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朕要农家登堂入室

    嬴政那威严低沉的授课声,如同无形的律令,将皇家学舍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

    赵凌与扶苏在庭院中一番推心置腹却又暗藏机锋的交谈后,眼见长兄的忧虑虽未全消,但总算暂时被安抚下去,他便不再多留,信步朝着尚学宫另一侧的农家学室区域走去。

    他心中还记挂着一人。

    那位被他亲自认下、寄予厚望的农家门生,杨稷。

    既然今日来了尚学宫,自然要去看看他的进境,也顺便瞧瞧农家如今的发展态势。

    相较于皇家学苑的清幽与诸子百家核心区域的庄重,农家学室所在的区域显得更为接地气。

    学室并非雕梁画栋的殿宇,而是几排宽敞、朴素的砖木结构大棚,通风和采光极好,门外甚至还开辟了几方试验田,里面种植着各式作物,长势喜人,俨然将课堂延伸到了田野之间。

    赵凌悄然行至最大的那间学室窗外,并未急于入内。

    只见学室之内,人头攒动,竟坐满了近两百名学子,与半年前门可罗雀的景象已是天壤之别。

    讲台之上,农家现任领袖田骥正手持炭笔,在一块巨大的漆面木板上绘制着简易的水利工程图,声音洪亮地讲解着。

    “诸位请看,此处河道弯折,水流放缓,泥沙易于淤积,形成滩涂。此等环境,正是蝗虫产卵孵化的温床!”

    田骥指着图纸说道,“故而,我等在此处修建水坝,并非仅为蓄水灌溉,更关键之处在于调控水位!水位需保持在一定高度,淹没滩涂,破坏其干燥向阳的生存条件。待蝗虫产卵季节过后,再适时放水,利用水流冲刷,将虫卵一并带走……如此,方能从根源上抑制蝗患!”

    台下学子们大多听得聚精会神,其中就包括坐在前排的杨稷。

    他身着与其他农家学子无异的粗布短褐,肤色因时常参与田间劳作而显得微黑,但眼神却格外明亮锐利,正伏案疾书,认真记录着要点。

    自赵凌公开承认其门生身份,加之朝廷颁布政策,对选择农家的学子给予学费补贴后,农家门庭若市,学子数量激增。

    这学室之中,虽不乏真心向往农家学说、意图在农业上有所建树的寒门子弟,但也混杂了不少衣着虽朴素、细看料子却不错的权贵之家子弟。

    赵凌的出现,虽未声张,但还是很快被靠近门口的学子察觉。

    一阵细微的骚动如同涟漪般传开,窃窃私语声响起:“陛下!”

    “是皇帝陛下!”

    讲台上的田骥话语一顿,目光投向门口,见到赵凌,立刻停下讲解,率先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学室内顿时响起一片杂乱却恭敬的问候声:“拜见陛下!”

    杨稷也连忙起身,随着众人一同行礼,眼中闪过一丝激动。

    赵凌面色平和,微微颔首,抬手虚扶:“田先生不必多礼,诸位学子请坐。朕只是随意走走看看,田先生请继续授课,莫要因朕而中断。”

    田骥闻言,这才直起身,稳了稳心神,继续刚才的讲解。

    他详细阐述了不同地形下河坝的选址、结构设计、材料选用,以及如何与原有的灌溉渠系相结合,达到防洪、抗旱、防蝗、利航的多重目的。

    他所讲的许多原理,诸如利用水位调控破坏蝗虫生殖环境等,本是后世经过两千多年无数农学家、水利专家反复实践才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赵凌这个穿越者,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这些经过历史检验的理论,直接搬运并传授给了这个时代的农家。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验证,在那些已按照新法修建或改造了水利设施的郡县,今年的蝗灾发生率确实显著下降,成效斐然。

    赵凌静立一旁,耐心等待田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完整讲完,并对学子们的疑问进行解答后,这才缓步走入学术室中央。田骥恭敬地退至一侧,将主讲的位置让予皇帝。

    赵凌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神情各异的面孔,沉稳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学室的每个角落:

    “诸位学子。”他声音平和,“自古以来,农为国之根本,社稷之基石。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此乃亘古不变之理。”

    他略微停顿,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看透许多人心底的想法:“朕知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出身名门望族,锦衣玉食。或许,因为选择了被视为‘末技’的农家之学,你们曾遭受家族中人异样的目光,甚至冷嘲热讽。”

    皇帝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

    这学室之中,确实有不少是被家族选出来的权贵公子。

    他们在家族中或是不受重视的庶子,或是才具平庸、不被看好的嫡系旁支。

    家族让他们来此,无非是一种投机:若皇帝大力扶持农家,真能从中谋得官身爵位,家族自然跟着沾光。

    若农家终究难登大雅之堂,牺牲一两个无关紧要的子弟,对家族而言也无甚损失。

    对于这一点,赵凌心知肚明,却也无意去逐一甄别、干预。

    毕竟,让那些习惯了锦衣玉食、吟风弄月的世家子,真心实意地去田间地头侍弄庄稼,钻研粪土肥料,无异于痴人说梦。

    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们,私下里仍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蔑称为“贱农”,可谓是吃着农人辛苦种出的粮食,却还要鄙夷其身份低下。

    即便赵凌一再强调“士农工商”四民皆本,试图提高农、工、商的地位,但在根深蒂固的权贵眼中,后三者终究是低人一等的“贱业”。

    赵凌此言一出,台下不少学子,尤其是那些衣着尚可的权贵子弟,纷纷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他们被家族当作弃子般抛到这粗鄙的农家,内心充满了不甘与失落,自觉前途黯淡,又怎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这些“泥腿子”的学问?

    讲台上的田骥对此也是心照不宣,他作为农家领袖,更愿意将心血倾注在那些如同杨稷一般,出身寒微却真心热爱农业,踏实肯学的弟子身上。

    对于那些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的权贵子弟,他秉持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态度,并不会强求。

    这亦是当下许多学派先生的普遍做法,更注重寻找和培养真正的传承者。

    “朕方才在门外,也注意到了。”赵凌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学室中的沉寂,他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你们当中,有许多人神思不属,心不在焉。可是觉得,入了这农家之门,便与锦绣前程无缘了?便只能与泥土稼穑为伍,永无出头之日了?”

    他微微提高声调,话语清晰而有力,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那么,朕今日便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错了!”

    “若有人,能在屯田垦荒、兴修水利、防治蝗旱、培育良种这些农家实务之中,做出显著成绩,有所建树,朕,绝不吝啬赏赐!必将委以重任,许以高官,赐其重金!”

    “莫要以为治水仅是疏通河道!治水,便是治国!水患平,则粮仓实;粮仓实,则天下安!农家之学,上关国计,下系民生,便是这大秦帝国最坚实的根基!”

    他环视全场,宣布了一项更为具体的激励政策:“自即日起,农家学堂,每半年将举行一次全院笔试考核!考核内容,由朕与田先生等几位农家大家共同拟定。所有试卷,朕将亲自批阅!”

    “成绩采用百分制,精确评定优劣!凡成绩优异者,朕将直接量才录用,委派实职!考核前三名,除授官职外,另赏百金,赐予相应官爵!”

    那些自诩高贵的权贵们不是看不起农家吗?

    不是视农者为贱吗?

    那朕便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朕便要大力提拔农家子弟,让他们凭借实实在在的功绩踏入朝堂,成为新的权贵,打破旧有的门阀壁垒!

    权贵们不是自以为血统高贵,天生高人一等吗?

    朕便要让这些他们眼中的泥腿子学问,成为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之一!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是赵凌改革选官制度、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一个试点。

    关于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更为完善、公平、高效的官员选拔与考核制度,他心中已有雏形,但具体细则,还需与张良、萧何等心腹重臣细细商议,权衡利弊之后,方能最终决定并昭告天下。

    而眼前这农家学室,便是他撬动千年积弊的第一个支点。(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不错,请把《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秦:隐忍十八年,废柴皇子杀疯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