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不喜浮夸之风

    “此事我亦听家中提及,还让我今晚早点归家,言及要开族会讨论一番如何交好泰山公子。”

    “洛神赋了不起,那天下第一行书更是了不起啊,等了多少年,总算让我泰山郡出一位大名士了。”

    “哼,时有外乡人讽我泰山郡文风不盛,今日有泰山公子显世,真是吐气扬眉,畅快畅快……”

    “嘿嘿嘿,尔等可见过那《洛神赋》摹本了?”

    “什么?难不成益彰兄见过了?”

    “曾惊鸿一见,如观天人……”

    这设宴厅堂之中,那些属吏正三两成群地交头接耳,聊得可谓是火热。

    那一句句话语跟着传入到羊耽的耳中,让小羊的脸微微一红,忍不住侧目扫去。

    这么会夸?

    让我看看到底有谁?

    这莫不是诸葛玄特意安排的余兴节目?

    而诸葛玄的老脸也是一红,连忙上前凑到了羊耽的身旁,一边邀请羊耽落座之余,一边小声解释道。

    “今日我奉兄长之命,前去官署邀请各级属吏赴宴作陪之时,那些属吏就已在讨论这泰山公子之事,不想至今仍是兴致未消,实在是怠慢了叔稷,还请叔稷见谅。”

    羊耽深深地看了诸葛玄一眼,确认诸葛玄的神态不似作伪,压下着嘴角微翘的弧度,道。

    “无妨无妨。”

    可尽管羊耽如此说,诸葛玄仍觉得本该是以感激羊耽为主的宴席,一时演变成这般喧宾夺主的模样,属实是有些不该。

    可问题是诸葛玄能邀请来各级属吏,这还是依仗着诸葛珪的名头,他却也不好对这些属吏进行管辖。

    除此之外,诸葛玄也觉得或许是自家兄长卧病半月,在官署之中的威望不免下降,这才使得这些属吏如此不知礼节。

    如此种种,让诸葛玄觉得羊耽的度量颇大之余,也更是愧疚,连声告罪之余,让诸葛亮好生陪同羊耽。

    此次羊耽赴宴,自然不止羊耽一人前来,还带上了华佗、典韦以及刘关张三人。

    在诸葛玄前去迎接其余宾客后,也将那些议论声听在耳中的张飞朝着羊耽远远地挤眉弄眼,一副欢乐的模样。

    人呐,不免厌恶别人在背后咒骂自己,又不免因发现别人在背后夸赞自己而心生欣喜。

    尤其是刘备等人无一不是与羊耽关系密切之友,听着那些属吏兴致勃勃地议论着泰山公子的名号,暗自乐呵之余,均是默契的没有声张。

    除此之外,刘备等人也不免暗里感慨羊耽的名声之盛。

    昨日羊耽方才归乡,今晚在两百里之外的奉高城内就能听到各级属吏在讨论此事,隐可见争相交好羊耽之风。

    这些属吏所代表的,何尝不是泰山郡的世家豪强?

    以小见大,羊耽之名在泰山郡怕是无人能比。

    与羊耽为友,与有荣焉。

    典韦如此觉得,华佗如此觉得,刘备同样也是如此觉得,张飞甚至还特意离席朝那些属吏靠了过去,问道。

    “诸位诸位,俺初到泰山,偶闻这泰山公子之名,却是不知有何事迹能得诸位如此推崇备至。”

    顿时,既有人鄙夷张飞的见识浅薄,也有热心的属吏热情地诉说了起来,道。

    “若要道一句泰山公子,那可非得从阳翟雅集说起,时有泰山公子醉态挥毫……”

    本就一清二楚的张飞听得那叫一个连连点头,不时地提出一两个疑问来引导那些属吏,使得这好好的一场宴席都还没有开始就有几分像是拍马屁大会了。

    羊耽闻之,心窃悦而面赧然,酒尚未醉人,人反倒像是醉了三分。

    尤其是这人云亦云之下,也不知道怎么传到这些属吏的口中,洛神一赋成文之时隐有霞光蔓延三十里,神女于其上踏舞遥贺。

    这属实是让羊耽有些绷不住了。

    羊耽干脆起身也走了过去,朝着那些属吏施了一礼。

    与张飞那糙汉子的形象不同,羊耽那不凡的气度,让那些属吏纷纷回礼。

    “听闻各位在讨论《洛神赋》,恰好我亦知一二,这《洛神赋》自然算得是一时名篇,但什么霞光三十里属实是子虚乌有……”

    然而,随着羊耽开口,不少属吏的脸色明显地拉了下去,甚至都不等羊耽说完,就接连有人出言打断了羊耽。

    “呵呵,汝何人,也懂《洛神赋》?”

    “莫不是嫉妒泰山公子之才,故出言抹黑?”

    “小儿之见,岂不闻那霞光三十里之说,乃是颍川名士郭公则亲眼所见……”

    不少属吏初见羊耽便颇有好感,并没有开口。

    但就是其中一小部分属吏接连开口,那攻击性也是拉满了,愣是将羊耽给骂得发蒙,也让张飞那脸憋笑憋得又黑又红的。

    不便直接表露身份的羊耽,干脆拂袖退了回去之余,也明白一些离谱的传言是从何而来的。

    郭图!

    郭公则!

    这羁绊值为0的郭图,可是让羊耽印象深刻啊。

    若是旁人如此外传,羊耽只是怀疑用心何在,但郭图这样传,那必然是刻意抹黑为之。

    而坐在羊耽一旁的刘备,举杯而道。

    “叔稷莫要介怀,流言有些夸张再正常不过了,待时日一久,这些许流言自然是不攻而破。”

    “诶,盖因我实不喜这浮夸之风……”

    羊耽解释了一句,与刘备共饮之,也不再计较这等小事。

    不过,在侧的诸葛亮闻言,眼中却是浮现出一丝疑惑。

    这语气,怎生有点不太对?

    也在这时,诸葛玄引着泰山郡都尉而至,一众属吏纷纷主动施礼以迎。

    在泰山郡太守一职空缺的情况下,泰山郡官署内官职最高的无疑就是比二千石的都尉,其次才是郡丞。

    只不过都尉主管的是军事,郡丞则管政务,分工不同。

    而担任泰山郡都尉之人,羊耽自然也是有所了解,乃是河东人士徐荡,字明效,传闻平定黄巾有功而迁为都尉。

    不过徐荡就任两年有余,甚至未曾扫清泰山郡内贼寇,给人的印象便是能力平平,与其说是武将,平日里却是好清谈,慕名士之风。(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不错,请把《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坏了,我成汉末魅魔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