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时代特色车队

    罗家栋几个哥哥和大嫂都去上班了,只有他父母、妹妹和几个侄儿侄女在家。这样也好,不用受人白眼。

    罗家栋是想要在临走前和父母好好聊聊告个别的,可几个小的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罗家栋父母压根就顾不上他。

    无奈之下,罗家栋简单说了一下要走的事儿,拿上几样东西然后就出了门,沉默着跟在路平安身后朝着公交站牌走去。

    这会儿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公交电车上难得有座,罗家栋一边和路平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一边看着窗外略过的京城风景。

    "路哥,你觉得京城好吗?"

    路平安不是那种特别有上进心的人,无忧无虑且安逸的生活才是他的追求。

    若是按照路平安的真实想法,这个年代的京城不仅不好,反而很差劲。

    未来改开以后倒是可以置些房产,当个包租公,可若是让他常年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他打心眼里依然是不乐意的。

    生活在京郊还差不多,那里有山有水,不比在城里呼吸汽车尾气强啊?

    京城人多、车多、企业多、机会多,适合那些努力奋斗的人,自己到时候可以把房子租给他们,让他们给自己创造价值,想想就美滋滋。

    罗家栋见路平安没有回答,自顾自的接着说道:

    "我是很想留在这座城市的,奈何人家却打定主意不要我了。

    即便如此,这里总归是我的家,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回城。或许,我要在乡下种一辈子地了。

    唉……说出来都是泪啊!"

    "不用那么悲观吧?我觉得未来政策肯定会变,而且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变。说不定将来还能放开,让大家参加高考、进入大学深造学习呢。"

    "呵呵,我可不敢像你这么乐观,做梦都不敢想那好事儿。能按时让我回城,再安排个旱涝保收的工作,我就谢天谢地了。"

    虽说下乡的时候有政策说是知青插队六年就能回城,但谁敢打包票?

    万一到时候出现啥变动,还真有可能回不来了,毕竟知青的户口都要落在当地。

    路平安和罗家栋不同,他知道在未来别管是户口还是工作,亦或是年节福利什么的,最终都会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衡量一个人有没有能耐的标准,不再是他当没当过劳模或生产标兵,也不是他为厂里做过多少贡献,而是变成了这人一年能挣多少钱。

    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年代,挣得多了是好汉,拿死工资是孬蛋!

    这几年人人喊打的做小买卖的、黑五类和那些回城以后没有工作、走投无路的知青,反而成为第一批吃到蛋糕的人,被尊称为——款爷!

    ………………………………………………

    "咚得咙咚锵,咚得咙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胸怀朝阳何所惧,敢将青春献人民。‌‌"

    "扎根农村干事业,广阔天地练红心~"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几辆卡车排成车队,打头那辆卡车的车头上架着两个广播大喇叭,激昂的广播声响彻云霄。

    几辆卡车车厢上都拉着横幅,扎着大红花和彩旗,一个个背着行囊的小青年们身穿绿色仿军装,胸口别着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大红花。

    有的小青年很兴奋,有的小青年偷偷抹眼泪,有的小青年跟送行的家长挥手告别,更多的小青年迷茫而又失措,显得呆呆的。

    路平安和罗家栋乘坐的无轨电车公交行驶到路口,突然被这个车队和送行的人群拦住了去路,只能停下略做等待。

    窗外,只见卡车上站满了即将要下乡的知青,他们在学校集合坐上了知青办准备的卡车,由车队统一送往火车站坐车。

    这个法子能避免某些人心存侥幸、逃避下乡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现知青办的工作成绩,顺便还能在路上好好宣传一下,让小青年都不要抗拒,积极的下乡去。

    卡车后面跟着孩子家长,有的跑着,有的骑着自行车,尽最大努力送孩子一程。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些半大孩子不过十五六岁,就要离开家去一个陌生到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插队,孩子父母怎能不担心?

    可担心又如何?不舍又能怎样?风暴来临,没有哪片叶子能独善其身。

    送行的父母反而还得把那份不舍和担忧藏起来,转头对着缓缓向前开动的卡车强颜欢笑,以免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脆弱;

    此外更要避免那些知青办的领队干部发现,给孩子脸上抹黑,连累孩子受批评。

    "儿子,到了那边记得寄信回来,听大队领导的话,别淘气。"

    "闺女,照顾好自己,你从小身子骨就弱,一定要多喝水,吃饱饭。别因为不合胃口就不吃饭,要不然干活顶不住的。"

    "车上看好自己的东西,要是需要啥了,没钱了就给妈写信。"

    "回去吧妈!别送了,我可以的,您别担心。"

    "放心吧爸,我一定不给咱家丢人。"

    "妈……"

    面对这一份化不开的亲情,带队的知青办领导可不会觉得感动,反而无比窝火,眼前这副场景明显不符合他的心意。

    按照他的理解,此时别管是即将下乡的知青、还是他们的父母,都应该正气凛然,积极主动,气势如虹,口号喊的震天响,激动的满脸通红,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副我们就是想要去乡下受苦,谁不让我去/让我家孩子去,我就死给他看的场景。

    "草踏马的,锣鼓队,你们没吃饭么?给我使劲敲,把他们的声音压下去。

    上山下乡是多光荣的事儿啊!

    一个个思想觉悟低下,眼里只有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娃,丝毫不知顾全大局,哭哭啼啼的丢人现眼,真应该拉回去给他们上上课!

    敲,给我敲,大力点儿。广播,把声音开到最大……"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咚锵……"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光荣属于你们……"

    路平安和罗家栋看着窗外那一幕十分具有时代特色的潮流运动,白眼都快翻到天上了。

    别看这场面十分热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与参军入伍时送兵的场面十分相似…

    可这毕竟不是入伍参军,两者压根没有可比性。

    一个激动的泪水,一个是难过的泪水,一个是光荣的奔向前程,一个是悲催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修理地球,其中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一个在天,一个外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不错,请把《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