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双头鬼鸦

    "那年月还有清兵管着啊?"

    "呵呵,那些家伙与其说是兵,和匪也没啥区别了。

    清廷发不出粮饷,让他们自筹,怎么自筹?还不是盘剥百姓?

    见到洋人,腰弯得比面条都软,见了土匪,他们称兄道弟,用蛀虫都不足以形容他们。

    嗯……应该说他们就好比是蛆,让老百姓恶心,让老百姓厌恶,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无奈之下,我和我家老爷子扮成逃荒过来这边垦荒的,那时候多的是关内过不下去的灾民往这边来,倒是不显得突兀,这才好了很多,毕竟众人都知道穷逃荒的榨不出油水。

    历尽千辛万苦,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安广县……"

    "广安县?"

    "不不不,广安是蜀地的,安广县是在嫩江边上,前几年和大赉合并,才称为大安县的。"

    "哦哦哦……"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加上需要订做一个东西,所以我们就进了县城,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我家老爷子找县城里的那家老银楼做了个盒子,用的是铅掺锡的假银子做的。"

    "啊?你们那时候就知道得用铅盒存放放射……啊不……存放夜明珠了?"

    "哈哈,这是憋宝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铅和锡融的假银子虽然很坑人,存放夜明珠却很合适。"

    "然后呢?"

    "接着我们出了城,沿着嫩江一路朝着一个叫月亮泡的地方赶去。

    由于当时正值秋季,秋汛让大大小小的水泡子灌满了水。

    天高云淡,秋水碧波,倒映层林尽染。

    成千上万的仙鹤、大雁、苍鹭、白鹭和绿头鸭在水中游弋;

    巨大的野鹿在水泡子边上的草地中追逐嬉戏;

    此处鱼虾之多,甚至有时候一个水泡子里密密麻麻的满是鱼群;

    杨柳盈岸,芦花十里,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

    可不要被这美景所迷惑了,这地方地势低,是嫩江和洮儿河的天然泄洪地,连绵的湿地中密布沼泽,一个不小心就会陷下去。

    茫茫的芦苇荡一眼望不到头,我们爷俩儿腰间绑着绳子,一先一后一步步在这片河湖边儿上的连绵荒原和起伏岗阜上艰难行进,很是辛苦。

    偶尔儿遇上靠渔猎放牧为生的百姓,他们划着很小的木船,自在穿梭在这片区域,把我爹后悔的直拍大腿,直说早知道我们也找个当地人带着,划船绕过来了。

    这边的人也大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关内人,也有一些牧民,经过当地人指路,我们终于到了月亮泡。

    这大水泡子大的,一眼都望不到头,感觉叫水泡子都冤枉它了,放到我们那边,这应该叫湖。

    这里出产水獭皮子,质量上乘,价格挺合适,只要能运到大城市,就能赚上一笔。

    我和我爹连忙转换身份,成了南方来的皮货商人,按照那个姓杜的皮货商人行走收货的路线重走了一遍。

    我们先是雇了个当地人驾船带我们西进,过了水泡子中央一个满是候鸟群的小岛,在月亮泡西北边上岸,沿途装作收皮子,一边打听一边走。

    由于地势低洼,这边的人大部分都住在岗子上,村子多叫某某岗子,而不是某某屯子。

    而我们要找的村子,就叫黑凤岗子。

    那个姓杜的皮货商人当时就是住在黑凤岗子,把这里当成了落脚点辐射周边。

    当时他出去收皮子,回来的晚了,想要穿过一片林子回住处,发现了异常……

    也就是说,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那颗夜明珠就在黑凤岗子附近的某个林子中的大松树上。

    由于当时这边人烟稀少,地名也不固定,有些只有三四户人家的小定居点儿都是自己随便取个名字,想叫什么叫什么,不是当地人压根就闹不明白。

    我们又费了好大功夫,终于从一个晋省闯关东过来的老头口中打听到了地方,赶到那里时已经是夜里了。

    黑凤岗子不大,只有七户人家,进了村,只见此时天刚黑,家家户户却门窗紧闭,一丝光亮也没有,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我们随意挑选了一户人家叫门,屋里却惊叫连连,显然是吓得不轻。

    直到我们爷俩儿说是走商收皮子的皮货商人,屋里的人才放心,开门让我们进去,请我们坐下,送上了吃的喝的,却始终没有点灯。

    这倒是怪了,我爹就问他们:"老乡,夜里黑漆麻糊的啥也看不清,你们为啥不点个亮呢?"

    "噫~~~可不敢呐!外头闹妖怪嘞,见到亮就来了,谁不害怕?

    反正搁自个儿家嘞,习惯了,摸黑也木事儿,不耽误吃喝拉撒。"

    "妖怪?什么妖怪?"

    "小点声,别让那妖怪知道咱木睡。

    哎呀,你们趁热吃呗。你们边吃咱边聊,别客气。"

    这个姓李的老乡还挺热情,一个劲儿的催我们吃喝,然后蹲在灶台旁烤着火,和我们聊起了他们这边的邪乎事儿。

    黑凤岗子的七户人家有四户是鲁省过来的,过来这边已经快三年了。

    这户老乡和他隔壁那家是豫省过来的,来了差不多两年。

    此外还有打东边刚刚过来的一家朝鲜族的。

    一开始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在这片环境恶劣的地方开垦荒地、捕鱼打猎,虽然艰苦,吃饱穿暖不成问题,比在老家好太多,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慢慢的,他们发现不对了,这地方乌鸦实在是太多了,动不动就成群结队的乌压压一片到处飞。

    后来为了讨个好彩头,避讳不祥之兆,村里唯一有点文化的——那个鲁省过来的孟老头绞尽脑汁,想到了个黑凤岗的村名。

    哪知不管用不说,去年村子附近居然出现了一只双头乌鸦。

    它身上的毛黑的五彩斑斓、锦绣靓丽,红嘴碧眼,展开翅膀飞行的同时,两个脑袋还不忘互相吞吐一团光球,分明是在吐丹修炼,妥妥的妖怪无疑。

    关键是它在谁家盘旋停留了,这家人就觉得头晕目眩,仿佛中了妖法。

    而且这鬼东西好奇心很重,就不能见到光亮。

    到了傍晚,一见谁家有光亮,它就会悄悄飞到别人家院墙上、窗台上,歪着俩脑袋偷看。

    有时候不经意间回头,猛然就会被这鬼玩意儿吓一跳,有些孩子甚至被吓得好几天都是病怏怏的,叫魂也不好使。

    这说法倒是让路平安想到他看过的一本道籍,名字好像叫《太清金阙玉华仙书》。

    那上面记载了一种叫霍公孙的怪鸟,说是它状若飞鸟,两首一身,锦毛赤嘴,大小如鸡之形,其怪亦能呼吸人之精神,渐令人死矣,此乃数千年伏翔之精也。

    大概意思是说,这妖怪它是个家里养的公鸡那么大的鸟,花羽毛,红嘴巴,有两个头,共用一个身子。这玩意儿会吸食人的精气,慢慢人就挂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不错,请把《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穿越六九住牛棚,意外修成遁地术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