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白送功劳

    对于老爹郭荣的这个决定,郭宗训属实有些意外!

    在他看来,老爹肯定是明白自己私心的,而且自己还找了一个很“体谅关切”赵匡胤的理由。

    老爹完全可以顺着这个理由满足自己的一点点小心机!

    毕竟纳降又不是什么很大的事,让我的心腹曹彬捞点小功劳又怎么了吗?

    可老爹偏偏既不满足自己,也不满足赵匡胤,这摆明了想搞“端水文化”。

    唉,这也再次说明,老爹是真的很信任、很重视赵匡胤!

    不过,老爹至少也没让赵匡胤如愿。

    嗯,这次打了个平手……

    郭宗训白了眼老爹:

    哼!

    真是小气!

    等着吧,今晚就不是“马杀鸡”了,而是“马杀爹”……

    很快,赵大便领着赵匡义离开了御帐。

    张永德在聆听了一些郭荣的对于纳降细节的叮嘱后,也恭敬退下。

    刚出御帐,他就无奈地叹了口气,喃喃道:“你们斗你们的,干嘛非要把我拉进来啊……”

    没走几步,后面却突然传来了一道稚嫩的声音:

    “姑父,稍等,姑父……”

    张永德皱了皱眉,不用看就知道来人是谁。

    于是连忙转身恭敬行礼:“梁王殿下,您是在唤我吗?”

    郭宗训小跑着来到张永德身边,投以热情烂漫的笑容:

    “您是皇爷爷的女婿,那便是父皇的姐夫,训儿自当称呼您为姑父!”

    张永德再次行礼,面露惶恐:“微臣惶恐,军营之中还是以职务相称的好。”

    郭宗训皱了皱眉:

    这家伙啥意思?

    是太怕老爹郭荣,还是给脸不要?

    说实在的,郭宗训对此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历史上,这家伙身为郭宗训的姑父,真正的皇亲国戚,可他却并没有保护大周、保护少帝,反而开开心心地拥护赵匡胤当皇帝。

    于是,他笑得更灿烂了:“没关系的,姑父,军营之中的确该称呼职务,但训儿又不是军人,也没有军职在身,更何况人家只是个孩子……”

    张永德皱了皱眉,似乎不愿继续这个话题,于是转而问道:“不知殿下唤我所谓何事?”

    我是想告诉你,赵匡胤不是什么好鸟,他很快就会取代你成为殿前都点检……

    郭宗训微笑道:“姑父可是在为奉命去纳降一事烦恼?”

    张永德愣了愣,眼里闪过一丝震惊,但很快便恢复了恭敬:“殿下慎言,微臣不曾为此事烦恼……”

    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郭宗训打断了:

    “姑父莫要以为纳降是件小事,不然训儿也不会替曹彬争取了。”

    “那两州情况特殊,父皇极为重视,若姑父能比纳降宁州做得更好,能作出表率,同样是大功一件!”

    郭宗训说着,勾了勾小手,示意张永德附耳过去。

    张永德四下看了看,又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抵不住郭宗训那胖乎乎小手的诱惑,乖乖地躬身附耳。

    “姑父,父皇只是让您学纳降宁州那般不饶民,不滥杀,但这远远不够!”

    “瀛、莫两州本是汉地,百姓又多为汉民,他们长期遭受契丹的压迫,所以姑父可以立刻下令查抄所有契丹人!”

    “收缴的资金与粮食也不要全都上缴作为军粮,五五分即可,留下一半让官府立刻动员百姓兴修水利,巩固城防。”

    “如此一来,当地百姓对我大周、对父皇只会更加感恩戴德、全力拥护!”

    “我知道这些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但能不能完成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明里的举措,所以姑父必须发官府公文,广而告之。”

    “一定要尽快让更多的当地老百姓知晓!”

    顿了顿,郭宗训又继续道:‘

    “接下来就是暗地里的操作!”

    “姑父可以承诺瀛州刺史高彦晖、莫州刺史刘楚信,说父皇定让他们升官,但必须要求二人想尽一切办法搜集提供提供契丹在燕云十六州的布防图等详细情报!”

    “还要让二人以故吏身份秘密联络未降的燕云汉臣,比如涿州、蓟州的汉人刺史等等,散布大周北伐必复燕云、契丹皇帝嗜酒怠政的消息,并承诺归降者保留州职、免除三年赋税……”

    说到最后,他还不忘提醒道:

    “对了,姑父可以命人在两州城门处立‘复土碑’,碑上的文字我都帮姑父想好了!”

    “就写‘儿皇帝石敬瑭割地之耻,大周显德皇帝故土复之’!”

    “还有,姑父也无需担心承诺的那些事情,训儿会帮姑父您的……”

    听完郭宗训的话,他的眼神再次浮现出强烈的震惊!

    良久,他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即朝着郭宗训深深躬身行礼:

    “殿下不愧天纵奇才,多谢殿下指点,微臣感激不尽!”

    郭宗训伸出小手拍了拍张永德躬下来的肩膀,意味深长地笑道:

    “都是一家人,将来训儿还要仰仗姑父……”

    说罢,便挥了挥手,开心地转身离去。

    殊不知,这条计策原本是给曹彬准备的。

    但既然老爹让张永德去,那就当便宜这家伙了!

    他不担心张永德不明白这些举措的妙处,更不担心张永德会不按这些举措做。

    毕竟只要不傻,都知道这些建议的含金量!

    而且谁还不需要功劳?

    谁又会嫌功劳多?

    郭宗训也并不是想借此收服张永德,因为从历史资料对此人事迹的记载看来,他觉得这张永德就是个投机者!

    就算跟着自己,也未必会死忠!

    但能稍微拉拢一下,总还是好的。

    而且张永德那殿前都点检的位子短期内还不能丢,特别是在赵匡胤彻底被扳倒之前。

    因为一旦赵匡胤还能保住父皇对他的信任,那张永德万一被罢免官职,殿前都点检的位置一定会是他赵匡胤的。

    而韩通目前是侍卫司的,要让他成为殿前司的殿前都点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这个功劳给他也还是挺好的……

    看着梁王郭宗训离去的背影,张永德呆呆地站在原地,神情十分复杂。

    他当然知道赵匡胤为何想要去纳降,也明白梁王刚刚做的一切是在拉拢他。

    更清楚陛下为何最后会让他去纳降!

    可谁还不是个老油条呢?

    赵匡胤这几年风头正盛,虽然比自己低一级,但在军中的地位,绝对不比他差多少,若论人缘,甚至比自己这个殿前都点检强上太多了。

    这种人最好不要得罪!

    而梁王又是神童,如今更是更是风光无二,只要不出意外,将来这天下肯定是他梁王的。

    可问题是他不瞎,很明显梁王是在与赵匡胤斗法!

    一个是天纵奇才,甚至是未来之君,一个是目前最有威望,最有实力的大将。

    这两个人若斗起来,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按理说,自己应该坚决站在梁王这边,可这样一个乱世,又有什么是说得准的呢?

    当初,谁能料到岳丈郭威能当皇帝?

    谁又能料到赵匡胤能起势如此迅猛?

    如今,谁又能料到六岁的小宗训会是如此的天纵奇才?

    可偏偏自己又是殿前都点检……

    不觉间,他脑海里竟莫名地再次浮现出当初岳丈郭威临终前,强行命令他与李重进向郭荣磕头称臣的画面……

    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摇摇头,自嘲道:“想那么多干什么?”

    “没那个本事就别瞎想!”

    “多思无益,走一步看一步……”

    傍晚。

    殿前都指挥使的营帐内。

    赵大一边给赵匡义的屁股擦着药,一边沉声道:

    “这次总该吸取教训了吧?”

    “跟你说了多少次,管住你那张嘴,祸从口出,你就是不听!”

    “陛下一向重视军规军纪,若有下次,只怕陛下真会拿你正军纪……”

    正说着,赵匡义委屈地说道:“兄长,我不也是替你抱不平吗?”

    “从出征到现在,兄长你一点功劳都没捞上,全都被梁王那臭小子……”

    “啊……你轻点啊,疼啊,兄长……”

    “你若再口不择言,那就不只是疼了,为兄定……”

    “好啦,我知道了,你又想说大义灭亲是不是,信不信我回去告诉娘亲……”

    一旁的赵普见状,叹了口气,道:“明公,手下的兄弟们都开始有怨言了……”

    赵大也叹了口气:“告诉兄弟们,再忍忍!”

    “放心吧!”

    “陛下已经兵不血刃收服三州了,辽国那边肯定会派重兵防守幽州!”

    “到时候必会有一场血战,我们一定会有立功的机会!”

    赵普道:“可是有梁王在,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韩通之所以能屡建奇功,一定是梁王在背后指点,只怕到时候……”

    赵大皱了皱眉,目光坚定地说道:“不着急,先安心等着,只要真正上了战场,梁王也拦不住!”

    没想到赵匡义不等赵大说完,就突然烦躁地打断道:“等等等,要等到什么时候?”

    “大哥,你离殿前都点检的位子就只差一步了!”

    “手下的兄弟们无不翘首以盼,可如今梁王百般针对!”

    “万一,我是说万一,如果攻打幽州时,梁王又把最大的功劳抢走了呢?”

    “而且,谁也无法保证,结义的事情会不会……”

    突然,赵大怒喝道:“闭嘴!”

    说着,将药瓶扔到床上,“你自己擦吧……”

    说罢,便怒冲冲地离去了。

    赵匡义愣了愣:“干嘛啊,怎么又发这么大的脾气?挨打的可是我,待我回去,定要向娘亲告状……”

    不料,赵普却突然笑道:“衙内,你不懂,明公不是在生你的气!”

    “但他是真的急了,这是好事……”

    说到此,他缓缓起身,走到赵匡义耳边,轻声说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对面毕竟是梁王,看来我们得推他一把了……”

    赵匡义揉揉腚:“怎么推?”

    赵普沉声道:“有些话他不能说,但我们能说,!”

    “有些事他不能做,但我们能做……”

    ……

    黄河边的一个猎场里。

    偌大的营帐内突然爆发出一道厉喝:

    “什么?”

    “连丢三个州?”

    “这怎么可能……”

    ……………………………………

    说明:

    1、张永德(928年- 1000年),字抱一,汉族,并州阳曲(今山西阳曲)人,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重要将领。

    作为郭威的驸马,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跟随柴荣也是屡立战功,官至殿前都点检。

    后在柴荣临终前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

    赵匡胤陈桥兵变时,他没有反抗,也没有参与,但当赵匡胤率军进入开封时,张永德率禁军出城迎接,既不邀功也不避讳。

    关于他还有一个轶事典故:

    初时,一个睢阳的书生曾说赵匡胤有做皇帝的征兆,因此张永德私下非常支持赵匡胤。赵匡胤将下聘娶日后的孝明皇后时,张永德出了数以千计的金帛银钱来资助赵匡胤,故而张永德在宋太祖登基后受尽恩宠。

    2、关于郭荣临终前让张永德、李重进向柴荣下跪称臣:

    虽然《宋史・张永德传》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宋史・李重进传》有记载:“及周太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其实他们两个是一起向柴荣称臣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哈哈哈,大周不错,请把《哈哈哈,大周》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哈哈哈,大周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