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时代橱窗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石库门里那股熟悉的煤烟味还未完全散去,阳家却已弥漫着一股不同以往的轻快气息。

    阳光明是被母亲张秀英刻意放轻、却依然透着喜气的哼歌声唤醒的。

    推开隔间的门,亭子间里大哥阳光辉已去上班,大嫂李桂花正抱着咿呀学语的壮壮,脸上是罕见的明朗笑容,看到他醒来,主动招呼道:

    “明明起来啦?今朝精神头肯定足!”

    阳光明笑着回应:“阿嫂早。”

    等他洗漱完毕,小方桌上已摆好了早饭。依旧是开水泡饭、酱瓜腌菜,但氛围截然不同。

    父亲阳永康坐在桌旁,慢条斯理地喝着稀饭,眉宇间那常年刻着的愁苦纹路仿佛淡了些许。

    张秀英更是容光焕发,眼角眉梢都带着笑,不住地给儿子碗里添稠些的米。

    “明明,快坐快坐!”

    张秀英待儿子坐下,便迫不及待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那个熟悉的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除了几张毛票分币,还有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票证。她郑重地取出来,推到儿子面前。

    “喏,这点你拿好。”

    张秀英的声音压着兴奋,“布票三张,是屋里厢最后一点了,去年你二哥二姐走辰光,阿拉还欠了人家几张,刚还清没几天。

    你拿去做条新裤子,我看你那条劳动布裤子,膝盖头都磨得发白了,去厂里坐办公室,勿好忒寒酸。还有这张皮鞋票……”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感慨:“是你阿爸厂里去年发的劳保福利,他讲自家有旧鞋穿,硬是省下来没舍得用。

    你阿爸讲得对,干部要有干部的样子,脚上也要体面点。你去第一百货,挑双合脚的!”

    阳光明看着那几张承载着家庭微薄积蓄和殷切期望的票证,心头微热。

    三张布票,意味着全家今年再无人能添置新衣;那张父亲省下的皮鞋票,更是沉甸甸的父爱。

    他刚要开口,旁边的大嫂李桂花抱着壮壮凑了过来。

    “姆妈讲得对!”李桂花声音响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持,“明明现在是干部身份了,走出去代表阿拉屋里厢门面,是该置办一身新行头!”

    她边说边麻利地从自己口袋里也掏出一张票,塞到阳光明手里,脸上堆着热络的笑:

    “喏,我这里还有张半袖衬衣票,崭新的,一直没舍得用。

    明明你拿去,再添件新衬衣,配你的新裤子新皮鞋,走出去才神气!”

    这举动让张秀英和阳永康都有些意外。

    以往涉及到票证这类紧俏资源,李桂花总是精打细算,甚至不乏微词。

    今天这主动赠票的举动,无疑是小叔子身份转变带来的最直接效应。

    阳光明心中了然,但面上不显,只带着温和的笑容接过来:“谢谢阿嫂!这是雪中送炭了。”

    李桂花见他接受得爽快,笑容更盛:

    “自家人客气啥!你有出息,我们做阿哥阿嫂的脸上也有光!

    快吃,吃好早点去第一百货,礼拜六,人肯定多!”

    阳光明点点头。他确实需要这身行头。星期一报到,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原身那些洗得发白、甚至打补丁的衣服,在石库门里是常态,但走进厂务办,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新起点,新气象,这钱票花得值。

    吃过早饭,阳光明揣好钱票,在父母欣慰的目光和大嫂热情的叮嘱声中走出家门。

    路过天井时,正在生煤炉的陈阿婆笑着招呼:“明明,出去啊?穿新衣裳去啦?”

    阳光明笑着点头:“阿婆早,去买点东西。”

    他能感觉到背后晒台方向投来的几道复杂目光,他并不理会,步履轻快、头也不回地踏出了石库门那扇厚重的黑漆大门。

    初夏的魔都早晨,阳光和煦。阳光明辨明方向,朝着楠京路走去。

    魔都第一百货商店,人们更习惯称之为“魔都一百”,是这个时代的商业地标,也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远远地,一座宏伟的苏式风格建筑便映入眼帘。

    米黄色的外墙,高大的立柱,四层楼高的体量在周围低矮的建筑群中鹤立鸡群。

    楼顶巨大的“魔都第一百货商店”红色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门口早已是人头攒动,穿着蓝、灰、军绿工装的人们扶老携幼,脸上都带着对物质的渴望和进入“大店”的喜悦神情。

    随着人流走进那旋转的玻璃大门,一股混合着布料、皮革、化妆品、汗味和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

    宽敞明亮的大厅,瞬间让阳光明有种时空错位感。

    地面是光洁的水磨石,高高的天花板上悬挂着巨大的吊扇,正慢悠悠地转动着。

    目光所及之处,强烈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橱窗正对大门的墙上是巨幅的红色标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人民服务!”

    旁边的大型橱窗里,陈列着几台崭新的“蝴蝶牌”缝纫机和“永久牌”自行车,每一台都擦得锃亮。

    旁边立着醒目的价格牌:缝纫机一百五十元,自行车一百八十元。

    这些“三转一响”中的重头戏,如同奢侈品般吸引着无数艳羡的目光,是普通工人家庭需要省吃俭用数年才能企及的梦想。

    整个大厅被一排排高大、厚重的玻璃柜台分割成不同的商品区域。

    柜台擦得一尘不染,里面整齐码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布料、成衣、搪瓷制品、文具、玩具、化妆品……

    每个柜台前都挤满了顾客。

    售货员穿着统一的蓝色或白色工作服,站在柜台后面,神情或严肃认真,或不耐烦地应付着顾客七嘴八舌的询问。

    他们掌握着商品的“生杀大权”,顾客需要隔着玻璃指指点点,由售货员取出查看。

    “同志,看看这双皮鞋,41码的有没有?”

    “同志,麻烦拿那匹蓝色的卡其布看看!”

    “同志,有‘大白兔’奶糖吗?要半斤!”

    各种询问声中,夹杂着关键的一句:“同志,阿拉有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不错,请把《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