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涛一听王明远问起他来府城的原因,胖嘟嘟的圆脸上立刻绽开一个灿烂又带着点神秘的笑容,眼睛都眯成了缝:
“嘿嘿!当然就是我上次跟你说的那个大秘密啦!
以后啊,我家就搬来府城扎根儿了,不回永乐镇啦!”
他挺了挺胸脯,带着点小得意,“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以后你要是也在府城读书,咱哥俩就能天天见面,一起吃好吃的了!嘿嘿!”
王明远闻言,心头也是一阵期待涌上。
“真的?那可太好了!”
他脑海里瞬间闪过念头:等自己院试过了,若能顺利进入长安书院深造,那岂不是又能和这小胖子朝夕相处了?这感觉,竟比考中案首还多了几分踏实和欢喜。
“那是!”张文涛用力点头,随即又想起什么,懊恼地一拍脑门,“哎呀!光顾着说话,差点忘了正事儿!大牛哥,明远,我今天来是准备找你们去吃饭的!地方我都订好了!”
他一边说,一边就要拽着王明远往外走,还不忘招呼王大牛:“大牛哥,今天咱仨定要好好吃一顿!”
王大牛一听,连忙摆手,黝黑的脸上写满了拒绝:
“不不不,张兄弟,你们俩去,你们俩去!我锅里饭都做好了,还特意给三郎炖了鸡汤温着呢,没人吃太糟践东西了!
再说,你们哥俩这么久没见,肯定有说不完的话,我一个大老粗杵在那儿,你们说话都不自在。
你们去,吃好喝好,好好聊聊!”
见他态度坚决,张文涛也知道王大牛的性子,拗不过他,只得作罢,嘴里还嘟囔着:
“大牛哥你真是……那行吧,下次,下次一定得叫上你!”
说完,便不由分说地拉着王明远,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巷子。
两人脚步轻快,穿街过巷。
张文涛带着王明远七拐八绕,很快就把王明远带到了一条相对热闹但不显拥挤的街道。
一座两层高、挂着“福星酒楼”招牌的店铺出现在眼前。
门脸不算特别气派,但收拾得干净利落,门口飘出的饭菜香气浓郁诱人,勾得人食指大动。
“就是这儿!”张文涛熟门熟路地领着王明远走进去在订好的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能看到楼下街道熙攘的人流,视野不错。
“怎么样?这地方不错吧?”张文涛得意地扬了扬下巴,拿起桌上的粗陶茶壶给两人倒水,
“我爹以前带我来府城,只要时间宽裕,准带我来这儿搓一顿!他家的菜,那叫一个地道!比镇上醉仙楼强多了!”
他接过伙计递来的菜单,看都没仔细看,就噼里啪啦开始点菜:“水晶肘子!要大个儿的!红烧肉!香菇炖鸡!再来个……嗯,酱板鸭!对了对了,还有那个……”
王明远眼看着张文涛报出来的全是硬菜,怕吃不完,赶紧拦住他:“文涛!够了够了!点这么多哪吃得完?再说,全是荤的,腻得慌。加个素菜吧,清炒个时蔬就行。”
张文涛这才停下,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行行行,听你的!那就加个炒青菜!伙计,就这些,快点上啊!饿着呢!”
伙计记下菜单,麻利地下去了。
等菜的功夫,两人终于能好好说说话。
张文涛迫不及待地问起王明远在府城的情况。
王明远便捡着重要的说了:府学的课业繁重,柳教谕要求严格;新认识了些同窗,比如那个话痨又有点逗的陈嗣;府试的紧张和最终考取案首的喜悦;还有那次意外落水救人,以及柳教谕后来的郑重感谢和赠书……
张文涛听得一惊一乍,尤其是听到王明远跳进冰冷的荷花池救人那段,小胖脸都吓白了,连声说:
“我的老天爷!明远你也太不顾惜自己身体了!那水多凉啊!万一……呸呸呸!幸好没事!幸好没事!”
当听到柳教谕赠予的竟然是进士的备考心得时,他又激动得直拍桌子:
“值了值了!这趟水没白跳!这可是无价宝啊!明远,你以后发达了可千万别忘了兄弟我啊!”
王明远被他逗笑:“忘不了你。对了,你刚才说你家搬来府城了?伯父的镖局生意都搬到府城来了?”
提到这个,张文涛来了精神,腰板也挺直了些:
“是啊!我爹现在可不止是开镖局了!他说光靠给人押镖,赚的是辛苦钱,还担风险。
前两年他攒了些本钱,又拉了几个信得过的老伙计,自己弄了个商队!
现在专门跑南边的茶叶、丝绸,还有咱们北边的皮货、药材啥的!
南来北往,倒腾着卖!虽说规模还不算太大,但路子算是趟开了,比光押镖强多了!”
“自己弄商队?”王明远心中一动,眼睛微微亮了起来。
这消息对他来说,简直太及时了!
他早就盘算过,等院试结束,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得想办法开源。
一来,家里供他读书开销不小,镇上卤肉铺的收入实在有限;
二来,若真考中了秀才,进了书院深造,束脩、笔墨、交际应酬,哪样不要钱?
三来,他也的确想让家里过的更好点,不然父母总攒着钱不花留着要给他科举用。
他脑子里装着不少前世的东西,虽然受限于时代和技术,很多搞不了,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改良、新奇吃食或者营销点子,还是大有可为的。
只是苦于没有门路,更缺一个信得过、有经验的人来操持。
张文涛的父亲张伯父,他见过好几次。
印象中是个爽朗豪气、为人仗义的汉子,在永乐镇口碑不错,而且对他也很是不错,每次回家不光给张文涛带礼物,还少不了给他也带一份。
虽然张文涛读书不上心,但他爹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人脉肯定不缺。
而且,张伯父只有张文涛这么一个儿子,尽管他觉得张文涛有点隐隐约约“养废了”,一直想再开个小号,可惜天不遂人愿,几年下来几房姨娘都没动静。
不过虽然对张文涛有点恨铁不成钢,但管教也算上心,这两年更是开始手把手教他一些生意经。
张文涛算学不行,常来请教王明远,一来二去,王明远对张家的生意了解的反而比旁人更清楚些。
如果……能和张伯父合作呢?
王明远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自己出点子,张家出人脉和本钱,利润分成……这似乎是个可行的路子!
既能解决自己的经济压力,又能帮张家拓展新的财源,互利互惠。
就是得好好斟酌下做什么,得是不扎眼而且能护得住的东西。
不过,现在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院试在即,这才是头等大事!分心旁骛是大忌。
“明远?明远?你想啥呢?菜来了!”张文涛的声音把他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只见跑堂的伙计端着托盘,正麻利地将一道道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菜肴摆上桌。
晶莹剔透、颤巍巍的水晶肘子;油亮红润、肥瘦相间的红烧肉;金黄诱人、散发着浓郁香气的香菇炖鸡;酱色浓郁、肉质紧实的酱板鸭;还有一盘碧绿清脆的炒时蔬。
满满当当一大桌,硬菜唱主角,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力十足。
“来来来!快动筷子!”张文涛眼睛放光,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大块红烧肉塞进嘴里,烫得直哈气,含糊不清地赞叹,
“唔……香!真香!明远你快尝尝这个肘子!入口即化!你一定要先吃第一口,才知道我有没有骗你。”
王明远看着这满桌的“硬核”菜肴,再看看张文涛那满足得快要升天的表情,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拿起筷子。
他在张文涛热切的目光注视下,夹起一块水晶肘子。
皮冻部分冰凉弹牙,里面的肘肉酥烂入味,肥而不腻,确实美味。他点点头:“嗯,好吃。”
“对吧对吧!”张文涛得到肯定,更来劲了,像个尽职的美食向导,不停地给王明远介绍,“你再尝尝这个鸡!用的是小笨鸡,肉嫩!还有这鸭子,酱得特别入味,骨头都是香的!……”
一顿饭,就在张文涛的“美食解说”和他自己风卷残云的咀嚼声中愉快地进行着。
王明远吃得不多,主要是张文涛在发挥主力,但他看着好友吃得开心,分享着彼此的近况和未来的打算,心里也充满了久违的轻松和暖意。
…………
酒足饭饱,走出福星楼,已是华灯初上,长安城的夜晚别有一番繁华景象。
张文涛把自家在府城的新住址,仔仔细细跟王明远说了好几遍,生怕他找不到,又再三叮嘱:“说好了啊!休沐日一定来!千万别忘了!还有带上你说的那个同窗!我在家让人做好吃的等着你们!”
“记住了记住了,忘不了。”王明远笑着保证。
两人在街口道别,张文涛朝着另一个方向,迈着满足的步子,渐渐走远。
各位读者大人,跪求一个五星好评,最近评分着实掉的有点多,马上的院试都写的没奔头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