的外观,或者是以此为基础慢慢的演变过来。
毕竟,从头开始设计外观,也要很长的周期和成本。
另外应对续航的痛点,大家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对极致风阻外观的打磨与设计之间的平衡,都在摸索阶段。
可以看到——
“星辰S7”整体的外观设计。
从侧面看,修长、流线、柔和。
车漆是最简单的曜石黑。
虽不如成本昂贵的金属漆那么有质感,配合出色的外观设计,却给人一种深邃、静谧的感觉。
外观风阻上,研发端算是砸了些钱。
内部先是采用了CFD等仿真软件,进行了虚拟风洞测试,将参数优化得差不多。
然后又租用了中汽中心的风洞实验室,跑了近百小时的专业风阻测试。
分别测试了车内风噪,和不同时速段的气动阻力。
把原来的风阻系数,从 0.29Cd优化至0.24Cd。
这笔风阻测试,光研发就花了二百万。
要是再测下去,烧个四五百万的测试成本,也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如果要追求极致,达到超跑的风阻系数优化,那成本都得上天。
不过在许易看来,这笔风洞测试费用却花得相当值。
一方面。
积累了针对风阻优化的研发经验。
另一方面。
目前新能源车最大的痛点就是续航。
降低的这部分风阻系数,给星辰S7带来了足足35公里的续航提升。
后续如果卖出十几万台车,每台车节省一点电池成本,综合下来节省的成本已经是海量了。
绝对是性价比极高的一笔投入。
…
“许总,按照之前的预案,星辰s7的配置和续航分为两档。
标准版的NEDC续航为400公里,共计装车53度电。
长续航版的NEDC续航为520公里,装车66度电。
车重达到2.2吨。
续航实际跑会有一些缩减,但也比市面上的同级新能源车高出100公里以上了。
动力层面搭载咱们自研的V4电机,后轮驱动,最大马力241匹。
零到百公里加速能达到7.3秒!!
……”
孙鹏飞说道。
坦白讲,内部自研的V4电机真不弱了。
市面上同期3.0T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才306马力。
但架不住星辰S7这个大家伙,实在太重。
7.3秒的成绩。
还是三电研发项目组这边,将电机的低扭曲线经过调校尽量放大,兼顾能耗和最优性能的结果。
否则的话。
出厂就大概8秒加速这样。
“7秒加速,倒也不慢了……减去起步时间没有?”许易眼神盯着星辰S7的车身曲线观察。
“呃——这倒是没有!”孙鹏飞一愣。
减去起步时间?这是什么说法!
“那没事了,虽然测试是7.3秒,但咱们减去起步时间,零百加速不就到6.9秒了!!”许易微微一笑。
这个加速度,在宣传上就有噱头多了嘛!
大不了,到时候搞一行小字标注一下。
特斯拉和某些优秀厂商,可都是这么做的!
而且。
也不能算商业欺诈吧。
他们内部测试的零百加速,是半载的状况。
也就是车子里坐了两个人的重量,测出是7.3秒。
如果是只乘坐一个人的情况下,测出个7.1秒零百加速成绩,也是不成问题的。
到时候,消费者测试有误差,也很正常嘛。
很多车企在这方面,可是“偷鸡”得很!
吃准了消费者没有精准测试的条件。
有些车子的发布会标注的零百加速成绩,与车主实际测出来的空载零百加速,甚至能慢出0.5秒、0.8秒那么夸张!
相比之下。
他们星辰汽车已经很良心辣!!
…
简单聊完车子的动力和外观风阻。
打开车门。
其中的内饰,也已经基本完工。
采用了简约的风格,座椅和饰面都是仿皮材质。
标配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十三个国内中游供应商调教的扬声器喇叭,以及一个十分显眼的“13寸高科技娱乐大屏”!
“外观细节和内饰细节方面,我们做了一些调整……
漆面颜色分别有曜石黑、深层蓝、雪域白、竞速灰。
内饰颜色分别有、黑色、深棕、白色。”
…
“其中外观的曜石黑和深层蓝是偏老钱风,包括深棕与黑色的内饰,更受30-40岁以上的成熟男性喜好。
雪域白和竞速灰,再搭配白色内饰,就比较迎合年轻审美了。
这样的设计,也能让不同的年龄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审美的风格。
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了钢琴烤漆和镀铬件的选装。
如果是烤漆+镀铬件爱好者,选完就更加偏成熟老钱风!”
王景明在旁边开口,笑着说道。
星辰S7的外观,从立项开始的确是非常偏年轻化,再加上那独特的前脸,以及星环大灯。
他们内部也考虑过,太吸引年轻人,对于更加喜欢成熟的群体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
更加细节上的外观调整,以及更加成熟的漆面风格,内饰设计方案,还是端了上来!
从外表看,这台车依旧是偏年轻化的好看,但搭配黑色车漆与黑内饰,无形之中又多了几分沉稳与深邃。
…
“车机方面,第一版的车机已经搭载上了,基础导航、听歌、倒车影像、天气信息、续航显示与充电控制、动力模式等……各项功能都实测完毕。
包括语音功能,现在只要呼叫‘群星’,就可唤醒车机实现导航和听歌功能了,基础的询问天气和时间地点,也都能实现!”
王景明继续说。
第一版的车机系统,是由星辰智能化车机研发团队加上族技术团队合力打磨下线。
芯片采用的是国内传统厂商的“四核Cortex-A9”,能支持1080p的解码,以及车媒体娱乐功能。
并且具备OTA功能,可以实现导航地图和软件的ota升级。
目前很多传统车企虽然搭载了Cortex-A9芯片,架构上和计划却完全没预留ota的空间。
光这一项,在目前的市场,已经算得上领先。
关于车机系统的名字,以及语音助手的唤醒。
经过一番商议和内部决策。
许易将其命名为——“群星”。
取的是群星闪耀的意思。
虽然——现在是“群星1.0”版本。
相对简陋,只有非常流畅、简洁好看的UI界面这些优点。
相关的生态软件,还在赶工中。
但未来的智能化空间,还很广阔。
车载的娱乐车机系统,现在犹如一颗刚刚点亮还暗淡无光的星辰。
但随着行业的进步,算力的提升。
群星车机系统变得更智能化、变得AI化,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等到后续算力支持了,系统不断地更新。
“群星”便会顺利成章的发展为星辰科技高度智能化、以及人工AI的象征。
……
“直接路测吧!”
许易发话了,二话不说坐了进去,一股新车的内饰气息扑面而来。
但并不刺鼻。
毕竟他们这次,可是选用了国内成熟的内饰供应商,材质和环保上也能对标市面上的二十万级别燃油车了。
不多说。
赛道模式——启动!!
实际上这台车也不可能有赛道模式。
许易能做的,仅仅是把驾驶模式调到运动,系好安全带,一脚油门猛轰到底!
座椅很自然的把他包裹住,一股明显的推背感传来。
因为新能源车的特性,在任何动力段输出,都能随时扭矩拉满。
所以即使是同样的加速度,带来的体感加速,也会比燃油车更明显一些。
许易想测试的主要是盘的质感,以及驾驶层面的过弯操纵,侧倾方面。
车轮飞快驶过跑道路面。
随着路面起伏颠簸。
带来柔软、舒缓的感觉。
和许易心中的预期,差别不大。
只要是家用车的定位,底盘往软了调,基本就准没错!
大多消费者,是体验不出来,一台汽车的底盘到底高不高级!!
但只要足够软了。
过坎软和了,那对他们来说,就会觉得很舒适,高级!!
但软有软的毛病。
对于底盘悬挂来说,太过软的阻尼调教,就很难抑制住侧倾与车轮的跳动。
所谓的侧倾、车轮跳动。
也就是指的是急转向,和大沟坎。
急转向时侧倾太大了,车子重心不稳,人坐在车里都会有被甩飞的感觉。
侧倾抑制越差的车,特别是suv,在高速场景有翻车的风险。
完全没有操纵可言。
很快。
车子开到连续急弯的区域。
许易松开电门降速,车身以良好的姿态连续通过内弯,在测试跑道化作一道黑线连续穿梭。
“麋鹿测试起码能有70km/h以上的水平了……”
许易瞄了眼过弯速度,内心简单做了个估计。
行业普遍以60km/h为及格线。
轿车在这方面多占优势,能在70km/h的麋鹿水平,还能拥有这么软和舒服的底盘,说一句优秀不过分。
这种水平的底盘质感,大多消费者都会满意。
至于更高的成绩,那就是性能车、跑车的领域了。
足足在测试跑道试了两圈。
许易心满意足从车子上下来。
“这台车的表现我很满意,基本达到预期了,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
没有说超出预期这种话,因为他的预期原本就不低,立项时的方案很超前了。
现在能完美落地,已经是一种奇迹!
“许总,这话客气了……都是为了梦想奋斗!”孙鹏飞面露感慨。
“研发过程确实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每当遇到瓶颈时,我都会告诉同事们一句话——好好干,星辰绝不会亏待大家的!”王景明哈哈一笑。
作为从星辰一路走过来的老人,他对此深有体会。
而且许易对研发很看重。
只要是研发岗的人才,多少都手握了分红权,有进度突破和贡献的,奖金也不会少。
这话一出,在场的十几名工程师也跟着笑了起来。
“第一批下线的车子,我们已经同步安排了路测……
而且都是同期进行,这样最快到两个月后,即可收集完所有数据了。
届时就可以完成量产前的所有准备了。”
王景明又道。
第一批下线的所有样车,都有各自的任务,并且已经完成了封闭场景的测试。
马上相关的申报、撞击测试也要跟上。
除此之外。
就是最传统的“三高测试”流程了。
所谓的“三高测试”,指的是车辆的极端环境测试。
分别是——高温(吐鲁番)、高寒(漠河)、高原(格尔木)。
高温测试在40-45℃气温下,测试车辆各项性能和耐久度。
高寒测试是在-30——25℃气温下,测试车辆性能和耐久。
而高原,则是测试在海拔4000米的位置,动力与性能耐久。
这些流程都是一台合格的量产车,固定要跑的流程。
特别对于十几二十万这个价位的级别,三高测试和耐久度测试,都是极为重要的,只要全部通过,经过数据收集和调整,才能正式进入量产。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的补足。
万一在极端环境出了问题,那也算上市爆了大雷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