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谢礼

    次日下午,王明远刚喝完药,正裹着被子靠在床头看书,因为他被大哥严厉禁止下床,这几天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都被“圈-禁”了在床上。

    这时候,院门被敲响了。

    王大牛开门一看,是柳教谕,老人家手里还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和一个布包。

    “柳教谕!您怎么亲自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王大牛之前在府学接王明远的时候见过这个教谕几次,王明远也特地给他讲过,这个教谕姓柳,对他很是关照。

    王大牛连忙把人让进来后,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在他眼里,府学的教谕,那可是顶有学问、顶体面的人物。

    柳教谕摆摆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不必多礼。我来看看明远。他怎么样了?”

    说着,目光已经关切地投向里屋。

    王明远听到外面的动静,连忙掀开被子想下床。

    柳教谕已经快步走了进来:“躺着!快躺着!不必起身。”

    他走到床边,仔细看了看王明远的脸色,见他虽然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尚可,才放下心来。

    “感觉如何?可还有哪里不适?”柳教谕温声问道。

    “回-教谕,喝了药,发了汗,感觉好多了,就是还有些乏力。”王明远老实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病去如抽丝,尤其是寒气,最是缠绵,万不可大意。”

    柳教谕说着,将手里的食盒递给王大牛,“这是家里炖的一点燕窝粥,最是温补,给明远垫垫肚子。”

    又把布包放在床边,“这里是一些温补的药材,你按方子吃完了,若觉得气力还未恢复,可以酌情再煎服。”

    王明远和王大牛连声道谢。

    柳教谕摆摆手,在王大牛搬来的椅子上坐下,看着王明远,正色道:

    “明远,救命之恩,重于泰山。老夫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今日前来,一是探望,二是……兑现承诺,为你补课。

    你身体虚弱,不宜劳神,今日我们便只讲些要点,不做深究,如何?”

    王明远心中感动,知道柳教谕是真心实意。

    柳教谕也知道他平时最是努力,院试将近,担心他落下复习要点。

    王明远便也不再推辞:“有劳教谕费心,学生感激不尽。”

    于是,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府学的教谕开始了一对一的授课。

    柳教谕讲得深入浅出,重点突出,将院试可能涉及的一些难点和要点娓娓道来。

    王大牛则在一旁小心伺候着,添茶倒水,安静得像个影子,生怕打扰了两人。

    接下来的两日,柳教谕每日下午都准时前来,风雨无阻。

    他不仅为王明远补课,讲解经义策论,有时还会带来一些府学里最新的课业资料和同窗们的讨论要点,确保王明远虽不在学堂,却也不至于完全脱节。

    王大牛每次都热情招待,把家里最好的茶叶,虽然也只是普通的粗茶拿出来泡上,有时还会笨拙地切点水果。

    在柳教谕的悉心指导和大哥的精心照料下,王明远恢复得很快。

    到了第四天下午,他已经感觉身上松快多了,除了偶尔还有几声轻微的咳嗽,基本已无大碍。

    他盘算着,明日无论如何也该回府学上课了,院试在即,时间耽误不起。

    就在这时,院门再次被敲响。

    王大牛开门一看,门外站着的不止柳教谕,还有他的孙子——那天救起来的孩童。

    小家伙今天收拾得干干净净,穿着一身崭新的湖蓝色绸缎小袄,衬得小脸粉嘟嘟的,看起来已基本恢复完全。

    柳教谕牵着孙子走进院子,对迎出来的王明远温和地笑了笑:“明远,今日感觉可大好了?”

    “多谢教谕挂念,学生已无大碍了,明日就可回府学。”王明远连忙行礼。

    柳教谕点点头,低头对孙子温声道:

    “暻儿,还记得祖父在家怎么教你的吗?这位就是救了你性命的王恩公。

    快,给恩公磕头,谢谢恩公的救命之恩。”

    小家伙仰起头,怯生生地看了王明远一眼。

    他似乎对眼前这个有些清瘦,但是能看出很是俊朗的大哥哥还有点印象,又似乎没有。

    但在祖父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目光下,他还是松开了祖父的手,走到王明远面前,规规矩矩地跪下,奶声奶气,却又无比认真地磕了一个头:“柳暻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王明远哪里受得起这个,连忙上前一步将小家伙扶起来:“快起来,快起来!举手之劳,当不得如此大礼。”

    笑着说道:“以后可要小心些,别再靠近水边玩了,知道吗?”

    小家伙用力地点点头,小声说:“暻儿……暻儿记住了。”

    柳教谕看着孙子乖巧的样子,眼中满是慈爱和感慨。

    他示意王大牛搬来凳子,就在院子里坐下,让孙子挨着自己。

    “明远,”柳教谕看向王明远,语气变得郑重起来,

    “暻儿能捡回这条命,全赖你奋不顾身。

    这份恩情,我柳家铭记于心。

    暻儿的父亲,也就是我的长子,如今在湘江府的岳麓书院,忝为经义科的副山长。”

    王明远心中微动。

    岳麓书院!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能担任副山长,其学问地位可想而知。

    柳教谕继续道:“这孩子自幼顽劣,其母……其母早亡,父亲忙于书院事务,疏于管教。

    今年开春,才将他送至我处,本意是让我这做祖父的好生约束,磨磨他的性子。

    谁曾想……唉,才来不久就遭此大难。

    幸得你相救,否则老夫……真不知该如何交代。”

    他顿了顿,看着王明远,目光真诚:

    “老夫知道你的志向,也知你家中境况。救命之恩,无以为报。些许金银俗物,想必你也未必看重。

    老夫思来想去,唯有在学问一途上,或许能略尽绵薄之力。”

    柳教谕从袖中取出一个用蓝布包得整整齐齐的包裹,递给王明远。

    “此乃犬子当年考取进士之前,亲手整理批注的经义、策论心得,以及他搜罗的一些珍贵时文范本和考官点评。

    虽是他一家之言,未必全然适用,但其中对经义的理解深度,对时政的把握,以及应试的技巧心得,或可为你日后备考乡试、乃至日后再进一步,提供些许借鉴。”

    王明远心头剧震!进士的备考心得和资料!

    这对于一个寒门学子而言,简直是千金难买的珍宝!其价值远超金银!

    他双手微微有些颤抖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包裹,只觉得重逾千斤。

    柳教谕看着他,语气更加恳切:“老夫并非以此俗物来论价救命之恩,恩情是恩情,这些不过是身为师长,对你这般勤勉向学的后辈,一点力所能及的提携。

    他日你若有意去岳麓书院游学或交流,只需持老夫书信前往,犬子定当扫榻相迎,倾力相助。”

    王明远捧着那包裹,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涌遍全身。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情绪,对着柳教谕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却依旧保持着沉稳:“教谕厚赐,学生……感激涕零!

    此非俗物,乃是无价之宝!学生定当珍之重之,勤加研习,不负教谕厚望!

    至于救命之事,实乃学生本分,教谕厚爱,学生愧不敢当!”

    柳教谕欣慰地笑了,他扶起王明远,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孩子,不必多礼。你安心备考,若在学问上有何疑难,随时可来寻我。

    明日起……你就继续如这几日一般散学后来找我辅导。”

    ”好了,暻儿,我们该回去了,别打扰恩公休息。”

    没等王明远开口再说什么,柳教谕便起身拉住了孙子的手准备走了。

    小家伙乖巧地牵住祖父的手,又回头看了王明远一眼,小声说了句:“恩公再见。”

    送走了柳教谕祖孙,王明远回到屋里,轻轻抚摸着桌上那个蓝布包裹,再回想柳教谕破例散学后给他单独辅导,他的心潮一时难以平静。

    这份“谢礼”,其份量之重,远超他的想象。(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不错,请把《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