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风替我回应了

    法院档案馆特有的陈旧纸张与金属混合的气味,瞬间将沈默拉回现实。

    他站在冰冷的金属楼梯上,目光死死钉在那本他亲手完成、亲手归档的《司法认知污染调查报告》上。

    卷宗标签上,“沈默”两个字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不是墨迹晕开的模糊,而是一种更诡异的消逝,仿佛纸张本身正在消化他的签名,将那段证明他存在的痕迹彻底抹除。

    一种发自骨髓的寒意让他下意识地掏出胸前口袋里的钢笔。

    那是一支跟随他多年的派克,分量沉稳。

    他在一张空白的便签纸上用力写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留下深刻的压痕。

    然而,就在笔尖抬起的瞬间,那两个刚刚成型的字,竟像干透的沙土般崩解,化作微不可见的黑色粉末,簌簌落下,只在纸上留下一道苍白的、仿佛被利刃划过的伤痕。

    名字,写不出来了。

    一个尘封的记忆片段猛然撞入脑海。

    那是林老师,档案馆的老管理员,在一次闲聊时提到的往事,关于一本战后遗留的遗体登记簿。

    沈默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到检索电脑前,指尖因急切而微微颤抖。

    他输入关键词,系统界面很快跳出结果——编号0733,《无名死者登记簿》。

    但状态栏里,鲜红的两个字刺痛了他的眼睛:已销毁。

    不可能!

    林老师提过,这类特殊档案是永久馆藏。

    他不死心,转身扑向旁边的纸质索引卡柜,在那一片泛黄的卡片中,他找到了0733号。

    卡片上,借阅记录的最后一栏,用一种他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笔迹,清晰地写着:签出人——沈默。

    日期,是三天前。

    可他对此毫无印象。

    三天前,他明明在为《司法认知污染调查报告》的结案做最后的校对。

    他的大脑里,关于这次借阅的记忆是一片彻底的空白,就像那张写不上名字的纸。

    夜色降临时,沈默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

    城市的霓虹灯光怪陆离,映在他脸上,却照不进他眼底的空洞。

    他路过一个通宵服务的派出所,脚步下意识地停在户籍窗口外。

    公示栏上贴着一张“待认领遗物清单”,他的视线被其中一张身份证照片牢牢吸住。

    那张脸上,有他熟悉的眉眼,挺直的鼻梁,紧抿的嘴唇。

    那是他的脸,一张稍显年轻,但绝不会认错的脸。

    然而,姓名那一栏,却是诡异的空白。

    下方的备注小字写着:影像模糊,无法通过系统进行人脸匹配。

    一股凉气从他脊椎尾部直冲天灵盖。

    他不是正在消失,而是正在被“无法匹配”,被整个世界的信息系统排斥在外。

    他几乎是颤抖着拨通了陈医生的电话,用仅存的理智请求对方为他最新抽取的血样做一次紧急基因检测。

    第二天清晨,一封加密邮件抵达他的手机。

    陈医生的报告言简意赅,却字字惊心:DNA图谱完整,生命体征无异常。

    但在三次重复进行的STR分型检测中,均出现了罕见的“基因静默”现象。

    报告解释说,他的一部分基因标记序列,那些用于身份识别的关键位点,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不再表达任何信息。

    它们存在,却无法被读取。

    邮件的末尾,陈医生附上了一句令人不寒而栗的私信:“沈默,从生物学上,我们能测出你是谁。但从数据层面,机器开始‘看不见’你了。”

    他必须找到那本登记簿。

    档案馆的地下库房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

    沈默找到了正在用一块棉布擦拭一排空荡荡的档案盒的老林。

    老人的背影佝偻,动作缓慢而执着,仿佛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林老师,”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0733号登记簿在哪里?”

    老林没有回头,擦拭的动作也未停止,声音苍老而平缓:“0733不在这里。它只在有人想查它,或者……它想被查的时候,才会出现。”

    “三天前,记录显示我借过它,可我完全不记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沈默追问着,向前走了一步。

    老林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他转过身,浑浊的眼珠看向沈默,那眼神仿佛能穿透皮肉,看到他正在崩解的内在。

    “六十年前,城南的停尸房烧了三天三夜。大火过后,什么都分不清了。火化工老吴说,有些烧出来的灰,轻得不像人骨的灰……他们把那些没烧完的骨片和碎布收敛起来,装进了这个档案馆。当时有人提议,给他们立个册子,一页页写上‘无名氏’。可没人念过这些字。”

    老林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一个名字,只有被念出来,被记住了,这个人才算真正‘存在过’。同理,一个死人,也只有被念出名字,才算真正‘死过’。那些无名氏,他们……还卡在中间。”

    他从腰间解下一把古旧的铜钥匙,递给沈默。

    “你要找的本子,在B区第七排最下面那个上锁的铁柜里。但你记住,”老林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别念出里面的任何一个名字,尤其是你自己的。”

    B区深处的光线昏暗,霉斑在墙壁和铁柜上肆意蔓延,如同某种活物的皮肤。

    沈默用钥匙打开那个锈迹斑斑的铁柜,一本深蓝色硬壳封皮的登记簿静静地躺在里面。

    他将它抽出,封皮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

    他翻开第一页,纸面是空白的。

    他皱起眉,从口袋里拿出作为证物勘察工具的便携紫外线灯。

    紫光亮起的瞬间,原本空白的纸页上,异变陡生。

    无数微小、扭曲的名字如同蝌蚪般在纸张的纤维中疯狂游动,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有些甚至像饥饿的野兽一样互相撕咬、吞噬。

    沈默一页页地翻下去,每一页都是同样令人作呕的景象。

    直到最后一页。

    这一页与众不同,在紫外线灯下,只有一行字,一行刚刚写上去,墨迹仿佛还未干透的字:“沈默,死因:未被记录。”

    那笔迹,遒劲有力,每一个顿挫转折,都与他自己写了二十多年的字迹完全一致。

    他仿佛被雷击中,猛地合上了登记簿。

    就在本子闭合的刹那,一声极轻的叹息在他耳边掠过。

    那不是一个人的声音,而是成百上千个声音交织在一起,汇合成的一声悠长的、带着解脱与悲凉的集体呼气。

    回家的路上,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是苏晚萤。

    他几乎是渴望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地接通了电话。

    “喂?”

    听筒里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一阵呼啸的风声,像是站在旷野之中。

    他急忙切换到视频通话,屏幕亮起,苏晚萤焦急的脸庞出现在眼前。

    她的嘴唇清晰地开合,一个口型一个口型地对他说:“沈——默——”

    然而,他听不到任何声音。

    一个恐怖的念头击中了他:她不是没有说话,而是“沈默”这两个字,这个指向他的音节,已经无法再通过任何介质被传递。

    他的名字,正在从声波的领域消失。

    那一夜,沈默彻夜未眠。

    他将那本登记簿放在桌上,反复翻阅。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他试图用红笔在某一页做个标记,或者试图辨认其中一个游动的名字时,那一整页的名字就会扭动得更加剧烈,仿佛在激烈地抗拒被他“定义”和“记录”。

    他猛然间顿悟了。

    这本登记簿,这些无名的残响,并非单纯要吞噬他,它们是在寻求一种替代。

    它们要他成为一个新的“命名的祭品”。

    他越是挣扎着去证明“我是沈默”,越是用力地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就越会加速“沈默”这个概念的崩解和消散。

    对抗,只会成为献祭的燃料。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沈默眼中布满血丝,但神情却异常平静。

    他从书房找出一本全新的、空白的登记簿,翻到第一页,用那支已经无法写出他自己名字的钢笔,一笔一划地写下一行字:“此页属于所有未被称呼的人。”

    写完,他立刻联系了苏晚萤。

    他没有过多解释,只请她帮忙在城市的七个地方,设立一块无字的铭牌。

    那七个地方分别是:一座废弃铁路桥的桥洞下、一个早已停运的公交车站、老火葬场斑驳的围墙边、一条干涸河道的中心……所有这些,都是被城市遗忘的边缘角落。

    他不立碑,不焚香,也不刻下任何文字。

    只是在傍晚时分,独自一人,在第一块位于桥洞下的无字铭牌前,点燃了一支白色的蜡烛。

    然后,他静静地坐在一旁,不言不语,只是凝视着那片虚空。

    夜幕完全降临,城市的声音似乎都远去了。

    就在这时,一滴冰凉的液体垂直落在无字的石面铭牌上,在干燥的石板上炸开一朵小小的水花。

    沈默抬头,夜空晴朗,并无星月,更没有雨。

    紧接着,周围的风骤然停了。

    所有细微的声响——虫鸣、远处的车流、空气的流动——在这一刻完全消失。

    万籁俱寂,仿佛整座庞大而喧嚣的城市,都在这一瞬间屏住了呼吸。

    然后,一声极轻、极细微的“嗯”,从四面八方响起。

    那声音不属于男人或女人,不属于老人或孩童,它像是无数个喉咙在沉寂了数十年后,终于得以发出的一个最简单的、表示被听见的音节。(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阴阳剥皮人不错,请把《阴阳剥皮人》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阴阳剥皮人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