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困顿的年华

    饿,是那种能钻到骨头缝里的饿。

    林凡猛地睁开眼,胃袋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攥住,又酸又空,还一阵阵抽搐着,发出咕噜噜的哀鸣,惨得让人心慌。这不是 2023 年忙得忘了吃饭的虚饿,是五脏六腑都在叫嚣着要东西填的实疼,尖锐得能扎破人。

    煤油灯早就灭了,只有微弱的天光从窗洞和门缝里挤进来,在昏暗的屋里投下几道惨淡的光柱。霉味、土腥味混着没散尽的药渣子味,一股脑钻进鼻子,真真切切的 —— 这不是梦。昨夜那场天旋地转的穿越,不是高烧时的胡话。

    他真的回了 1977 年,回了少年时最苦的那段日子。

    撑着炕沿想坐起来,眼前突然一黑,冷汗唰地就冒了出来,后背粗布褂子上的补丁都被洇湿了。这十六岁的身子,被饿和病掏得空空荡荡,风一吹都像要倒。他低头看身上的粗布汗褂,补丁摞着补丁,原本的布色早洗得发白,泛着灰。再抬抬手,掌心看着还嫩,却已经磨出了薄茧,是之前下地挣工分留下的。无力感裹着荒诞感,又一次沉甸甸压了上来。

    屋外有响动,是奶奶的脚步声,窸窸窣窣的,说话声也压得低低的,像怕惊着什么。

    “就这点棒子面了,掺点野菜,熬一锅糊糊…… 秀兰一早就上工去了,说中午歇晌时,再去后山挖点能吃的……”

    跟谁说话呢?家里明明没别的人了。

    林凡咽了口唾沫,喉咙干得发紧,像要裂开。他扶着冰凉的土炕沿,慢慢挪到炕下,赤脚踩在坑洼的泥地上,凉意从脚底窜上来,激得他打了个激灵,脑子倒清醒了几分。

    得出去看看,得亲眼摸摸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才能真的信。

    推开那扇木门,吱呀一声响得厉害,像随时会散架。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扑过来 —— 矮矮的土坯院墙塌了好几处,根本挡不住什么;柴火堆在墙角,几根细枝歪歪扭扭地露在外面;院子另一角的菜畦里,菜苗稀稀拉拉的,叶子黄得打蔫,一看就没沾着多少肥。几只瘦得能看见骨头的母鸡,在院里慢悠悠地刨食,见有人出来,也只是懒洋洋地抬了下眼皮,又低下头去。

    奶奶坐在院子中间的小马扎上,面前放着个破瓦盆,里面是少得可怜的黄乎乎的玉米面。她正低着头剁野菜,刀刃起落间,野菜叶子碎在盆底,绿得发暗,看着就没什么滋味。见林凡出来,奶奶浑浊的眼睛里立刻亮了,那亮里混着欢喜,又藏着担忧。

    “小凡,你咋起来了?快回去躺着!身子还虚着呢!” 奶奶说着,就要放下手里的刀和菜,起身来扶他。

    “奶奶,我没事,就是渴了,想出来透透气。” 林凡的声音还哑着,没什么力气。他的目光越过奶奶,望向院外。

    远处的土坯房稀稀拉拉散在黄土坡上,屋顶大多盖着茅草,有的铺着陈旧的灰瓦,颜色都旧得发暗。几条狭窄的土路在房子间蜿蜒,被车轮和脚步压出深深的辙印,下雨时肯定满是泥。更远处是连绵的黄土坡,还有光秃秃的山丘,深秋的风一吹,连点绿色都看不见,一片萧瑟。天是灰蓝色的,干净得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影子,空气清冷冷的,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贫瘠味道。

    几个穿着打补丁蓝灰布衣裳的孩子,在土路上追着跑,笑声飘得远,却传不到心里去。偶尔有扛着农具的村民经过,脸晒得黝黑,眼神木木的,看见林凡站在门口,也只是淡淡地瞥一眼,就低下头,继续匆匆赶路。

    记忆里的童年画面,慢慢浮上来,和眼前的景象叠在一起。可如今带着四十年的阅历再看,只觉得刺眼,胸口像被什么堵着,闷得喘不过气。

    这就是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大多数人还在为一口饱饭熬日子。

    “喝点热水吧。” 奶奶端来一个搪瓷缸子,缸子掉了好多瓷,露出里面的黑铁,上面印着的红漆 “为人民服务” 字样,也褪得淡了,里面是温吞的水,不烫嘴。

    林凡接过来,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喉咙里的干渴稍微缓解了点,可空瘪的胃还是慌得厉害。他的目光落在奶奶准备的 “早饭” 上 —— 就那一点点玉米面,掺着一大堆野菜。这,就是全家人的早饭?

    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开了。他想起来了,1977 年春天闹了旱,夏粮减产减得厉害,秋粮还没完全收下来,正是青黄不接最严重的时候。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早就吃得差不多了,家家户户都在想办法找吃的,挖野菜、剥树皮,甚至去河里捞水草…… 饿肚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前世他年纪小,饿惯了,也就麻木了,不觉得有多苦。可现在,一个经历过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灵魂,再被这原始的生存压力砸中,那种冲击,是说不出的难受,像心被揪着。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脚步声,沉沉沉的,每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一个身影慢慢挪了进来。

    是父亲林建国。

    他比林凡记忆里还要苍老,明明不到四十岁,鬓角却已经有了白发,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进细沙,是被日子磨出来的。身材干瘦,背也有点驼,穿着一件沾满泥土的旧中山装,领口和袖口都磨得发亮。脸色蜡黄,嘴唇也没什么血色,走几步就忍不住憋住咳几声,声音闷在喉咙里,听着就难受。看见林凡站在院里,他那双像古井一样没波澜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像是欣慰,可那波动很快就被更深沉的愁苦盖了过去。

    “爹。” 林凡下意识地叫了一声,这个称呼陌生得让他自己都愣了愣。

    “嗯。” 林建国应得闷闷的,声音沙哑,“能下炕了,就好。” 他把肩上扛着的一小捆干柴放下,柴枝碰撞着,发出轻响。接着走到水缸边,拿起瓢舀了半瓢凉水,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下去,像是要用这凉水压住身体里的疲惫和不适。

    “建国,药抓回来了吗?” 奶奶停下手里的活,抬头急着问,声音里满是期盼。

    林建国放下水瓢,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慢慢摸索着,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还有几枚几分钱的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在窗台上,那动作轻得像怕碰坏了它们。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无奈:“王大夫那…… 账欠得太多了,不肯再赊了。这点钱,先紧着买点盐吧。”

    奶奶看着窗台上那少得可怜的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声叹息沉得厉害,像是要把她本就佝偻的脊背,彻底压弯。

    林凡看着父亲疲惫得像块抹布的脸,看着奶奶眼里藏不住的绝望,再看看瓦盆里那点可怜的粮食,胃里的饥饿感,突然被一种更尖锐的心疼和责任感取代了。

    这个家,是真的穷。穷得连生病抓药,都成了一种奢侈。

    他前世就算再失意,好歹能吃饱穿暖,生病了有医保能报销。可在这里,一场不大的病,就可能拖垮整个家;一点意外的开支,就能让全家人整个月的生活都陷入困境。

    早饭终于做好了。

    就是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玉米野菜糊糊,稀得晃荡,几乎看不到什么油花,只有一点点咸味,大概是用了家里最后那点盐。林凡端着碗,看着糊糊里清晰可见的粗糙野菜纤维和麸皮,喉头忍不住发紧。

    可他知道,这就是眼下的现实,必须接受。

    他默默地吃着,粗糙的食物刮过喉咙,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可他还是强迫自己一口一口地往下咽。奶奶和父亲吃得更慢,每一口都嚼得很仔细,像是在品味这来之不易的食物。院子里很安静,只有轻轻的吸溜声,还有父亲偶尔憋不住的咳嗽声,在空气里飘着。

    吃完这顿 “早饭”,胃里虽然填了点东西,可那种火烧火燎的饥饿感,并没有完全消失。

    林凡起身帮忙收拾碗筷 —— 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每个碗都被舔得干干净净,连一点糊糊的痕迹都没有。

    他站在院子里,看着父亲拿起墙角的锄头,准备去生产队上工,挣那点不够塞牙缝的工分;看着奶奶颤巍巍地收拾院子,把剁剩的野菜根埋进菜畦,又去喂那几只可能好久没下过蛋的母鸡。

    一股强烈的冲动在他心里涌动,撞得胸口发疼。

    不能就这么下去!不能眼睁睁看着家人继续在贫困里挣扎,看着父亲拖着病体去干重活,看着奶奶为了一碗野菜糊糊愁眉不展!

    他拥有未来四十多年的知识和见识,他必须做点什么!

    可是,做什么呢?

    做生意?启动资金在哪里?这个年代,政策风险又有多大?他现在只是一个刚退烧的农村少年,人微言轻,谁会信他?

    搞发明创造?他既不是理工科天才,也没有可用的材料和工具。空有想法,根本落不了地。

    写信给未来的大人物提建议?且不说信能不能送到人家手里,就算送到了,谁会相信一个偏远农村小子的话?

    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翻滚,可又被现实一个个否定。1977 年的农村,就像一片板结的土地,硬得找不到任何可以下手的缝隙。

    巨大的焦虑和无力感再次袭来,像潮水一样裹住他。明明知道未来有无数机会,像握着一座宝山,可他却找不到进门的路。

    他烦躁地在院子里踱来踱去,目光漫无目的地扫过院角的柴堆、破旧的鸡窝、那片半死不活的菜地……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院墙的角落里。

    那里胡乱堆放着一些平日里捡来的、觉得或许有点用处的 “破烂”:几个摔破了边角的粗陶碗,碗沿豁着口;几根弯曲生锈的铁丝,上面裹着厚厚的锈迹;一个破了洞的烂铁盆,盆底还沾着泥土;还有一小捆旧报纸和废纸,纸页都发黄发脆了。

    这些东西,在往常,可能最终的下场就是被彻底遗忘在角落,或者哪天灶膛里缺柴火了,就被一把塞进灶里烧掉。

    可此刻,林凡的目光却骤然定格在那堆 “破烂” 上,挪不开了。

    一个极其微小、却无比清晰的念头,像黑暗中突然划过的第一颗火星,骤然在他心里亮了起来!

    废品!

    收废品!

    前世他看过的那些年代小说、纪录片里,不是有很多主角,都是从这最不起眼、甚至被人看不起的行当里,挖到第一桶金的吗?

    这个行当,不需要太多本钱,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或者一辆破旧的板车,就能开工。走街串巷,用极低的价格,甚至是用几块水果糖、几根针线这样的小物件,就能从村民手里,换那些他们觉得没用的 “破烂”。

    而这些 “破烂” 里,可能就藏着宝贝:废旧书籍里或许夹着有价值的资料,旧报纸里可能有特殊的纪念版面,破铜烂铁攒多了能卖给镇上的收购站换钱,甚至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老旧瓷器陶器里,说不定就有被埋没的古董……

    虽然绝大多数 “破烂” 可能真的只是垃圾,但这几乎是当前环境下,唯一一个不需要太多资本、不需要太高技术,又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行当了!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当能让他合理地走村串乡,接触更多的人,听到更多的消息,为未来真正的机遇做准备!

    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咚咚地撞着胸口,震得他有点发晕。

    血液似乎也加速了流动,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还有难以抑制的兴奋。

    这条路,好像真的能走通?

    他死死地盯着那堆破烂,眼神越来越亮,越来越亮,仿佛那不是一堆没用的废弃物,而是一个等待他开启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宝藏盒子。

    可是,这第一步,该怎么跨出去?

    扁担和箩筐从哪里来?启动 “资金”—— 哪怕只是用来换废品的几块水果糖,或者几毛钱,又能从哪里弄来?更重要的是,他这样一个半大的小子,去干这走街串巷、被人看不起的 “收破烂” 营生,村里人会怎么议论?家里人,又会同意吗?

    林凡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坐在门槛上默默抽烟的父亲,还有在灶台边唉声叹气收拾碗筷的奶奶。刚刚在心里燃起的那团火热的念头,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变得现实而沉重。(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废品大王的重生辉煌路不错,请把《废品大王的重生辉煌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废品大王的重生辉煌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