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雾像一层薄纱,缠绕在紫金山嶙峋的山脊线上。
方默站在北高峰一侧的岩石上,举着蔡司望远镜,缓缓扫视着脚下这片即将成为血火战场的土地。
冰冷的金属镜筒贴着眼眶,带来一丝刺骨的凉意。
眼前的紫金山,与他记忆中风景秀丽的那个5A级景区截然不同。
后世这里万木葱茏,浓荫蔽日,登山步道蜿蜒在绿海之中,是市民休闲游览的胜地。
而此刻,视野所及,山体大多光秃秃的,只零星点缀着些低矮的灌木和顽强的枯草。
大片山坡裸露着黄褐色的泥土和岩石,那是常年累月被附近居民砍伐取柴留下的痕迹。
只有少数陡峭难及之处,才侥幸存留着几片稀疏的林地,显得格外孤零。
“方军长?真是勤勉。”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浙省特有的口音和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方默放下望远镜,转过身。
来人是教导总队的参谋长邱青钱。
他穿着一丝不苟的呢子将官服,马靴擦的锃亮,身形挺拔,带着学院派军人特有的气质。
“邱参谋长。”
这不是敲沙罐老哥嘛。
方默笑了笑,伸手拉了对方一把:
“守土之责,不敢懈怠。正好也上来看看阵地布置得如何。”
“理应如此。”邱青钱爬上这块巨大的岩石,与方默并肩而立,目光也投向山下,“紫金山,金陵之锁钥。此地若失,城外防线便洞开大半。”
他伸出手指,凌空虚划,语气专业,带着一种浸淫军事多年的自信:
“方军长请看,此山脉络,平面恰似一尖端北指的等边三角,东西延展约七公里,南北宽约三公里。
总面积逾三千公顷,乃宁镇山脉之最高峰,亦是金陵周边无可争议的制高点。”
“主峰北高峰,海拔近四百五十米,雄踞中央。东侧小茅山次之,海拔三百六十五米有余。
西侧天堡山稍矮,亦有二百四十余米。三峰并立,互为犄角,彼此火力可相互支援策应。”
他顿了顿,继续深入分析,言辞间引用的显然是标准的军事地理和防御理论:
“更妙处在于其山势。坡度适中,既不利于敌快速攀爬,又便于我观察射击。
视野极其开阔,尤其向东、东北、东南方向,射界优良,几乎无甚遮挡。
在此设立炮兵观测所,辅以足够口径之火炮,则可火力覆盖孝陵卫、麒麟门乃至更远之大片区域,足以封锁数条进攻通道。”
“确是天然之良好防御阵地。只要弹药充足,火力配置得当,官兵用命,倭寇纵来一次性投入一两个联队,也休想轻易啃下这块硬骨头。”
邱青钱最终总结道,语气中带着对地形的赞赏和身为守方的一丝优越感。
方默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邱青钱的分析切中要害,显示其扎实的军事地形学功底和战术眼光。
“邱参谋长高见,对此地形的把握令人佩服。”方默表示赞同,随即补充道,语气平静却自有分量,“我军已在三峰主要棱线及反斜面构筑核心机枪阵地与迫击炮位,重点封锁上山小径与可能的迂回路线。
前置观察哨也已派出。炮兵诸元正在紧张测算,确保火力能无缝覆盖山前所有进攻发起区域。”
他说着,指了指远处几个正在最后加固的重机枪工事和反坦克炮位。
那些混凝土和原木垒砌的发射点,位置刁钻,伪装良好。
邱青钱的目光顺着方默所指望去,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那些正在作业的69军士兵们吸引了。
仔细看去,他心中不由得暗暗吃惊。
那些士兵,军容严整,沉默寡言,行动间却异常高效麻利。
挖掘战壕、搬运物资、架设武器,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协调性与目的性,几乎没有无用的举动。
那种效率和组织度,远超他见过的普通国军部队,甚至比他引以为傲的教导总队示范营还要显得…专业。
而他们的装备,更是让邱青钱眼角微跳。
清一色汉斯制M35钢盔,质量上乘的仿德式原野灰作战服,皮制Y带武装带。
身上手榴弹、防毒面具盒、水壶、刺刀鞘、子弹包、工兵铲,零零碎碎一大堆,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几乎每个步兵班都配备了那标志性的、汉斯制MG34通用机枪。
另有不少MG34安装在三脚架上,加装了光学瞄具,正被稳稳地架设在精心构建的环形工事里。
不远处的一个炮兵阵地上,那一根根粗壮的炮管在晨光中泛着冷硬的幽光,分明是正经的汉斯制105mm榴弹炮。
看那数量,似乎比他整个教导总队的同类重炮家底还要雄厚。
邱青钱的内心瞬间波澜起伏。
他不由得再次看向身旁年轻的方默。
此人年纪轻轻,黄埔辈分远低于自己,出道不过数月,竟已官至实权军长,麾下不仅兵多,更是如此精悍。
装备之豪华,简直骇人听闻,这得花费多少外汇,又或是……有何等惊人的渠道?
想自己堂堂沪上大学毕业,黄埔二期,汉斯陆军大学正规留学生,深得领袖信任,执掌最精锐的教导总队……
此刻与之相比,在“阔气”二字上,竟似乎落了下风。
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混杂着惊讶、难以置信、些许难以启齿的嫉妒以及强烈的好奇——在他心中翻涌。
“方军长……”邱青钱深吸一口气,勉强压下心绪,语气不由得带上了几分真正的叹服,“带兵有方,更兼……财力雄厚啊。观贵部将士,气象森严,器械精良,堪称虎贲之师。
邱某今日开眼了。”
“邱参谋长谬赞了。”方默摆摆手,内心窃喜,表面上却是语气平淡,“都是兄弟们肯效死力,方某不过尽力为他们争取些杀敌利器罢了。
抗战救国,本就该竭尽所能。”
两人又沿着山脊巡视了一段,就几个具体的前沿支撑点、侧射火力布置、预备队配置位置以及可能的撤退路线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邱青钱理论基础极为扎实,引经据典;方默则拥有超越时代的战术见解和沪上血战的实战经验,每每提出建议,总能直指关键,甚至让邱青钱有茅塞顿开之感。
一番专业性极强的交流下来,邱青钱心中最后那点因资历和出身带来的隐性优越感终于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平等的重视。
这个年轻的军长,绝非幸进之辈,其军事造诣也是深不可测阿。
方默则是内心感慨万千,此时的邱青钱还远不是日后那个在昆仑关暴躁狂妄、血战到底的邱疯子。
想必,若不是经历了那金陵沦陷后的月余悲惨生活,邱青钱就该是现在这样的一位典型的儒将吧?(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