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想要活命 唯有撤军

    杜预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将军此言差矣。邓艾麾下三万精锐,皆是羌、凉兵马,诸葛绪在武都亦有三万驻军,两地兵力相加,足以抵挡十万蜀军。可刘谌书信中却说已据阴平、武都,若此事为假,他何必将话说得如此满?"·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中众将,冷哼道:"邓艾虽与将军有隙,却非庸才;诸葛绪久镇雍州,也知兵事。两人六万大军,若不是真的败了,刘谌凭什么敢扬言断将军后路?"

    卫瓘连忙说道:“所以说,要么刘谌是故意欺骗我们的,诱惑将军撤军?要么,就是邓艾和诸葛绪两位将军都战败了。”

    胡烈猛地抬头,脸上带着急色,连忙说道:"那肯定是假的!刘谌是什么东西,他不过是借了姜维的势,故意夸大其词罢了!他要是真有这等本事,蜀汉也不会落的如此下场?依我看,这分明是蜀军黔驴技穷,想骗我军撤军,好趁机夺回汉中!"

    帐中立刻响起一片附和声。

    "胡将军说得对!刘谌不过是个黄口小儿,哪有这等手段?"

    "定是姜维与他串通一气,想用虚言乱我军心!"

    "将军千万不可上当!"

    钟会握着剑柄的手指关节泛白,心中如同被两股力量拉扯。杜预的话如同一盆冷水,让他不得不正视那最可怕的可能。

    六万大军覆灭,阳平关易手,自己真成了瓮中之鳖;可胡烈等人的反驳又像一根救命稻草,让他忍不住生出一丝侥幸:或许刘谌真的在撒谎?毕竟邓艾、诸葛绪的兵力摆在那里,刘谌就算有天纵之才,也不可能在短短一月内连破两员大将。

    他看向卫瓘,沉声道:“卫监军,你怎么看?"

    卫瓘捋了捋胡须,眉头紧锁,思索了片刻才说道:”依属下之见,杜长史所言有几分道理,胡将军的顾虑也并非多余。眼下最要紧的,是尽快查明阳平关与阴平、武都的实情。若是刘谌所言为虚,我军当趁势强攻剑阁,与成都的邓艾呼应;可若是......"

    他话未说完,却已让帐内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

    钟会深吸一口气,猛地站起身,帐内的议论声瞬间平息。他目光锐利如刀,扫过众将:“传我将令,再派十队精锐斥候,分五路探查阳平关、武都、阴平三地!若十,不,五日之内查不到实情,提头来见!"

    "诺!"帐外亲兵齐声应道,脚步声迅速远去。

    钟会重新坐下,手指依旧在剑柄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帐内鸦雀无声,只有烛火摇曳的光影在众人脸上晃动。

    他知道,这五日的等待,或许会决定所有人的生死,是继续和姜维对峙下去,还是想办法离开。

    帐内烛火噼啪作响,钟会望着众将离去的背影,手指在案几上重重一叩。

    帐帘落下的刹那,他看向卫瓘与杜预,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疲惫:“如今帐内只剩你二人,有话不妨直言。”

    杜预上前半步,袍袖扫过案几边缘的兵符,沉声道:“将军留我二人,想必也知此刻拖延不得。斥候虽已派出,可五日之内变数太多,若邓艾、诸葛绪当真败了,刘谌随时可能挥师东进或者北上;即便斥候带回好消息,姜维在剑阁多撑一日,我军粮草便少一分。”

    他顿了顿,将一卷地图在案上铺开,劝说道:“依属下之见,撤军之事需早做筹谋,三条路径需即刻权衡。”

    卫瓘在旁抚须颔首道:“杜长史所言极是。我军如今困在剑阁以北,前有坚城,后有隐患,拖延便是坐以待毙。”

    钟会的目光落在地图上蜿蜒的河流与山脉间,指节在“白水”二字上重重一点:“你说的第一条路,是走白水?”

    “正是。”杜预以笔蘸了些茶水,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道:“过白水,五日可至桥头,若能迅速攻克,便可沿阴平古道折向沓中,一路返回陇西。这条道的好处是所耗时间较短;可难处在于阴平古道多险滩,粮草转运需耗费十倍人力,且沓中是否在我们手中,尚未可知。”

    钟会摇摇头,说道:“刘谌能击败邓艾,足见此人的用兵之能,桥头、阴平肯定有重兵守卫。”

    实际上,钟会已经确定邓艾必定战败,否则,刘谌书信不可能从北方传到自己手中。他唯一不能确定的是,诸葛绪是否战败?

    卫瓘忽然插言:“去年邓艾攻沓中时,曾在此处与姜维激战,沿途栈道多有损毁。若遇暴雨,河谷涨水,恐怕会被困在半途。”

    钟会的手指移向“阳平关”,眼底闪过一丝狠厉:“那第二条路,强攻阳平关如何?拿下此关便可直入汉中,沿陈仓道返回关中。此处地势开阔,便于大军推进,粮草转运也方便得多。”

    杜预却摇了摇头,用笔在关隘处圈出三个红点,苦笑道:“阳平关素有‘汉中咽喉’之称,刘谌既敢扬言已经占据此地,必已布下重兵。我军连日与姜维对峙,兵力本就疲惫,若强攻此关,少说要折损三成兵力。况且关后即是褒斜道,若蜀军在此设伏,我军便是自投罗网,还有姜维啊!我们一旦撤退,对方肯定会粘上来。”

    “那上庸呢?”钟会的声音陡然拔高,指尖戳向地图东南角,说道:“从这里沿汉水东进,经西城入长安,虽绕路却更稳妥。”

    “上庸道也不是那么好走的。”杜预叹息道。

    帐内陷入沉默,烛火将三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如同一幅凝滞的剪影。钟会忽然将案上的茶杯扫落在地,青瓷碎裂的脆响刺破寂静:“三条路竟无一条万全之策!”

    杜预弯腰拾起一片碎瓷,语气反而愈发沉稳:“用兵本就无万全之策,唯有择其险而利者。依属下浅见,走汉中,过上庸、西城等地返回关中。”

    卫瓘补充道:“可令胡烈为先锋,偏将句安率五千精兵为断后,抵挡姜维。我与将军率主力立刻离开剑阁,如此可保万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不错,请把《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我刘谌,三十天拯救炎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