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泰山论道

    泰山,南天门之上。

    今日的登山古道,游人如织,香火缭绕。

    李沉舟缓步而上,从擦肩而过的香客口中,他得知了缘由。

    今日,泰山龙门派举行“请岳大典”的日子。

    所谓“请岳”,并非字面之意,而是龙门派的一种古礼,请入特定的阵眼,用以镇守山门,调和气运。

    此次大典,龙门派欲将“东岳紫极龙气”引入山顶祭坛。

    李沉舟心中微动:“倒是罕见,泰山龙门,素以沟通地脉根基,供奉东岳大帝,掌山河权柄。虽同属道门,却和龙虎,茅山一脉颇有不同。此次请岳,所图非小。”

    他摇了摇头,龙门派内务,与他此行目的无关,不再深究。

    一路向上,游人渐稀。

    及至玉皇顶下的封禅台前,寻常香客已被道门弟子婉言劝返。

    大典核心之地,需要清净无扰。

    李沉舟身形如烟,气息与山风融为一体,那些守关弟子如何能察觉?

    他踏上古老石台。

    封禅台中央,并非神像,而是一座九窍祭坛,以泰山特有青金石垒砌,表面刻有云纹与山河符箓。

    此刻,坛周正有数十位龙门派道士,按特定方位游走。

    一股极其厚重的“势”,隐隐勃发,引动整个玉皇顶。

    李沉舟并未在封禅台过多停留。

    他身形微晃,最终立于玉皇顶。

    此处,罡风更烈,视野却极度开朗。

    俯瞰而下,群峰拱卫,云海翻腾,悠远的道钟之声,回荡在苍茫天地之间。

    千古帝王之重,汇聚了东来紫气。

    泰山之名,不是因为山形似龙虎,而是因其雄镇东方,主万物生发,为历代帝王封禅告天之所。

    它象征社稷永固,皇权天授。

    此刻,李沉舟凝视着泰山的山势走向,感受着那奔涌于地底的无形伟力,心中了然。

    此地,无愧为龙门道统根基。

    在李沉舟眼中,泰山呈现出一种独特气象,迥异于其他名山大川。

    不只是单纯的风景秀丽,也非仅有悠久的人文积淀。

    这是一种天地之势与人文之“神”交织而成的独特气场。

    所谓风水堪舆,究其本质,就是顺应乃至引导天地间的能量场。

    高明者,以秘法梳理调和这些能量场,滋养万物,这就是“洞天福地”。

    泰山,本就是天地生成的能量枢纽,磅礴浩瀚。

    龙门派千年镇守,不断调和引导这方地脉,使之生生不息,滋养万物。

    同时,作为帝王封禅圣地、道教龙门祖庭,此地凝聚的精神印记难以估量。

    帝王雄心、万民祈愿、道者虔诚、武者的敬畏……

    这些精神,如香火沉淀,与泰山的天然能量场交融。

    千年沉淀,天人交感。

    最终,便形成了李沉舟此刻所感知到的:

    雄浑地脉,与厚重庄严之人文精神,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镇压八荒的无上气场。

    宏大,厚重,古老。

    它不仅滋养肉身,更对精神意志的锤炼,有无上裨益。

    李沉舟立于玉皇顶,心神沉浸在这气场之中。

    泰山的独特气场,如一把磨刀石,正温养他的“闹天宫”拳意。

    他在此静立,感受地脉脉动,聆听历史回响,心神与之共鸣,胸中拳意,似乎在这股“势”的滋养下,透出一点前所未有的灵机。

    然而,当李沉舟下山,再次经过那庄严肃穆的封禅台时。

    一道目光,锁定了他。

    李沉舟脚步未停,回望过去。

    目光所及,是一位立于祭坛旁的老道。

    他鹤发童颜,面色红润如婴儿,一身玄青道袍微微鼓荡。

    正是龙门派掌教,莫擎苍!

    这是一位在原本剧情中没有出现过的人物,但李沉舟行走世间,自不会对此人没有了解。

    莫擎苍见李沉舟看来,缓缓开口,仿佛与脚下的泰山共鸣:“阁下神意内敛,气血沉渊,人间极尽,佩服。”

    李沉舟对莫擎苍看破自己境界并不意外,他一路走来,行的是堂皇正道,从不掩饰,以自己的名声,不用看也知道。

    但他同样感知到,这位老道虽不显杀伐,但体内那“金丹”圆融无碍,生机磅礴,境界已是丹劲圆满。

    道门金丹,即是国术丹劲,只是所求不同。

    道门求长生逍遥,不沾杀伐,视争斗为损耗精气之举。

    “莫真人,有事?”李沉舟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莫擎苍目光温和,却带着审视:“贫道莫擎苍,忝居龙门掌教。阁下拳术通天,驾临泰山,贫道不得不问,所为何来?”

    李沉舟目光扫过封禅台和远处云雾,了然于心,淡然道:“登泰山,观气象,仅此而已。”

    莫擎苍沉吟片刻,道:“阁下拳意浩大,胸藏寰宇,贫道观之,已近圆满之境。然而杀气内蕴,锋芒毕露,恐非长久之道。”

    他话锋一转,竟直接点出李沉舟的修行状态。

    李沉舟闻言,嘴角勾起一丝弧度,眼神却锐利如刀:“真人此言,是在质疑李某的武道之路?”

    莫擎苍神色不变,语气依旧平和:“非是质疑,乃是规劝。吾辈修道,旨在养气全神,沟通天地,得享逍遥清静。杀伐争斗,最耗精元,损及根本,纵有通天之力,亦如烈火烹油,虽烈而难久,终是自毁道基,断绝长生之望。阁下身负惊世拳术,何不效法泰山,厚德载物,镇守山河,而非行此伤人伤己之道?”

    这番话,歹毒至极,已是指着鼻子说李沉舟在“自毁前程”。

    李沉舟忽然笑了,笑声清朗,却带着一股睥睨天下的傲然:“真人说得好一个‘清静逍遥’!那我倒要请教,若不行杀伐破障之举,修行路上,心魔丛生,外劫不断,如何斩之?如何破之?”

    莫擎苍摇头,语气带着淡然:“吾道要旨,在于至诚感神,心合天地,自能于劫数未萌,魔障未起之际,心生警兆,如履薄冰,提前趋避。泰山巍巍,亘古不动,不是因力它能敌万钧,而在根基深厚,顺应天时地势。何须以力破之?避其锋芒,待其自散,方为上策。”

    他这番理论,暗合国术流中“秋风未动蝉先觉”的神意感应境界,只是更偏向于避让化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遮天魔狱玄胎经横推诸天不错,请把《从遮天魔狱玄胎经横推诸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遮天魔狱玄胎经横推诸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