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枫将东西接了,里正和村长都默默松了口气。
“现在我们还能撑着,你不用操心这事。”
“还有,村尾老宅,就是你们住的那个宅子,又塌陷了。”
“这次陷得很深,我想过了,那宅子下面估计有见不得光的东西,这次是因为下了大雨,再加上房子塌了,水灌进去了,让墙壁变得柔软,才形成了二次塌陷。”
“这事府城来的王捕头估计也知道。”
“不过你放心,这事和我们李家村没什么关系,你也不用有顾虑,有啥事还有我们两个老东西顶着呢?”
里正一口气说了很多。
村长也在旁边听着。
等里正说完,他也跟着开口:“还有一件事……”
村长说的时候,有些犹豫,他看了看里正,确定对方不会阻止,才开口道:“我们现在都知道你请了一个夫子。”
“你也知道,李家村是淮阳府最大的村庄,人口过千,可这些年来,李家村竟然没有一位走出去的能人。”
“我们李家村无人庇护。”
“你现在请了夫子,家里还有五个儿子,我希望你能在有所成的时候,回馈一下村里,可以吗?”
村长知道自己的话有些过分。
可这不是没办法了吗?
这么多年,李家村一个能人也没有。
哪怕是举全村之力供养,却还是收效甚微。
到了现在,李家村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去培养养族人了!
李枫现在算是他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家里更是枝繁叶茂,几个儿子都听话孝顺。
现在还在各展所长,几个小家伙让他们心中有了一点希望。
他希望李枫可以答应。
李枫挑眉。
拿了别人的东西,要是不管不顾,确实说不过去。
且李家村也不错。
千余口人,又都是同族之人,要是能为他所用,确实可以省去不少麻烦。
再加上里正和村长都准备给他一个身份了,要是他后面还没办法收拢人心,那可真是……
“好!”
李枫站了起来,冲着里正和村长拱了拱手,道:“待我有所成,定不会忘却李家村,请二位放心!”
“哈哈哈哈,好!”
里正和村长听闻此言,脸上皆露出了一丝笑容。
成了!
……
村长和里正将当年之事如数告知之后,便再次出了门。
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大水过境。
村里虽然没有人员伤亡,可房屋还是倒塌了不少。
没办法,李家村也不是特别富裕,连土地兼并都不是特别严重,着实是因为太穷了。
地里产出,也不过是够他们嚼用罢了,一年到头,加上镇上做工,能余下二两银子,已经算是富裕家庭了。
这还得是不生病的情况下。
毕竟,村里没多少人可以和李枫相比。
他们可没一个从军队退下来的岳丈,也没有一身蛮力。
上山大概率是下不来的。
李枫目送二人离开,扭头看了看站在屋内的王文正,道:“王兄既然听到了,出来聊聊?”
王文正身子抖了一下。
然后忍不住抬手,拍了拍自己脑袋。
真是。
热闹有这么好看吗?
人家讨论的内容就这么吸引人吗?
他不仅听了,还听的很认真。
此刻被李枫抓包,王文正心道自己完蛋了。
他哪里知道一个小小的李家村,会有这么多事情啊!
这事竟然还和清河郡有关。
不对,事可能更大。
这事是他一个小秀才能听的吗?
可他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听到李枫的话,他叹了口气,走了出来,坐在了刚刚里正的位子上,道:“我不是有意的,就是想出来喝口水,没想偷听!”
李枫自然不追究这个。
他看了看王文正,问道:“夫子能说说你之前的事情吗?”
“为何得罪知府大人?”
“又为何被禁考?”
“做了这种事,上面还没有对夫子赶尽杀绝,为什么?”
李枫一口气问了很多问题。
他看着王文正,想知道一个答案。
因为,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
这事得王文正帮忙。
要是王文正肯将他的事情和盘托出,他便能拉此人入伙。
要是无意和他为伍,他也不强求,自会让其离开。
从此各不相干。
王文正看向李枫。
好一会儿,才长长叹了口气,道:“也不是什么值得隐瞒的事。”
“既然李兄想知道,我如实相告就是。”
雨声雷声混杂在一起。
李枫认真倾听。
听完后,都不得不感慨,这王文正可真是扫把星附体了。
他三岁启蒙,五岁便可通读启蒙读物。
之后攻读四书。
为人聪惠,王家觉得他是麒麟子。
于是携子拜入知府门下。
当时的知府刚刚到任,见他确实是少年天才,便收他为徒。
十三之后。
他更是跟在知府身边,走访四方,可谓亲子也不为过。
可这样的少年天才,却运气不佳。
十四步入科举之路,同年获得童生之名,一举拿下清河郡神童之称。
次年八月,过院试,再次夺得魁首。
人称王案首。
从那之后,王文正之名,响彻整个清河郡。
附近之人都知道清河郡出了一位神童。
三岁识字,五岁作文,风采过人。
就在众人期待他一路高歌,继续神童之名时,上天却不眷顾他了。
十六那年,王文正送别恩师,准备乡试。
可前往考试途中,偶遇拱桥坍塌,王文正跌入水中,差点一命呜呼,要不是路人相救,王文正早已殒命。
乡试三年一次。
王文正第一次乡试失利,别无他法,只能又等了三年。
十九那年,王文正第二次乡试,和第一次一样,这次虽然没坠河,却把腿给摔断了。
乡试当天,他直接晕了过去。
第二次乡试,再次失败。
后面的第三次,第四次,皆都是意外频发,他都送走了好几位知府县令,却唯独没让自己走出去,何其可悲!
最后。
世人忘记了王文正天才之名。
只知道淮阳府有一位陨落的天才。
后来,这任知府携家人上任。
其子猖狂至极,一到淮阳府,就对王文正横眉冷眼。
说他枉为案首。
就不配进入官学,更不配减免赋税和徭役。
更别说,夺得案首之人,每年可从当地府衙领取5两银子和数量不等的精米。
财帛动人心。
名声如杀人利刃!
那知府儿子就是个傻子,被人当枪而不自知,偏要和他为敌。
最后……(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