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冬蓄春发

    工坊里“五凤朝阳”分成五组领着组员分类订单做的有条不紊。

    她们手法娴熟,效率惊人,普通的龟背纹、水波纹,六角叠丝等已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年前开发的“四季平安筐”因为程序太复杂,员工掌握困难,被暂时搁浅。

    周明和张磊凑在一起,对着电脑屏幕嘀嘀咕咕,试图让那个ERP系统更能理解手工制品的个性。

    机器的嗡嗡声、柳条的沙沙声、偶尔的低声交谈,交织成一种稳定而富有生机的节奏。

    柳青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转身走向后院,爷爷正在那里整理一捆刚运到的特殊柳条。

    “来了?”

    爷爷头也没抬,

    “把这些按粗细、色泽、韧度分好。冬柳放左边,春柳放右边。”

    这是柳青的新功课深度学习“节气柳”。不再是理论,而是实践。

    分柳条是个极其枯燥且需要极大耐心的活儿。

    看上去差不多的柳条,因砍伐季节、生长位置、储存时间不同,特性天差地别。

    冬柳质地坚硬,纤维紧密,颜色偏深,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是做骨架的好材料,但不易弯曲。

    春柳则柔韧异常,色泽浅黄,充满生机,适合做精细的编织,但强度稍逊。

    “手感,靠的是手感。”

    爷爷在一旁监督,

    “别用眼瞟,用手摸。什么时候你闭着眼也能分出冬春,才算入门。”

    柳青的手指反复摩挲着不同柳条,指尖的茧子感知着微妙的差异。一整天下来,眼睛酸涩,手臂沉重。

    但她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那些关于订单、营收、合作的焦虑,在这一次次的触摸和分辨中,慢慢沉淀下去。

    她开始理解爷爷所说的“物性”。

    每一根柳条都有自己的性格,顺应它,才能成就好器物。

    几天后的夜里,柳青在爷爷的藏宝库,西屋那几口旧箱子里翻找时,发现了一件奇特的物件。

    一个用冬柳为骨、春柳为肌编成的旧马扎,结构极其精巧,历经几十年依然牢固。

    “那是你太爷爷做的。”

    爷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冬天砍的柳做腿,春天伐的柳编面,结实又耐用。”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击中柳青!既然柳条可以,那为什么不能加入更坚韧的材料?

    她想起山后那片野藤林,那些老藤盘根错节,韧性极佳,却从未被有效利用。

    “爷爷,如果用冬柳做框架,春柳缠绕固定,再嵌入老藤增加韧性和装饰感……能不能做家具?”

    爷爷眯着眼想了片刻:

    “想法不错。但藤条处理比柳条还麻烦,你得自己去试。”

    接下来的日子,柳青仿佛着了魔。

    工坊的日常管理完全交给了张磊和周明,她则泡在后院,整天与柳条、藤条为伍。

    冬柳烤弯定型时火候难以掌握,不是烤焦就是韧性尽失。

    老藤去皮打磨更是苦差事,常常一天下来,双手被扎得满是血点。

    第一把椅子,框架还没成型就散了架。

    第二把,勉强立起来了,但一坐上去就吱呀作响。

    第三把,结构稳了,但藤条编织得歪歪扭扭,毫无美感。

    失败的作品堆满了角落。柳青却越挫越勇,眼睛里闪烁着近乎偏执的光。

    爷爷大多数时候只是默默看着,偶尔在她走入死胡同时,才提点一句:

    “腿的力道吃不住?试试三股冬柳绞一起。”

    “藤条太滑?用火微微撩一下,增加摩擦力。”

    终于,在不知道第多少次尝试后,一把线条流畅、结构稳固的柳藤椅诞生了。

    它既有冬柳的筋骨,又有春柳的柔美,老藤则如自然的纹身,缠绕其间,平添几分野趣与坚固。

    柳青小心翼翼地坐上去,稳如磐石。她轻轻摇晃椅背,韧性十足。

    周明和王婶他们被叫来看,都惊呆了。

    “这……这能卖大价钱吧?”

    王婶摸着光滑的藤条,喃喃道。

    “何止!”周明眼神发亮,

    “这完全是艺术品!青姐,你太厉害了!”

    爷爷最后走过来,围着椅子转了三圈,这里摸摸,那里按按,最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还行。”

    很少不被挑毛病的柳青还没来得及高兴,先前被拒百万订单的林森不请自来。

    “柳小姐!恭喜恭喜啊!”

    林森热情地伸出手,仿佛之前的不愉快从未发生,

    “听说你们和璞玉基金搭上线了?真是了不起!我就说你是潜力股!”

    柳青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维持着客气:

    “林设计师消息真灵通。有事?”

    “当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林森环顾焕然一新的工坊,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这里说话不方便吧?要不,找个安静地方?”

    工坊隔壁新辟的茶室里,林森将一份装帧精美的合作方案推到柳青面前。

    “我们集团,哦,就是薇薇家的林氏集团,非常看好非遗文化的商业潜力。之前呢,可能有些小误会。”

    林森笑得毫无芥蒂,

    “集团董事会经过研究,认为清河柳编品牌价值巨大,希望进行深度战略投资。”

    柳青翻开方案,瞳孔微微一缩。林氏集团开出的条件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

    注资五百万成立新公司,建造现代化生产研发基地,由柳青团队控股并保留创作自主权,林氏则负责全国渠道建设与品牌营销。

    “这看起来不像是投资,更像是慈善。”

    柳青合上方案,直接发问,“条件是什么?”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林森身体前倾,压低声音,

    “条件很简单:第一,品牌清河柳编及所有相关知识产权转让至新公司;”

    “第二,团队签署五年排他协议;”

    “第三,呃…王夫人那边的合作,可能需要由新公司来主导对接。”

    柳青瞬间明白了。

    林薇在婚礼上受了气,家族便换了一种更“文明”的方式来吞并她的事业。

    所谓的保留创作自由只是空头支票,一旦品牌和知识产权被拿走,他们随时可以踢开自己,将传统技艺变成工业化流水线上快速复制的商品。

    “我需要时间考虑。”柳青没有立刻拒绝。

    “当然!”林森志在必得地笑了,

    “不过最好尽快。你知道的,资本市场的风向,变得很快。”

    林森走后,柳青将方案带回了家。爷爷看完,沉默了很久,久到柳青以为他睡着了。

    “你爸当年,也遇到过这么一出。”爷爷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磨砂纸。

    柳青猛地抬头。

    “那时候也有个大公司,说要帮他开厂,把他做的柳编卖到全国去。”

    爷爷看着窗外的老柳树,眼神悠远,

    “条件也差不多,给钱,给地方,让他当‘技术总监’。”

    “后来呢?”

    “后来?你妈觉得是天赐良机,拼命劝他答应。你爸…差点就动了心。”

    爷爷叹了口气,

    “是你奶奶拦住了。她说,手艺人是树,资本是风。风能让你长得快,也能把你连根拔起。”

    “那家公司后来自己搞了条生产线,用机器压模仿柳编纹样的塑料篮子,便宜是便宜,没两年就没人买了。”

    爷爷转过头,目光如炬,“他们看上的不是你爸的手艺,是柳编这个名字代表的快钱。青丫头,这方案,是糖衣炮弹,是来绝我们根的。”

    第二天,柳青正式回复了林森。

    电话那头,林森的声音冷了下来:

    “柳青,你想清楚了?错过这个机会,林氏集团可能会成为你们最强的竞争对手。”

    “我想得很清楚。”

    柳青平静地回答,“清河柳编,永远不会卖。”

    挂断电话,窗外乌云密布,山雨欲来。

    给这张新做的柳藤椅拍了张照片,背景是斑驳的老墙和洒落的阳光,椅子仿佛自己会呼吸。

    她发给了程诺,没有多余的话。

    几分钟后,程诺的电话直接打了过来,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柳青,这是你做的?太完美了!这线条,这质感,这天然去雕饰的美感,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东方极简!”

    他连珠炮似的说道:“我们立刻就可以以此为原型,开发一个高端柳藤家具系列!”

    “品牌名我都想好了,叫承物!传承的承,物件的物!你需要什么支持?资金?设计?还是……”

    柳青听着电话那头的热情,看着眼前这把凝聚了无数心血和失败的椅子,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兴奋,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

    “程先生,”

    她打断他,

    “我们需要好好谈谈。不只是这一把椅子,而是整个清河柳编未来的发展方向。”

    她看向工坊里忙碌的众人,看向角落里堆积的柳条,看向爷爷沉默却坚实的背影。

    路,才刚刚开始。(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不错,请把《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