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三年,七月十五。
恰逢宿望大朝会,文武重臣,在郊庙典礼后,来到紫宸殿。
邵成章扯着嗓子,念了一下本月的大事,无非是些吉祥话。
赵桓听得却津津有味。
他最喜欢这种朝会,没啥大事,因为自从上位以来,只要是有事,那必然是坏事。
而且是大大的坏事。
无事就好,无事就好啊!
看着官家赵桓乐和和笑眯眯的模样,李纲就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如今国家内忧外患,怎么还能如此轻松!
他心中暗自默念着接下来,自己要出列说的话,又在心中过了一遍。
等到邵成章念完,赵桓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全赖诸卿。”
话还没说完,李纲就要迈步而出,打断官家的鬼扯。
头顶悬着利剑,怎么叫四海升平,定难军号称十万,若是加上辅军,其规模恐怕早就不下二十万。
太原府一声令下,就发动了河东五十万民夫,这权威比朝廷还大。
这哪是海晏河清,这分明是亡国在即。
他还没开口,却听到有人早他一步,杨沂中出列道:“陛下,今日之太平,全赖代王收复幽燕、云中。功,不能不赏,过,也不可不罚。”
“去岁秋,北虏来犯,陛下授李纲专征之权,命其整军守汴。臣等亲见,李纲遍谕军民‘城坚可恃’,然火药窑仅备三月量,箭楼缺矢十万,金兵犯阙,荼毒京畿,此非‘守备’之过乎?”
“西军勤王之泾源军请袭敌营,李纲斥其‘轻燥’,按兵不动。致使金兵轻松袭破潘镇。”
“纵观李相公之守御京畿,既无尺寸之功,又累犯兵家大忌,致使朝廷守备虚、调度误、断外援,如今仍居高位,臣恐天下士民不服。”
李纲愕然,自己还没开口,他们先冲自己来了?
这杨沂中,是在几年前的宫变中,被扣押在定难军营中,然后投靠了陈绍。
这件事谁不知道。
他们让杨沂中来打头阵,是真脸都不要了。
其他人有愤慨的,有冷笑的,有漠然的.
但更多的人,则是依次出列,表示附议。
参知政事白时中,三司使高屐,新任枢密副使张孝纯纷纷出列附议。
此时人群中,宇文虚中脸色难看。
虽然今日的朝会,蔡京没有来,但是他一眼就瞧出了,这是蔡京的计谋。
党争又开始了
想起坊间传闻,代王亲口说了今年不北伐,要将士们再休养一年。
很明显,定难军不打仗了,不需要朝廷铆足了劲团结一切力量,为他贡献粮饷辎重了。
所以立马发动了党争来清除异己,这位代王和蔡京,还真是翻脸无情。
才刚定下今年休养,马上就发动了党争,一点准备时间都没有。
其实宇文虚中不知道的是,就在刚刚,李纲也准备进言的.
李纲也知道,在前线有可能开战时候,不可以扰乱朝堂。休战的时候,他准备一点点地夺回朝廷的权力。
地方已经管控不住了,河东、山东全都成为了定难军的地盘,至少在这汴梁的朝堂上,不能再由他们做主。
李纲要做这件事,没和宇文虚中商议,因为他觉得宇文虚中虽然多谋,但是不善断。
遇到事情总是瞻前顾后,不够果决,若是与他商议,多半会被宇文虚中反对。
谁知道还没开始,对方就先出手了。
而且别管你李纲是否忠君爱国,官家把抗金一事交到你身上,对你大力支持,甚至不惜和上皇翻脸,处置了许多主和派的官员。
但金兵确是一路畅通无阻,杀到了京畿附近,把官家吓得差点丢了魂。
第一次宗望南下,和第二次两路兵马一起南下,李纲手下唯一起到作用的,应该就是岳飞在真定府,阻拦了宗翰一段时间。
这样的战绩,确实是拿不出手,说是有罪也不为过了。
人家定难军一来,就把鞑子打出了河北,顺势收复了幽燕。
李纲虽然气急,但是却无从辩驳,他事先也没准备。
战场上的败绩,实在是他最大的软肋,被这些官员死咬住不放。
已经走出半步的李纲,却无论如何,也迈不出剩下的半步。
他心中悲愤交加,还带着一丝丝惭愧,为什么就没打赢!
若是手中的兵马,打赢过哪怕一次冲突,也足以在这个时候为自己遮羞。
如今真正在他们手里,还算得上精锐的兵马,竟然是他们一直瞧不上的高俅,临死之际整训出来的汴梁新军。
那是高俅拼死,报答上皇的知遇之恩,呕心沥血所建。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武将,算得上最敢战,最能战的兵马。
可惜,在金兵压境的时候,被上皇握在手里,不肯拿出来。
这也让大宋自己最后的机会葬送了,你驱逐鞑虏全是靠的定难军一家,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
紫宸殿内,官员们激烈的声音,不断回响。
高台上的君王不发一词,周围的同僚,也都用奇怪的目光,偷偷看着自己。
为了和定难军对抗,李纲把自己的同党,那些心向大宋,忌惮定难军的人,全都派出去整训新军了。
宗泽、张所、王禀、马扩.
剩下的人不过十几个,还都是些官职资历不够的,有资格进入紫宸殿参与宿望朝会的,只有寥寥几人。
宇文虚中突然向前迈了一步,这小子十分鸡贼,他知道如今殿内喧闹,自己的话肯定会被淹没。
所以他直接跑了一圈,在殿前举着手大跳三下,如此离奇的动作,果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宇文虚中抓住片刻安静的机会,高声道:“汴梁之围,错真在李相公么!”
“在此之前,难道不是童贯、梁师成、王黼、蔡攸、朱勔等小人,败坏国家武库,致使军备废弛,将士无一战之力么!”
他这一手,果然有用,李纲一系的人抓住机会。
将皮球踢给官家,目前双方实力差距太大,唯有把官家拉下来,才能保住李相公。
大家想的也很简单。
你官家哪怕是对李相公不满,如今也要在朝堂上,扶持一个敢于和代王对抗的势力吧。
试问除了天下闻名的刚直宰相李纲,还有谁敢和手握大军的陈绍对抗。
如今我们站出来了,官家你快点和稀泥吧,至少也要把李相公保住。
众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官家赵桓身上,这让他浑身刺挠,坐立不安。
紫宸殿内,落针可闻。
约莫二十几息之后,在众人的耐心都快耗光的时候,赵桓终于开口了。
“此事极难判断,众卿家各执一词,朕不能决断,何不派人询问代王之意如何?”
即使是河东派,此时也怔住了。
随后也没有在这件事继续追杀李纲。
官家的表态,实在是太反常理了,让大家都觉得,这或许是官家表达不满,在说反话。
但是仔细一听,又不太像
为了顾全大局,大家放弃这个追杀李纲的好时机,准备等到下次大朝会继续。
当然,士林间的风浪不会平息。
当年蔡京对付旧党,直接祭出一招“奸党碑”,彻底终结了新旧两党的纷争。
他是惯会利用舆论造势的。
朝会散了之后,宇文虚中十分担忧地走到李纲身边,不动声色地偷摸站住了他可能摔倒的后方。
要是李相公被人攻讦,在紫宸殿摔倒,那对他们这一派,本来就虚弱的人心,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李纲身子一振,笑道:“叔通不必担忧,我没那么容易被打倒。”
两人并肩走出紫宸殿,在皇城的大道上,缓缓而行。
——
退朝之后,赵桓闷闷不乐。
他马上摆架延福宫,唯有家人的陪伴,才能让他心情稍微放松一些。
邵成章在一旁,欲言又止,身为皇帝的身边人,他就是再愚钝,也看清了官家的心志。
陛下已经先降,大臣们又何以为战。
哪怕是站在最高的道德层面,官家真的要禅位,你们抗旨不尊,反倒成了逆贼。
想到这里,原本是心向大宋的太监,如今也只能是默默摇头。
此时天空中,正巧一阵乌云拂过,盖住了皇城。
看着处在阴影中的宫殿飞檐,邵成章心中知道,大宋完了。
但是看着已经到了延福宫,瞬间眉开眼笑的官家,邵成章又觉得,大宋完了没什么不好。
官家不是个好皇帝。
——
紫檀花几上摆放的三足鎏金兽首香炉散出袅袅青烟,蔡京坐在卧房内,接待客人。
如今大家都知道蔡太师老迈,很少有人来拜访,即使是来了,也是坐一坐就走。
其实蔡京觉得自己身体比以前还好了一些。
原本压力太大了。
官家赵佶是个无底洞,童贯、王黼、梁师成,一个个都呲着牙,要把自己扳倒。
自己即使有万般手段,也根本满足不了官家那无穷无尽的胃口。
而且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弄来的钱,被随手撒在一座座宫殿、道观、园林中,被信手打赏给近臣、妃嫔甚至是宫人,蔡京就觉得想要吐血。
如今只需要干正事,大宋的财计甚至正在缓缓变好。
还是那句话,大宋不缺钱,定难军耗费的粮秣辎重多么?
说实话,算是很多,但大宋负担得起。
比起前朝的天宝十节度,比起本朝的禁军六十万,比起各地吃空饷的厢兵
定难军管饱就行。
而且人家灭了西夏,收复了云中、幽燕,省下的岁币就够他们自己的花销了。
蔡京感觉这次辅政,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轻松,让他整个人都处在愉悦当中。
至于后代子孙,当蔡京彻底放弃儿子辈、专带孙子辈之后,那真是:顿觉天地宽
正好孙儿们,也都处在合适的年龄了。
今日张孝纯前来,蔡京也破例地没有躺着,而是坐在椅子上。
张孝纯看着蔡京,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蔡京这种人,你别管他人品如何,在官场上你要是和他共谋一事,那真是幸福。
因为他一直赢
除了被赵佶那有宋一代最强皇权强行压制了几年外,其他时候,他根本没有对手。
原因也很简单,大宋是压在他的肩膀上,是他在维持大宋的财计。
就像李纲今日辩驳都显得苍白无力一样。
他是打不赢金国入侵的兵马,所以在定难军面前,十分无力;
旧党士大夫是处理不了大宋的财计,所以他们在蔡京面前,也是一般的无力。
可以说,蔡京就怕一件事,那就是外部力量暴力摧毁大宋如今这个体系。
要么是异族的铁蹄打破大宋的框架,要么是陈绍这样的强权人物用武力搞掉他。
在大宋这套官僚体系内,他已经修成了无敌金身。
你说大宋有病,要治病可以,但你总不能把大动脉砍了吧?
陈绍和他合作的原因也很简单,他要尽可能地继承大宋的遗产。
毁坏掉一个王朝,彻底打散,然后再建立新朝,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是一场浩劫和灾难。
杨坚要是打烂北周然后建立大隋,那他不可能那么快就给儿子攒下史上最厚家底。
两边寒暄完毕之后,蔡京笑道:“以我之见,此时反倒不适宜穷追猛打,而是给他们松口气。”
张孝纯微微侧目,没想到内斗猛如虎的蔡相,会说出这种话来。
蔡京呵呵一笑道:“如今代王之患,不在朝堂,而在民间。若是打压太狠,让这些人都被贬出朝堂,分散到各地。被他们一蛊惑,地方上或许会有人因此反对代王。”
“要知道,他们能走到汴京的金殿之上,无一不是当地士绅领袖,江南一带定难军可没能染指。”
张孝纯显然是听进去了,蔡京暗暗点头,跟聪明人共事就是舒心。
他继续说道:“将他们大部分人留在朝堂,甚至是多多提拔进来一些,不给他们进要害衙门。这些人在朝堂唯一的希望,就是官家与他们齐心协力,但是目下看来,官家似乎不打算和他们一道。”
张孝纯频频点头,说道:“蔡太师金玉良言,我必转告代王。”
把这些人困在汴梁,或许真比将他们送到各地要好。(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