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里的小字报和院里的流言,像夏日的蚊蝇,嗡嗡扰人,却难伤筋骨。陈锋依旧按自己的节奏行事,将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轮试点的总结和推广方案的细化上。他很清楚,真正的立身之本,是扎扎实实的业绩和无可指摘的工作能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刚上班,郑处长就把陈锋叫到办公室,脸色有些凝重,手里拿着一张信纸。
“小陈,你看看这个。”郑处长把信纸递过来,“匿名信,直接寄到局纪检组的。”
陈锋接过来一看,内容比处里流传的小字报更恶毒。不仅重复了那些“沽名钓誉”、“劳民伤财”的指控,还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他“利用试点项目收受施工方好处”、“生活作风有问题”等子虚乌有的罪名,言辞凿凿,仿佛亲眼所见。
陈锋看完,脸上没有任何波澜,把信纸轻轻放回桌上:“处长,纯属污蔑。试点项目的每一笔经费都有据可查,施工方是局属正规单位。生活作风更是无稽之谈。”
郑处长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是胡说八道。局纪检的老王跟我通过气了,他们收到这种信一般会初步核实。主要是这信直接捅到上面,影响不好。你要有个心理准备。”
“清者自清。”陈锋语气平静,“我配合组织调查。正好,也可以请纪检的同志帮忙查查,是谁在背后造谣生事。”
郑处长欣赏地看着他:“嗯,有这个态度就好。你放心,处里是相信你的。不过……”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这信里的笔迹,虽然刻意伪装过,但处里老人多少能看出点眉目。小陈啊,你是不是最近得罪什么人了?”
陈锋心知肚明,除了吴副处长那边,不会有别人。但他没点破,只是说:“我按规矩办事,可能触动了一些人的习惯或者利益。如果因为这得罪人,我无话可说。”
从郑处长办公室出来,陈锋眼神冷了下来。匿名信直接捅到局纪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使绊子,而是想把他往死里整了。对方似乎觉得试点成功让他风头太盛,急于把他打压下去。
回到自己办公室,他沉吟片刻,拿起电话,要通了西黄村站站长办公室。他没提匿名信的事,只是询问试点设备近期运行情况和基层反馈,特别问了施工期间有没有什么异常或者工作人员反映过什么问题。站长对试点效果赞不绝口,对施工方(局属工程队)的评价也很正面,没听说的任何不当行为。
挂了电话,陈锋心里更有底了。对方能造谣的,也就是这些捕风捉影、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的东西。真正的硬伤,他们找不到。
下午,局纪检组果然派了两位同志来找陈锋谈话,态度很客气,主要是例行核实匿名信反映的问题。陈锋坦然应对,将试点项目的立项、审批、经费使用、施工管理等环节的材料准备得一应俱全,清晰明了。对于生活作风问题,他只简单回了句“组织可以随时调查”,便不再多言。
两位纪检同志看了看材料,问了几个问题,心里基本有数了。这种针对业务骨干的匿名诬告,他们见得多了。临走时,一位年长些的同志还安慰了陈锋两句:“陈处长,不要有思想负担。干工作,尤其是改革创新的工作,难免会触动个别人。组织上会明辨是非的。”
送走纪检同志,陈锋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但这种被人背后捅刀子的感觉,让他意识到,不能总是被动接招。是时候给那些跳得太欢的人一点真正的教训了。目标,直指吴副处长。
要动一个副处长,光靠处里的小矛盾不够,必须有够分量的由头。陈锋开始有意无意地留意吴副处长分管领域的工作,特别是涉及较大资金往来的设备采购和更新项目。
机会很快来了。局里批复了一笔用于更换一批老旧机车配件的专项资金,由设备处负责采购。这批配件技术标准要求高,金额不小。按照程序,需要成立采购小组,进行供应商筛选和谈判。
吴副处长自然是采购小组的组长,陈锋和另一位副处长老谢是副组长。在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吴副处长就提出倾向性意见,建议重点考虑“长期合作、信誉良好”的北方机械厂(正是之前出过问题闸瓦的新兴机械厂的关联企业),并暗示这家厂“上面有人打招呼”。
陈锋当即表示反对:“采购必须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招标程序来。北方机械厂的产品,上次闸瓦事件已经暴露出质量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打招呼’就忽视风险。我建议扩大筛选范围,至少引入三家以上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比选。”
老谢一如既往地不表态。吴副处长很不高兴,但陈锋的理由冠冕堂皇,他无法强行否决,只好同意进行比选,但明显对北方机械厂格外关照。
陈锋不动声色,暗中让孙伟(以其个人名义,避免打草惊蛇)通过技术处的渠道,详细了解了几家潜在供应商的背景和近期产品质量口碑。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一家南方的红星机械厂虽然规模不如北方厂大,但技术扎实,产品质量稳定,价格也更合理。
在后续的技术论证会上,陈锋有意引导专家重点讨论了配件的关键技术参数和可靠性要求,并将几家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进行匿名对比。结果,红星厂的技术方案明显更优。连几位被吴副处长打过招呼的专家,在专业技术面前也不好睁眼说瞎话。
吴副处长脸色越来越难看。他试图强调北方厂的“综合实力”和“合作关系”,但陈锋紧紧抓住技术指标和采购性价比不放,老谢也难得地附和了几句“质量优先”。最终,采购小组形成的初步意见倾向于红星机械厂。
吴副处长不肯签字,说要“再研究”。项目暂时搁置。
陈锋知道,吴副处长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肥肉,很可能还会搞小动作。他叮嘱孙伟继续留意相关动向,特别是北方厂那边的反应。
果然,没过几天,孙伟悄悄告诉陈锋,他一个在北方机械厂的同学私下透露,厂里对这次采购志在必得,已经派人来四九城“活动”了,据说和局里某位领导搭上了线。
陈锋冷笑,等的就是他们“活动”。他让孙伟设法收集北方厂“活动”的证据,不需要多具体,只要有线索就行。同时,他写了一份简短的情况说明,将采购小组的技术比选过程和出现的分歧,客观地记录下來,直接密封报给了郑处长和局分管设备的领导,表明自己坚持原则的立场,并暗示可能存在外部干扰。
这是一步险棋,但也是釜底抽薪的一步。他把矛盾公开化、上层化,逼着局领导表态。如果领导支持按技术标准采购,吴副处长和他背后的势力就得吃瘪;如果领导迫于压力偏向北方厂,那责任也不在他陈锋,而且他会看清更多东西。
报告送上去后,处里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吴副处长看陈锋的眼神,几乎要喷出火,但更多是惊疑不定,摸不清陈锋到底掌握了多少底牌。
郑处长把陈锋叫去,关起门来谈了很久,最后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小陈,坚持原则是对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情,欲速则不达。”
陈锋明白,郑处长是担心他年轻气盛,捅出大篓子。但他已经箭在弦上。
周末回到四合院,许大茂又凑过来套近乎,说什么“陈处长最近气色真好,肯定是又要高升了”,话里话外打探消息。陈锋只冷淡地应付两句。
中院,贾家的炉子不知怎么又“坏”了,贾张氏坐在门口唉声叹气,眼神却不时瞟向后院。陈锋视而不见,直接回了屋。
他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暮色中的四合院。这里是他生活的角落,但真正的战场,在更高的层面。这一次,他不仅要守住自己的位置,还要让那些背后搞鬼的人,付出代价。风浪越大,鱼越贵。他倒要看看,这潭水底下,究竟藏着多少魑魅魍魉。(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