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挺进大别山

    第五章 挺进大别山

    抗战胜利,终于可以和家人联系了。肖何给家里捎信,部队在武安县城休整,想和家人见一见面。父亲连忙赶到县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他们说了很多话。临别,肖何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就把自己新发的那身豆绿色军装拿出来交给父亲手里,又将自己的军帽摘下来,戴在父亲的头上。目送着父亲消失在大路的尽头。短暂的相聚,长久的别离。此处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想到这里,肖何的眼泪不由得淌落下来。

    国民党反动派蠢蠢欲动。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为了形势的需要,邯西游击队八路军正式编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家都习惯叫刘邓大军。

    1945年冬,邯郸战役打响,高树勋将军率领新八军宣布起义,为国民党官兵树立了弃暗投明的榜样。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打击。此后,起义部队改编为民主建国军。仍然归高树勋将军指挥。肖何亲眼目睹了起义后的国民党队伍从邯郸城步行撤往西边的山区。

    1946年6月肖何所在的纵队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仍归刘邓指挥。也俗称刘邓大军,也是后来的第二野战军。肖何随着大部队转战黄河两岸,活动于平汉路一带,与敌人巧与周旋。配合华东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分化和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孟良崮战役的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47年7月,刘邓大军发起鲁西南战役,8月初,肖何所在的连队,随着大部队,自鲁西南像一条钢铁洪流向南挺进,千里跃进,直指大别山。秋雨像鞭子似的抽打在行军队伍上,泥泞的山道里,草鞋陷进烂泥就再也拔不出,战士们光脚踩着尖石前进,血珠滴在黄褐的泥浆里,洇开一朵朵转瞬即逝的红。山风卷着寒气灌进单衣,有人把绑腿解下来缠在腰上,却挡不住肚子里的饥肠辘辘 —— 背包里最后半块青稞饼,早在昨天就分给了伤员。

    拂晓时遇上断崖,藤蔓被前半夜的暴雨泡得发滑,班长率先抓着藤蔓往下滑,快到崖底时突然脱手,重重摔在乱石堆上,闷哼一声便没了动静。后面的战士用绑腿结成绳索,踩着他的身体继续向下,有人的指甲抠进岩石缝里,硬生生剥下一层皮肉。

    日头刚过晌午,山坳里突然响起枪声。敌人的骑兵从两侧包抄过来,子弹呼啸着掠过树梢,打在树干上溅起木屑。炊事员老李把铁锅顶在头上当掩体,怀里还紧紧抱着那口装着伤员的行军锅,锅沿被流弹击穿个窟窿,滚烫的药汤顺着他的胳膊往下淌,烫出一串燎泡也顾不上擦。

    夜幕降临时,队伍在山洞里歇脚。篝火燃不起火苗,只能用湿柴煨出点烟,战士们背靠背取暖,有人的脚肿得像发面馒头,脱鞋时连带着撕下层皮。卫生员用缝衣针挑破水泡,没消毒水就撒把灶心土,疼得小战士咬着木棍发抖,却死死憋着没出声 —— 山外传来敌人的狼狗吠,谁也不敢惊动了追兵。

    部队日夜兼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见敌人就直冲上去。狭路相逢勇者胜。闯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河。击溃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很多战士都永远的倒在了冲锋的路上。有很多战士连姓名也没有留下。跟肖何同一村出去的有好几个人,有的葬身山岗,永远也回不去了。有的负了伤,回到了家乡。当肖何所在的部队在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站稳脚跟,休整待命时,从家中传来消息,告诉肖何母亲病危,想要见他最后一面。

    得到部队的批准,肖何星夜兼程,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进到家门,一眼就看到母亲安然无恙的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哪里像有病的样子?回到家的肖何又该如何自处呢?且听下集分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游子的漂泊岁月不错,请把《游子的漂泊岁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游子的漂泊岁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