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逃荒路上1942年的春夏交际,冀南大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旱灾、虫灾、匪患、再加上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先是三个月滴雨未下,龟裂的土地张开血盆大口,玉米秆枯成了灰黑色的柴禾,田埂上的野草早在五月就被饥民挖光,连带着草根都刨得干干净净。
入秋又陡降暴雨,滏漳河堤坝在炮声中决了口,浑浊的洪水裹着死人死畜、断木檩梁,漫过矮墙时还在嘶嘶作响。
逃难的人潮里,老太太抱着饿死的孙儿跪在泥水里,发髻上插着半截枯枝当簪子;汉子们赤着脚在洪水里捞漂浮的谷糠,脚底板被碎石划得鲜血淋漓。
更怕的是黑夜里的马蹄声,土匪穿着破军装,抢光最后一口杂粮就纵火烧房,火光映着他们腰间的刺刀,在灾民绝望的哭嚎里格外刺眼。
城门口的粥棚前,每天都有人直挺挺栽倒,野狗叼着破烂的裤脚跑过,惊飞了扒在草垛上的乌鸦。
十三岁的肖何带着母亲逃荒要饭,来到离家二十多里的胡村镇,实在饿得走不动了,就在路边歇息。
这时,阴云密布,狂风四起,大雨即将到来。他们环视四周,看到附近有一座家庙,于是赶紧推开门,进去躲雨。
看庙的是个心地善良的中年人。看他们可怜,又听说他们是附近的十里八乡村的人,就允许他们进去避雨,并且准许他们在家庙安顿下来。
这样,他们就有了一处可以遮风避雨的安身之所。白天,母亲帮有钱人家洗衣服,肖何则到处打临工度日。
胡村镇是周围村子中较大的镇子,这里有乡公所。肖何来到乡公所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们,心里有了主意。
他大步走进去,正巧看到做饭的厨子师傅,这是一个慈祥的老人。正准备出去挑水做饭,肖何上前哀求老人,说,让我给你们挑水吧,我有力气,不要工钱,只要有口饭吃就行。
厨子看肖何人虽然年纪小,但还算机灵,他正好缺个帮手,在肖何的再三请求下,厨子便收留了肖何,让他在厨房打杂。
从此,肖何便有了一份固定工作,不再四处流浪乞讨。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
成为乡公所里的一名临时工。他不但在厨房打杂,打水,劈柴,有时,乡公所里有了急事人手忙不过来,就派肖何跑跑腿,传递个信息什么的。
时间不长,大家都知道了乡公所里有一个手脚勤快的半大孩子。作为乡公所的厨子,最不好掌握的就是吃饭人数。
固定吃饭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几个就不是那么如常了。早上说好了中午要回来吃饭的,结果中午他们没能回来。
剩饭如何处理?厨子是个好心人,肖何的机灵勤快也赢得了他的好感。
他也知道了肖何还有母亲需要供养,于是就把肖何喊来,当着众人的面,往剩饭桶里舀了一瓢凉水,说,赶紧倒掉不要了。
众目睽睽中,肖何提起剩饭桶走出乡公所。来到拐弯处,见四周无人注意,立即奔向家庙方向。
母亲又可以好几天不用挨饿了。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就有一次。好心的厨子总是帮肖何度过难关。
这时,在乡公所对面的一所小吃店里,有两个大汉正在一边吃着饭,一边商议着事情。
他们讨论的话题自然也和乡公所的肖何有关。他们也是早就注意到了他,早就看中了肖何在乡公所里的微妙的地位和他那机灵的性格。
准备做做肖何的工作,争取让他做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那么等待肖何的该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且听下章分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