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康家庶子,萧钦言归案

    洪武四年,六月初,暑气初盛。

    文华殿内,香炉内檀香袅袅升起,庆云垂下眼帘,躬身站在一侧。

    韩章、顾廷烨、卫凌等几名朝中重臣皆位于此处,按品级列坐。

    不日前,钱塘县令郑青田已被顾千帆捉拿。

    此人拒不认罪,一直咬死自己为官清廉,遭人构陷,皇城司想要屈打成招。

    两浙路转运通判杨知远,自去年年初时,就隐隐察觉出市舶司的事情,一直在暗中追查。

    原本想亲自上折子弹劾。

    得知郑青田被捉拿后,特意递来此人私开海禁,偷放南洋番商到HZ市舶,贿赂江南各州府官员的证据。

    铁证如山,郑青田自不好抵赖。

    承认这些年利用市舶司获利银近百万贯,杭州刘通判、秀州王知府等数名江南主事官员皆收受了他的好处。

    小到金银玉器,大到城郊田庄

    “江南富庶之地,最易藏污纳垢,小小的县令竟如此胆大包天,只怕他背后还有更大的靠山!”

    韩章神情严肃,拱手说道。

    赵晗轻叹一声,抬眼看向他,“顾千帆已领皇城司查抄了郑青田府上,除字画古玩外,共计白银四十七万两。”

    顾廷烨闻言,不禁深吸一口气。

    “一个县令家中就有这般家底,把这些涉事官员的家产一抄,臣估摸着,国库至少能多出个四五百万贯。”

    盛长柏站在一旁,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朕已许王安石便宜行事之权,所到之地,如朕亲躬。”

    “杨知远任王安石副手,协助梳理案宗。”

    王安石性子固执刚毅,认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齐衡沉稳细致,行事虽有些稚嫩,但顶着齐国公府小公爷,母亲太后养女的身份,不少官员都得忌惮一二。

    顾千帆雷厉风行,不偏不倚,杨知远熟悉江南吏治。

    有他四人各司其职,江南之事,倒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申时其眸光微沉,他膝下有嫡子两名,虽都有功名在身,但能力并不算出众,只是块安安稳稳当个小官的料子。

    因此,他已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女婿齐衡身上。

    自打齐衡外任江南,便悄悄留意着江南官场的动向,几次修书快马加鞭送至齐衡手中,提点他该如何行事。

    不过齐衡也是个认死理的性子,自有自己的行事章法。

    约摸一柱香时辰后。

    韩章等人纷纷退出殿内,此处唯有赵晗与卫凌二人。

    只见卫凌上前一步,躬身道:“有件事情,臣想先问问官家的意思,再做处置。”

    赵晗眉梢微挑,“说吧。”

    “前日退朝后,臣的马车行至御街时,有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拦住了臣的去路。”

    “臣看他的穿着虽朴素,但又不像是沿街讨要银子的乞丐,一问才知晓,他名为康言,是康家的庶子。”

    “康家?”赵晗顿时来了兴致,“可是那位被先帝申饬丢了官职的康海丰?”

    卫凌连连点头,“正是。”

    “他说家中嫡母为人刻薄,最不待见他小娘,前些年硬逼着姐姐嫁给康老王爷为妾,现下又将算盘打到另一位姐姐身上。”

    “想求臣帮他谋个参军的机会,哪怕从底层的小兵做起,臣看他言辞恳切,心中颇为动容。”

    “小小年纪,能有如此志向,实属不易。”

    赵晗抬手摸了摸下巴。

    王若与对家中的妾室们非打即骂,尤其是深得康海丰喜爱,又诞下二女一儿的苏小娘。

    自打她把康慧儿送去康王府为妾,苏小娘母子三人,便彻底恨上了王若与。

    家中嫡子无能,若庶子干出一番事业。

    王若与只怕要比永昌伯爵府的吴大娘子要更难受。

    暗自思肘片刻后,赵晗缓声道:“康海丰原任秘书丞一职,丁忧期间与府中女使厮混,被言官弹劾,先帝一怒之下,革了他官职,但功名尚在。”

    “康家祖上也是勤勤恳恳,文官清流。”

    “若真有此志向,你保他入武学历练一二吧。”

    卫凌听到此话,拱手一礼,“谢官家,入武学后,臣会便让他凭自己的本事走下去,绝不刻意优待。”

    赵晗微微颔首,“去吧,此事你看着办就是。”

    出宫后,卫凌直奔武成王庙。

    大周设立武学一事可谓一波三折。

    庆历三年,由富弼、范仲淹等人倡导,在武成王庙创建武学,专门传授兵法谋略、骑射武艺。

    但因重文轻武的风气根深蒂固,不仅遭到朝臣反对,还无人愿意入学,仁宗不得已而废止。

    赵晗登基后下令重开武学,地点仍旧在武成王庙,并且扩大规制。

    只要年满十二岁,身家清白,无论官员子弟还是平民出身,都可报名应试,合格者便能入学。

    待过些年国库丰盈,各州府内也可设立武学。

    “主君,可要遣人将此事告诉小娘一声?”卫凌的小厮跟在后头轻声问道。

    卫凌点了点头,王若与几次三番针对卫恕意一事他早已知晓。

    帮康言一则是打心底可怜他的出身,小小年纪便要替自己寻求出路。

    二则是寻个人帮自己和卫恕意出口气,康言将来出息,第一件事情必定是报复王若与。

    翰林巷,王府。

    后院花厅内,王老太太手里的佛珠转得飞快,王世平眉头紧锁,母子二人满面愁容。

    秀州知府王世卓,是王氏一族的族人,亦是王氏一族中除自家之外,官职最高的子弟。

    王老太太原本还指望着有朝一日,他调任回京,和王世平族兄弟二人在朝中携手共进,王家未必不能有再兴盛的时候。

    这下倒好,竟牵扯进市舶司一案中。

    “世平,此事可还有转圜的余地?”王老太太沉默良久,扭头问道。

    王世平抬手拧了拧眉心,“官家亲自督办此案,谁敢包庇。”

    “我托人打听一番后,才知道他去年冬日,从郑青田手里领了足足五千两的炭敬。”

    每到隆冬时节,不少官员都会以赠送些取暖木炭为名,向自己的靠山孝敬钱财,此为炭敬。

    夏日还有冰敬,以及春节、端午、中秋、官员和其夫人的诞辰。

    “余年番商运来的货物,也是他帮着在秀州找到销路,分了三成利。”

    “这些事,他在信里半个字都没和我提过。”

    “真是猪油蒙了心,我先前还好心劝过他,当今这位官家不似先帝那般仁慈,都得收敛着些。”

    “他倒好,嘴上应着,背地里早就跟郑青田勾搭上了。”

    王世平说罢,仰天长叹一口气,王世卓倒了,王家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再出个正五品官。

    父亲往日的门生故吏,不少都和自家开始疏远。

    见老太太一副郁郁不闷的模样,他又补了一句,“儿子现下还不清楚,此事会不会牵连到咱家。”

    “你又没参与江南的事情,与咱家有什么关系?”

    “母亲莫要忘了,自打咱家搬来京城,每逢年节,世卓可都打着孝敬您的由头,送来不少东西,里面必定掺着他贪来的赃银。”

    “若皇城司查到此处,儿子难保不会被扣上一个明知他贪腐却收受好处的帽子。”

    此话一出,王老太太陡然抬起眼帘,脑中快速盘算着起来。

    她怎么把这茬给忘记了!

    “世平,快把你媳妇叫过来,清点库房。”

    “务必在皇城司查到这些前,把世卓送来的节礼盘点清楚,主动交出去,才好撇清关系。”

    接着,王老太太又吩咐心腹嬷嬷将自己这些年攒下的体己取出来,她清楚只用府里公中的银子,多半是补不上的。

    一时间,王家上下忙成一团,康元儿见状,满心怒火。

    家中已经在节衣缩食,这下又要拿出去那么多银子,她将来的日子可还怎么过!

    盛家现在如日中天,竟也不知帮衬岳家一二。

    康元儿越想越气,和她母亲一样,对盛家开始心生怨愤。

    几日后,康家。

    东侧一处小院内,此处是苏小娘母子几人的住处。

    苏小娘今年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段姣好,一张俏脸保养得宜,风韵十足,和卫恕意一样都是温婉恭顺的长相。

    唯一不同的是,她那双微微上扬的眼眸中,要多几分警惕和恨意。

    “也不知卫将军他会不会帮忙。”苏小娘柳眉微蹙,心中不停的祈祷着。

    康言握拳道:“小娘别急,哪怕卫将军不帮忙,儿子也能再想出其他办法,绝不会让母亲一辈子受王氏的折磨。”

    “我受些委屈不要紧,我现下正担心着你姐姐,难不成我还要眼睁睁看着兆儿也被那毒妇活活推进火坑。”

    话到此处,苏小娘眼眶微微泛红。

    康慧儿被强行送进康王府做妾那天,她哭着去求康海丰,却被王若与关在屋里,说她不知好歹,耽误女儿的好前程。

    直到木已成舟,她们母子三人才被放出来。

    康言看着苏小娘,脸上带着几分不符合年纪忧愁与谋算,正要开口时,只见苏小娘的心腹女使一路小跑而来。

    “小娘,哥儿,卫将军正在前厅见主君,奴婢偷偷听见,卫将军说让哥儿去武学。”

    “大娘子脸色难看的很。”

    苏小娘睁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她,“武学?”

    她虽不懂朝堂的事,但对武学也有所耳闻,能进去的孩子将来都是有机会入军营,挣前程的,可比直接参军要好太多。

    康言重重吐出一口浊气,对着苏小娘拱手一礼。

    “儿子这就去前厅跪谢卫将军!”

    “快去吧!”苏小娘说话间,快速帮他整了整衣襟。

    嫡子康晋入国子监无望,自己厌恶至极的庶子康言倒是直接进了武学。

    前厅内,王若与死死攥着手帕,气的险些咬碎一口银牙。

    康海丰倒是一直捋须微笑,对着卫凌连连道谢。

    心中暗自思肘着,自己官复原职是没希望了,若庶子将来能有出息,自己也不必再看王若与和王家的脸色度日!

    王若与若敢对自己出言不逊,大可把她钉死房门关起来,甚至还能直接把她给休了!

    康海丰越想越畅快。

    ——

    洪武四年,七月末,江南地界。

    一众涉事官员在皇城司拷打下,供出苏州知府、平江军节度使萧钦言与郑青田往来甚密,暗中收受田宅银两。

    今日,顾千帆在王安石的吩咐下,率人前往苏州捉拿萧钦言。

    “此案关乎江南吏治,更关乎新法推行的根基,半点容不得差错。”

    “顾大人,官家让你参与此案,可见对你的信重非比寻常,铁证在此,你切记不可徇私枉法。”王安石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在江南共事多日,顾千帆的出身,他和齐衡皆已知晓。

    就算他不主动透露,萧钦言归案时,必定会提及此事。

    “王大人放心,皇城司办事,只看证据,不论亲疏。”

    “况且下官姓顾,父亲顾明敬,于西北军中任职。”

    “去吧!”王安石在他肩膀上重重一拍。

    待到入夜,苏州,萧府,灯火通明。

    萧钦言自知无路可走,早已整束衣冠,在正堂内等候顾千帆的到来。

    他已与日前修书数封送往京城,寻求庇佑,没想到官家对此案尤为重视。

    明言若有不知死活上书求情者,轻则贬官外放,重则革职查办。

    是啊,要清丈江南田亩,推行新法,若连市舶司一案都处置不好,如何让那些盘踞多年的豪绅世家乖乖配合。

    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萧府大门打开后,顾千帆的身影逐渐出现在他的眼前。

    萧钦言深吸一口气,凝眸盯着他,“时隔多年,我们父子二人总算见面了。”

    顾千帆手持文书,冷声道:“萧大人,本官奉命前来捉拿你归案,父子二字,休要再提。”

    “凡儿……”

    顾千帆出生时,萧钦言原本为他取名为萧凡。

    和离后,顾淑娘为他改名千帆二字,出自《望江南·梳洗罢》这首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其中含义,自幼苦读诗书的萧钦言早已心知肚明。

    萧钦言轻叹道:“当年的事情,为父也是有苦衷的,你就真的不念一点父子情分?”

    顾千帆冷笑一声,强压下心头的恨意。

    “苦衷?是有人把歌妓绑到你的床榻上吗?”

    “你当年弃我们母子于不顾时,可曾想过父子情分?我母亲郁郁而终,外祖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你洞房花烛,攀附权贵!”

    “往事已矣,我本不愿再提。”

    “萧大人若识相些,不如自己早日认罪,若执意顽抗,本官绝不会留半点情面!”

    说罢,顾千帆大手一挥,身后皇城司众人直奔萧家书房、库房等地。

    萧钦言缓缓阖上双眸,“得空去你祖父坟前,为他上柱香吧。”

    “我祖父是顾审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知否:执掌天下不错,请把《人在知否:执掌天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知否:执掌天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