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文创展

    拒绝了林森的百万订单后,工坊里的气氛像是被抽空了半口元气。

    虽然爷爷镇住了场面,大家依旧按部就班地工作,但空气中总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疑虑和惋惜。

    那可是一百万啊,足够让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宽裕一大截。

    柳青心里也压着这块巨石,但她不能表露出来。

    她几乎住在了工坊,比以往更苛刻地打磨着“四季”系列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要用这种极致的投入来对抗内心的不确定。

    文创展前一周,旅游局的李局长来参观柳编文化展览馆。

    “柳师傅,没想到柳青居然是您的孙女,果真是青出于蓝。”

    李局长握住爷爷粗糙的手,用力晃了晃,

    “四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干事,负责整理民间工艺资料,第一个来的就是咱们清河,拜访的就是您。”

    柳明远布满老茧的手回握,眼角的皱纹漾开:“一晃这么多年,你这小干事都成局长咯。”

    李局长笑着摆手,目光落在墙上柳编工具上:“当年看您编那些柳器,像看神仙作画。如今柳青把柳编往新里做,传统和创新拧成一股绳,您这手艺,算是在新时代里开了新花。”

    爷爷笑着谦虚:“哪里哪里,时代不同了,光靠我这老一套可不行,还得靠年轻人。”

    柳青忽然发现爷爷情商也挺高的。

    李局长在展厅参观完又来到柳编工作间看灯罩。

    他拿着一个半成品灯罩捏了捏,想到一个问题,问:“这灯罩...遇水不会散架吧?”

    爷爷肯定地回答:“不仅不会散,泡水后更结实。柳条经过特殊处理,水浸后纤维会膨胀锁紧。”

    柳青来到样品架旁边,上面放着几个成品,她介绍“这是我们打算参展的新款。”

    “水韵”系列是严格遵循古法的水波纹灯罩;

    “山影”系列是用粗柳条编成龟背纹的落地灯。

    “在这些灯罩完工后我们都会经过一道道严格测试。”

    李局长点头叮嘱:“这个东西质量一定要做好,别丢了柳师傅的脸。”

    “水波纹,就得经得起水。”爷爷拿起一个刚出的成品放到水桶,按下手机计时器介绍,“三天后捞出来,不散架才算合格。”

    李局长摸摸鼻子:“检测这么严格,客户买回去也不会放水里...”

    爷爷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摩挲着灯罩边缘,抬眼时眼角皱纹里都泛着执拗:

    “李局长,咱清河柳编传了上百年,靠的就是这份死心眼。现在年轻人总说要创新,可根子里的东西要是丢了,再好的花样也是个空壳子。”

    元旦清晨,市文创展览中心门前排起了长队。

    柳青不停地调整着展台上灯罩的角度,手心渗出细密的汗珠。这是“清河柳编工坊“第一次参加正式展览,她几乎一夜未眠。

    他们的位置不算好——靠近洗手间的C区76号,但柳青有信心让作品自己说话。

    “电压稳定吗?“周明蹲在展台下方,检查着最后一组线路。

    “放松点,咱们准备得很充分了。”

    张磊调试着最后一组灯光控制器,眼镜片上反射着显示屏的蓝光。

    柳青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按下了总开关。

    十二盏两个系列“山影”“水韵”柳编灯罩同时亮起。

    柔和的暖光透过层层柳条,在白色展墙上投下涟漪般的影子,整个展位瞬间变成了一汪波光粼粼的池水。

    “我的天...“路过的观众停下脚步,“这是柳条编的?”

    柳青微笑着递出宣传册:“清河柳编,纯手工制作。每个纹路都对应黄河水文的一种波形。“

    “李婶她们到了吗?“柳青看了看表,离开幕还有半小时。

    “早到了,在休息区吃早饭呢。“张磊指了指不远处,五位身着靛蓝印花布的妇女正拘谨地坐在塑料椅上,面前摆着没动几口的包子。

    她们今天特意穿上了统一服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与平日劳作的形象判若两人。

    柳青走过去,握住李婶微微发抖的手:“别紧张,就像平时在村里教孩子们那样介绍就行。”

    “这可是市里的展览...“李婶的声音有些发颤,“我们几个乡下人会不会被笑话...”

    柳青拍拍李婶手背:“您看这双能把柳条盘出花的手,是独一份的体面,咱堂堂正正亮本事,只会被敬佩!”

    开幕式过后,人流如潮水般涌入展馆。柳青的展台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许多人举着手机拍摄灯光变幻的效果。

    柳青清了清嗓子流利介绍:“水波纹流转着岁月的灵动;龟背纹沉淀着时光的厚重,藏着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与坚韧。这两种纹路缠缠绕绕,恰似传统与创新在手艺里相拥,既有水的活气,又有骨的硬气,耐看又经用。”

    她的话被一阵惊呼打断。展台中央,爷爷正在演示最传统的水波纹编织法。

    粗糙的手指在柳条间灵活穿梭,转眼间一个精巧的六边形灯罩骨架就初具雏形。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赞叹,闪光灯此起彼伏。

    柳青惊讶地发现,平日最反感“作秀“的爷爷,此刻却展现出难得的耐心,甚至允许几个孩子触摸半成品。

    老人眼角的皱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仿佛每一道都刻着岁月的智慧。

    “柳青在吗?”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市文旅局的赵局长带着一行人走了过来。柳青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位以严格著称的领导,曾在初审时对他们的商业计划书提出过尖锐质疑。

    “这个灯光装置很有创意。“赵局长仰头看着不断变幻的光影,脸上看不出喜怒,“把防汛智慧转化为现代美学,思路不错。”

    柳青刚要道谢,赵局长已经蹲下身,仔细检查起展台上的样品来。

    他拿起一个灯罩,用手指丈量纹路的间距,甚至凑近闻了闻柳条的气味。

    “纯手工?没有用胶?”他突然问道。

    “绝对纯手工,只用清水浸泡定型。“柳青赶紧回答,“这是我们清河柳编的原则。”

    赵局长不置可否,转向爷爷:“老师傅,这水波纹的编法,是不是参考了1954年抗洪时改进的工艺?”

    爷爷眼睛一亮:“您懂行?确实是在那基础上改良的,加了两股经线。”

    “我父亲当年参加过那场抗洪。”赵局长的表情罕见地柔和下来,“他说柳石枕救了半个城的人。”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防汛技法谈到非遗保护,柳青几乎插不上话。

    最后,赵局长拍了拍爷爷的肩膀,转身对随行人员说:“记一下,清河柳编工坊,推荐申报今年的青年创业扶持基金。“

    柳青一时没反应过来,张磊赶紧在背后戳了她一下。

    “谢谢赵局长!”她连忙鞠躬。

    “别谢我。”赵局长已经走向下一个展位,头也不回地说,“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好,就是最好的感谢。”

    这句话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柳青心中某个角落。她看向爷爷,发现老人正望着赵局长的背影出神,眼里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中午时分,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在展位前驻足良久,最后递给柳青一张名片:

    “我是柏悦酒店集团的采购总监梁海成,我们计划在酒店大堂茶廊及部分套房更换一批艺术灯罩,初步看中了你们水波纹的效果,希望能营造一种自然、静谧的东方美学氛围。”

    对方语速平稳,“我们需要580个统一规格的水波纹灯罩,外径45厘米,内径需适配我们的灯具。要求纹理清晰、均匀,在灯光下能呈现波光粼粼的效果。六月前完成安装。能做到吗?”

    柳青看着名片上的烫金logo,在心里预算了一下时间:一个灯罩需要五天,每人一个月做六个,抽出二十人做五个月完成,六个月期限时间很宽松。

    “可以。”她镇静地回答“请您了解我们的制作方式吗?每一个都是纯手工制作,即使纹理相似,也难免存在细微差异。”

    “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我们要的不是工业品的绝对统一,而是手工带来的温度感和独一无二的韵律。但是,”

    他话锋一转,“‘细微差异’必须在可控的、美观的范围内。这是五星级酒店的标准,请您理解。”

    梁海成接着报出了一个让周明差点咬到舌头的单价,并且主动提出预付40%的定金。

    “我们会派质检团队中期验货和最终验货。所有条款都会写入正式合同。”

    他一离开,周明就低声和大婶们科普:

    “柏悦!那可是京城顶好的大酒店!”

    赵家媳妇眼睛发亮:“他们懂!他们要的就是手工作的感觉!”

    王婶说:“这价钱…虽不如林森那一百万总数多,可单个利润高多了!”

    这时又一位女士挤上前:“我们是'素然'家居设计品牌的,想谈谈长期合作...”

    到下午三点,带来的样品全部售罄,预订单堆了厚厚一叠。柳青正打算喘口气,突然听见王婶在隔壁展位大声争执。

    “这明显是抄袭我们的水波纹设计!”周明指着对面展台上的一排灯罩,脸涨得通红。

    柳青走过去一看,心头火起——那些灯罩虽然做工粗糙,但纹样分明是简化版的水波纹!标价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一。

    “小伙子别乱说,”摊主是个满脸堆笑的中年男人,“柳编纹样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哪有什么抄袭?”

    柳青刚要反驳,爷爷却一把拉住她。

    老人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些灯罩的某个细节——在不起眼的角落,竟然出现了奶奶独创的“月影纹”变体!

    “你们从哪学的这个纹样?”爷爷的声音冷得像冰。

    摊主眼神闪烁:“网...网上都有啊。”

    爷爷没再说话,拉着柳青回到自家展位。他的手指微微发抖,柳青从未见过爷爷这样失态。

    “月影纹只在你奶奶的册子里有,”爷爷低声道,“外人不可能知道。”

    柳青心头一紧。奶奶的“柳编百样图”一直锁在家里,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泄露的?

    她的思绪被一阵掌声打断。李局长带着一群领导模样的人走来:“这就是我向您们推荐的清河柳编团队!”

    展会的专家评审团对柳青的柳编灯罩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柳青因此获得了“最具创意非遗文创奖”,不仅收获了荣誉证书,还得到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创业基金,这笔基金可以用于原材料采购、设备升级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等。

    接下来的表彰、合影、采访,柳青都像在梦中完成。她的脑子里全是那个诡异的“月影纹”——有人接触过奶奶的册子?是张德才一伙吗?

    ---

    傍晚撤展时,李局长特意留下来:“柳青,有个好消息。市里决定将你们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和免费培训。”

    “谢谢李局长!“柳青强打精神回应。

    回程的车上,所有人都累得说不出话,只有张磊抱着笔记本电脑疯狂敲打。

    “我在做版权登记,”他头也不抬地说,“还有专利申请。不能再让人钻空子。”

    柳青望向窗外飞驰的景色,手里紧握着今天收到的名片和订单。

    成功来得太快,她还没来得及品味,就被那个神秘的“月影纹”泼了盆冷水。

    爷爷坐在副驾驶位置,全程一言不发。但当车经过跨河大桥时,他突然指着窗外的河水:“看,那就是当年咱们的柳编筐堵过的决口。”

    柳青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夕阳下的河水平静如镜,丝毫看不出曾经的狂暴。

    就像奶奶的“月影纹“,安静地躺在册子里几十年,怎么会突然出现在外人手中?

    “青丫头,”爷爷的声音混在引擎声中几乎听不清,“回去后,把百样图纹里能申请的都申请注册专利。”

    柳青点点头,心中隐约浮起一丝不安。今天的成功像那水波纹灯罩投射的光影,美丽却虚幻。而水下的暗流,或许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不错,请把《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